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媒介素养论文 > 英语专业媒介素养教育

英语专业媒介素养教育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2-03-05 10:40:00人气:430

摘要:英语专业时常需要接触国外媒体信息,他们的媒介素养关系到对外交流中信息引入与外输的质量,这就使得他们的媒介素养教育不同于其他专业。外报外刊阅读课程作为英语专业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学中除了要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也应强化媒介意识,提高他们的信息选择、跨文化批判、信息创造和生产等能力。

关键词:英语专业;外报外刊阅读;媒介素养

一、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medialitaracy)指的是人们在面对各种媒介信息时的选择能力(abilitytochoose)、理解能力(abilitytounderstand)、质疑能力(abilitytoquestion)、评估能力(abilitytoevaluate)、创造和生产能力(abilitytocreateandproduce)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abilitytorespondthoughtfully)[1]。该概念始于1933年英国学者利维斯(F.R.Leavis)与汤姆森(Denys.Thompson)发表的《文化和环境:培养批判意识》(CultureandEnvironment:TheTrainingofCriticalAwareness)一书,他们认为,大众文化对传统文化造成极大冲击,且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内容过于浅薄,误导读者,而不利于有机社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培养国民审美鉴赏能力,抵制大众文化。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文化工业机制逐渐完善,文化民主概念日益深入人心,在捍卫传统文化时,文化精英们不得不正面大众文化,媒介素养教育也就从早期完全抵制转变为对辨别能力的培育。不容置疑的是,媒介文化已成为我们当下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过大众媒体,我们及时获取世界各地信息,认识不同文化,并从中汲取营养,促进自我成长。但大众文化中毕竟掺杂了各种低劣甚至具有危害性的文化产品,因此媒介素养不容忽略。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媒体文化起步较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各种媒介良莠不齐,商业化、娱乐化、低俗化等问题都普遍存在。很多大学生面对媒体材料时,常显得无所适从,甚至被负面信息误导或利用。播客、抖音等自媒体出现后,各种不健康的信息更是如洪水猛兽般侵蚀着青少年的意志,这已引起教育界的重视。1997年社科院卜卫引入媒介素养概念,以引起学界对此问题的重视。截至当下,已出现大量相关研究成果,并且这也已成为传播学的必修内容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国内的媒介素养培养的相关实践探索还存在一定滞后,多数高校尚未单独设立相关课程。即便开设课程后,也不能针对学生的差别进行分化处理,而多将大学生视为同源性整体进行研究。

二、英语专业外报外刊阅读课程与媒介素养教育

对于英语专业学生而言,媒介素养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该专业学生除了需要接触国内媒体材料,还要接触国外媒体材料,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对待一般媒体的能力培养,也要考虑到对英语语言国家媒体的接受能力。可见,不论从数量上还是从难度上,较之其他学习者,他们所要面对的媒体就显得更具有挑战性;另外,因为要接触大量国外信息,其媒体中的意识形态性尤为明显,在该专业教学中更应加强批判意识的培养;再者,在国际舞台上,英语专业学生是国际交流的主要媒介人员,他们肩负着文化信息的引入与输出的重要职责,需要提升英语专业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按照目前国内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英语专业学生接触国外媒介首先是从外报外刊阅读课程开始,现有研究也多从该课程的教学情况展开。研究显示,在媒介素养方面,我国英语专业学生中存在整体媒介素养水平较低的状况。如端木义万在对南京部分高校学生调查后指出,“学生缺少新闻文化知识,对报刊英语的规律和特色了解较少,缺乏对重大新闻的关注和主动吸收知识和常用词语的兴趣。”[2]47范雯通过研究也指出学生的英语报刊阅读学习仍处于语言层面,媒介素养能力很薄弱,学生的阅读肤浅化、偏食化、同质化、盲从化等问题仍很突出[3]56。如何通过外报外刊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问题?这成为当下英语专业教学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已有少量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如张明芳认为可以将媒介知识普及于视、听、说课程,把媒介讯息解读能力培养渗透于阅读教学中,并将媒介讯息阐释能力培养贯穿于写作教学中[4]87。钟兰凤则尝试将评价理论应用于外报外刊教学中,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外报外刊材料背后的意识形态;孙娇夏则从语篇角度,认为可以通过解构教材中所学语篇结构、解读其中的隐喻认知过程、解析其中的评价意义等策略进行教学[5]118;端木义万则立足外刊课程教学总体,提出“增强媒介素养教育意义的认识;引导学生了解新闻文化,熟悉报刊语言特色;着力建设媒介素养高水平教师队伍;开展多种多样的新闻制作实践活动”[2]46-47四条有效建议。由此可见,现有研究能够注重外刊阅读中语言能力、文化意识的培养,且强调了外报外刊材料背后的意识形态,凸显了外刊阅读中批判意识的重要性,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然而,批判意识的培养不应忽略信息的选择与生产两个方面,这两方面直接涉及到文化交流过程中的信息输入和输出,这在目前研究中尚未引起关注。另外,目前研究多注重现象分析与理论引荐,而较少关注课程与课堂具体设计,这就给教学实践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笔者将围绕媒介素养内涵,探讨外报外刊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信息选择能力、批判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以实现媒介素养教育与外报外刊阅读教学的有机结合,有效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实现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

