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媒介素养论文 > 新媒介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员的媒介素养

新媒介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员的媒介素养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6-03 22:02:00人气:393

[摘要]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信息与文化传播中心,是“学生第二课堂”;大学生读者是图书馆服务的重点对象,满足他们的需求是高校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出发点。新媒介环境下,图书馆员能否满足读者需求取决于馆员的媒介素养。就媒介素养及图书馆员媒介素养的含义、新媒介环境下媒介素养对于图书馆员的重要性以及图书馆员应具备的媒介素养三个主要方面开展探讨。

[关键词]新媒介;媒介素养;高校图书馆;图书馆员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和发展,我们已经迈入由互联网、智能手机、数字电视、移动多媒体等新媒介组成的新媒介环境。发达的媒介技术以强大的辐射力和渗透力成为人们搜索和获取海量信息的主要方式,渗入到人们工作、学习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深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大学生读者是高校图书馆服务的重点对象,作为学校的信息与文化传播中心、“学生第二课堂”的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媒介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受到很大冲击:网络信息以其开放性、互动性、时效性、多样性、便捷性、匿名性和海量性满足了大学生的需求;网络阅读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生活和娱乐的一种主要方式。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经济时代的竞争更加激烈,一些社会上的信息服务机构开始进入图书馆领域与之争夺读者资源;同时,新媒介信息量大、良莠不齐、真假难辨,对读者产生不良影响。高校图书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原来的服务读者的传统理念已经难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新媒介环境对图书馆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应与时代同步,增强学习意识,重塑新媒介环境下的服务理念和角色定位,不断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因此,如何提高图书馆员的媒介素养具有积极的探讨意义。

2媒介素养的含义

媒介素养这一概念最早由英国学者利维斯和汤普森于1933年提出。当前广泛认可的定义是由美国媒介研究中心于1992年提出:媒介素养,就是人们面对媒体各种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以及思辨性的反应能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媒介的迅速发展与应用,媒介素养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充分认识,媒介素养教育也因此备受重视[1―2]。我国有关媒介素养的研究落后于西方国家,直到本世纪初才被引入一些中小学和大学教育中。目前,关于中小学生及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传播业媒介素养的研究较多,而图书馆界对此的探讨较少[1,3]。在新媒介环境下,媒介素养是公民必备的素养,高校图书馆员应该具备的媒介素养就是认识、批判、利用传媒的能力,面对海量繁冗复杂的信息进行选择、整合、评价和传播的能力,这是高校图书馆员必备的技能和重要素质[4]34。

3媒介素养对于图书馆员的重要性

3.1媒介素养是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素质和能力

现代社会中媒介已显示其强大的渗透力,媒介素养是新媒介环境对每个图书馆员的现实要求。图书馆员要与时俱进,有学习运用现代媒介的意识和能力,是高校图书馆员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专业能力发展、满足读者要求、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素质和能力。媒介素养有利于馆员正确地认识自己。只有具备了较高媒介素养,图书馆员才能跟上全新媒介环境的变化,了解和认识自己的角色定位、责任,实现自身媒介角色的转换―――即由以前传统图书馆员转变成信息的整合者、信息的导航者、信息素养的教育者,为培养大学生媒介素养、高校图书馆信息与文化传播中心的建设与发展担负起必要的责任[5]。馆员拥有了较高媒介素养,就能从网络中获取和不断更新、拓宽、丰富自身专业知识及其他知识,并能有效利用媒介技术,掌握应用技能与技巧,快捷、及时为读者提供信息资源服务。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用户的要求,高媒介素养的图书馆员就能将海量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提供深度的有实用价值的信息资源服务;此外,他们还能帮助建立网络导航系统,以图书馆目录的方式,返回信息源搜索,减少从搜索引擎挑选信息资源的过程,有效吸引读者,提高用户查寻网络信息的效率与质量,提高服务质量。

3.2媒介素养有利于帮助大学生读者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到2014年6月,我国网民数量多达6.32亿,学生是最大的网民群体,大学生互联网普及率近100%。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等快速普及,手机上网成为大学生上网首选,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第一渠道,信息碎片化及网络依赖症进一步加剧。在新媒介环境下,新媒介阅读对大学生拓宽知识面起到积极作用,但大学生读者生活阅历简单,心理、生理尚未成熟,容易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其主要表现为:一是虽然主流新闻网站受到大学生信赖,信任度达42.7%,但使用率只有27.7%,远不及商业门户网站的79.3%。大量商业门户网站信息多元化,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信息更加自由、开放,造成甄别网上信息真实性的难度加大。二是互联网已成为当下中国社会非理性情绪的集散地,由多种因素引发的社会情绪扩散速度快,言论中鱼龙混杂;国内外各种思想、文化、意识交织碰撞,是非曲直被许多网民随手发、随手转、随意点的“网络书写习惯”容易引发跟风潮,形成“网络围观”,在公众中产生混淆。三是“小圈子”意识严重,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现实交往,如QQ群、微信群等小圈子的“圈群化”,它们是基于熟人关系建立的,小圈子内分享信息,沉溺于虚拟网络,发表言论,追求个性的“微型舆论场”,但是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直接面对面和他人的现实交往,不利于人们清晰地辨别、批判、抵制网上不良信息,也不利于青年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6―7]。大学生读者是高校图书馆服务的重点对象,满足读者需求是图书馆员信息服务的宗旨,如何教育、引导大学生读者在海量的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的信息中正确理解、公正对待媒介信息,确立和保持正确的思想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时代赋予图书馆员的艰巨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图书馆员就必须提高媒介素养。一旦具备较好的媒介素养,图书馆员就能利用多种新媒介技术对读者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确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能在海量信息中进行选择,甄别、剔除虚假有害信息,批判错误言论,并对一些热点的、重要的信息进行整合、评价,再传递给读者并进行引导,帮助读者认清一些事件的真相,提高他们辨别是非和抵制低俗、消极的不良信息精神污染的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8]。