三、外报外刊阅读教学思考

对于英语专业学生而言,外报外刊课堂通常设置在二年级以后,经过一年至两年的专业学习,多数学生已具备语言与文化自我学习能力。鉴于此考虑,可以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经验,转移课堂重心,将语言文化的理解转移到学生课外学习当中,让学生自主完成。课堂内针对疑难点进行解答和讨论,并将媒介意识贯穿其中。应该指出的是,注重媒介素养并不是忽视具体文本阅读,相反,学生的阅读强度增大,阅读数量大幅增长,因为传统的阅读教学只是将文本视为简单的语言材料,阅读多停留在语言表层理解。如提高到媒介素养角度,则需要读者凌驾于文本之上,不单要理解其表面意义,还要理解其文本生产的语境以及文本目的等更多因素,这显然就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个人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四个环节:

(一)导入

鉴于国内大多高校媒介素养课程的缺失,外报外刊阅读课程是多数英语专业学生接受到媒体教育的唯一途径。因此,课程前期,有必要针对媒介素养的内涵与必要性进行一定解释,以提高对该问题的重视度,这大致可从两方面展开:首先,要让学生理解媒体的本质与社会功能。其中要阐明的是,媒介提供的所有信息都不是简单的现实事件报导,而是信息生产者精心选择和判断后的结果,因此读者应和媒介信息间保持一定距离;同时,应提醒学生在接触各种媒介信息时,不能忽略媒介对个人以及社会的反作用,如个人的认识框架、社会的意识形态都会在媒介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得以形成。再者,针对英语专业的特殊性,应明确外报外刊阅读中媒介素养的重要性。外报外刊阅读不仅涉及到普通的媒介素养,还涉及到跨文化的问题,故有必要让学生清楚外报外刊阅读学习中媒介素养培养的特殊之处,鼓励他们树立正确文化交流观,尽早承担起文化引入与文化输出中的社会责任。目前,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我国与其他国家交流将愈加频繁,且交流层面逐渐微观化,媒体作为引入信息和推送信息的重要领域,需要具有较好媒介素养的外语专业学生不断加入。

(二)英语信息选择能力培养

因特网的出现为信息获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加上信息生产速度的加快,当今社会已变得信息过载。在外报外刊材料方面,英语专业大学生已完全摆脱早期无材料可读的境况。然而,各种报刊的发行都设定了特定读者群,在质量上也存在很大差别。“究竟读什么”成为教学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传统教学中,学生不必为此困惑,因为所读材料往往由教师提供,教师多以教材为纲,进行适当拓展。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成为被动的信息接收者,也很自然地会将教师提供的材料视为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语言、文化也顺理成章成为课程学习的重心,而忽略外报外刊作为媒介的本质,不能根据自我需求对信息进行自我选择,在后期自主学习中,他们对信息的掌握往往就会出现偏差或错误。为了在课程结束后让英专学生具备自我选择信息能力,首先应让学生对国外媒体形成整体认识,了解各种媒体的基本特征。笔者认为,通过外报外刊阅读课堂,英语专业学生应对以下英美国家主要期刊报纸的内容和特点有大概了解:《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华尔街日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芝加哥论坛报》、《今日美国》、《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卫报》、《金融时报》、《星期日电讯报》、《观察家报》、《星期日泰晤士报》、《每日快报》、《每日邮报》、《每日镜报》、《星期日快报》、《世界新闻报》、《格拉斯哥先驱报》、《旗帜晚报》、《新闻晚报》、《读者文摘》、《时代周刊》、《生活》、《人民》、《世界妇女》、《美国家庭》、《美国儿童》、《美国文学》、《美国科学》、《花花公子》、《美化家庭和园林》、《家庭圈》、《好管家》、《麦哥氏》、《电视指南》、《经济学家》、《旁观者》、《新政治家》、《妇女界》、《妇女之国》、《科学通讯》、《地理杂志》、《新科学家》、《科学世界》、《未来音乐》、《学科进展》等。其次,也应了解世界其他国家出版的英语类报刊,如《中国日报》、《韩国先驱报》、《莫斯科时报》、《日本时报》等,这些媒体材料同样为我们认识世界提供了新的视角。再次,在选择过程中也要尽量保证信息的系统性和时效性,兼顾不同媒介的视角与观点,以形成对问题的整体认识,避免信息碎片化倾向。例如,“鉴于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此类文章在各类媒体中大量涌现,这为英语专业的外报外刊阅读教学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切入点。然而,面对繁多的信息,如何进行选择?这其中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在已获得的信息中读什么?二是如想拓展对此问题的理解,还应读什么?很显然,不同国家的主要媒体都立足于本国经济利益,我们在阅读时就应能兼顾国内报导、美国报导和第三方报导,而且对于美国各种媒体信息,我们也应能兼顾共和党和两个党派他们各自的媒体,通过多视角进入此话题,避免认识上的盲区。而且,在对相关信息有所了解后,还应继续查找资料,了解中美贸易的缘由和本质,并时刻跟踪事件进展,动态调整对此问题的认识。

(三)跨文化批判能力培养

按照叙事学理论,任何文本都可以理解为特定作者在某个语境下,为实现某叙事目的,采用某种叙事策略,针对某个或某类读者进行叙述。因此,为了更好理解信息文本,就需要从作者、叙事语境、叙事目的、叙事方式、目标读者和叙事内容等六个维度来综合考虑,这也是一般媒介素养的批判能力培养所注重的主要内容。但在阅读外来媒介信息时,由于文化差异,加上语言上的障碍,批判能力的培养显得更加艰难。因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往往注意不到作者和目标读者的存在,也更难识别出该信息产生的语境,以及作者的叙事目的。这直接导致了目前很多英语专业学生在阅读外报外刊时存在的两个极端:要么全盘接受,要么一概否定。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批判能力,首先在接触任何信息时,应都能时刻谨记所读信息为上述六要素的结果。除此之外,在思考中还应增加社会话语维度。按照社会学观点,“话语”(dis-course)指的是一个社会内在的价值、信念、权力斗争等的总和,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话语之下,任何行动都是社会话语的产物,而且我们也总是在无意识中参与到社会话语的生产当中。同样,媒介材料也源于某个特定社会话语,是社会价值理念的强化剂。外报外刊材料作为一个国家的文化产品,其中渗透着不同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因此,在教学中理应加强跨文化批判能力,避免价值观的完全西化。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长期以来对中国的偏见,很多西方媒体在提及中国问题时,往往会不遗余力贬损中国形象,将自己的价值观视为普世化标准进行推广。而且少数国人在接触此类信息后,也产生强烈自卑情绪,并成为负面信息传播者的帮凶,四处唱衰中国。有的则盲目自信,将外媒中所有对中国的指责都视为偏见。为避免此类情况在英语专业学生身上发生,在外报外刊教学中,应督促他们通过外媒中的中国形象反思自我,也应引导他们思考该形象生成的背后原因,而不是简单接受或一味排斥。

(四)媒介创造和生产能力培养

在对外来媒介信息有了较好把握后,媒介素养教育也应拓展到信息的创造和生产层面。其中包括信息内引与外输两方面:信息的内引是指如何将国外媒体材料转成中文传播给国人;而信息的外输就是指如何将国内的信息传播给世界。在信息内引过程中,需要能在对外来信息的充分掌握基础上,有所选择、有所批判,避免引入误导性信息。信息的外输是当前我国一带一路的重要任务之一,需承认的是,当前中国文化在外输方面往往浮于表面,其结果就是一提到中国文化,进入西方人印象中的就是太极、风水、阴阳、水饺等,而对中国的思想内涵以及新时代下的文化心理全然不知,各种文学作品的翻译也常被堆积在图书馆而无人问津。造成此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文化外输过程中忽略了他们的接受心理和文化需求的深层理解。相对于其他渠道的信息,外报外刊更能真实反映出当下欧美国家的深层心理结构。因此,通过对外刊材料的批判性阅读,能更精准地把握西方受众心理习惯和变化,从而在信息输出中,不断调整叙事策略,以便用他们能够接受的形式呈现信息。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英语专业学生身处不同文化交汇处,直接感受着不同价值观的碰撞,他们的媒介素养影响着外媒信息引入和中国信息外输的质量。因此,英语专业的媒介素养教育具有特殊性。在外报外刊阅读教学中,应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兼顾英语专业特点与媒介素养教育基本理念,在阅读中提升学生的信息选择能力、跨文化批评能力与信息创造和生产能力,以便他们能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对外文化交流事业。

作者:袁小明 单位:南京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