3.3媒介素养有利于建立馆员与读者间的互动和谐关系

网络为每个人提供了表达、传播个人意见,进行信息互动的平台,各种论坛、博客、微博、QQ空间、微信等是人们互动交流的场所。高校图书馆也可以建立图书馆论坛、博客、微博、微信、QQ群等,通过这些平台,图书馆员与读者进行网络空间即时交流,相互启发与探讨,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从而建立和谐的互动关系,进行资源共享和传播,为读者提供全面、快捷、个性化的服务,营造良好的图书馆网络文化氛围[4]35。

3.3.1建立图书馆QQ群。利用QQ搭建与读者相互交流的平台,为读者提供实时交流和咨询服务,为读者提供网络信息资源、数据库、检索方法等服务,还可以帮助具有共同兴趣和问题的读者成立讨论小组进行讨论。现在有很多图书馆都提供了QQ群这种交流方式,无论是在线,还是离线或留言,除了以文本交流,还通过音频、视频或智能手机移动服务,建立与读者密切的交流关系,大家相互探讨问题、分享经验,使读者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与图书馆员即时交流,从而得到更加便捷、优质的信息服务。

3.3.2建立图书馆博客圈。博客圈是有着共同目的或主题的博客集合。博客具有开放性和交互性。据统计,高校三分之二的学生拥有博客。图书馆博客圈可以由馆员、读者的博客共同组成,在博客中发表个人对相关问题的评论、见解,分享、交流各自的读书心得。图书馆员也可以提供读者所需的整合信息资源,通过博客圈的相互交流,实现信息的广泛传播与共享。

3.3.3建立图书馆微博。微博是一种及时更新简短文本并消息的卫星博客。在新媒介环境下,微博以其信息量大、快捷的特点更易于被年轻的大学生接受,通知、通告,宣传介绍信息资源,提供服务、解答咨询等,拉近读者与图书馆的距离,实现信息的传播与共享。此外,图书馆还可以建立BBS,供社区成员发起话题,参加讨论,馆员和读者在不同主题下讨论相关问题。

4馆员应具备的媒介素养

4.1具有与时俱进、媒介学习的意识

现代社会中,媒介显示出其强大的渗透力,承载、传播信息的成效取决于我们的媒介素养。在变迁的时代改变自己,培养与时俱进的媒介学习意识成为每一个高校图书馆员的神圣使命,只有紧跟媒介变化,不断学习媒介知识,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才能面对复杂的媒介环境。媒介素养是现代人基本的媒介生存能力,也是图书馆员必备的素质。

4.2具有基本的媒介使用道德意识

关于媒介使用的道德规范,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文本,只能依靠媒介使用者的自律。网络的发达使社会中的一些矛盾、利益冲突等各种信息随时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如一些人别有用心,或不明事由地围观起哄,发表违反社会公德、违反道德的言论;如近年出现的“人肉搜索”“网络反腐”,通过媒体“炫富”等;还有人散布虚假地震信息,等等。高校图书馆员要自觉抵制不良的网络信息,不参与传播各种违反道德规范的信息,还要批判错误的言论,积极引导网上舆论,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9]。

4.3具有媒介的使用能力

步入信息社会,数字媒体、网络等传播媒介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径,学习如何高效地获取、理解及利用媒介信息成为新时代媒介素养教育的新内容。在实际工作中,熟练使用互联网、光盘数据库、电子资源、搜索引擎工具、常用办公软件(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当读者咨询时能做到及时解答和帮助指导。网络导致人们交往的方式、方法发生了改变―――从现实世界到虚拟世界,图书馆员要熟练使用电子邮件、QQ群、博客、微博、微信等,通过这些网络平台,图书馆员与读者在网络平台上进行虚拟空间信息互动交流,建立和谐的馆员与读者互动关系,拓展图书馆的业务空间,吸引更多的读者。此外,图书馆员还应了解一些媒介在信息传播中的技巧,如PS技术、3D电影技术等,了解合成影像就知道了“悬浮照”是怎么回事,了解3D电影技术就可以欣赏电影技术的美,提高信息技术的审美情趣,利用电脑、数码相机、录像机等信息技术来制作和传播信息[4]36。

4.4具有选择、分析及评价网络信息的能力

网络给人们带来了最快、最便利的传播途径。高校图书馆员与读者通过微博、博客、QQ等传播平台进行相互交流,更直接、便利、快捷。在信息交流中,图书馆员正确理解,客观、中立地筛选信息,抵制不良信息,对提高媒介舆论的功效、促进媒介的正能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有这些要求图书馆员具备较强的分析和鉴别信息的能力。网络媒介打破了学科间的限制和局限,具有全方位交融的特性,这种形势对图书馆员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他们既具备图书馆学、情报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应具有广博的多学科知识、较高外语水平,计算机、网络知识与应用技能,以及较高的沟通能力与信息资源利用、开发能力,以满足新媒介环境的需要。为了从庞大信息中选取所需的信息,图书馆员首先必须具备选择性阅读能力,而这个能力取决于图书馆员对信息的敏感;其次,需要保持清醒、客观扫描式阅读,获取信息;然后,进行分析,看是否与所需有关联,积极还是消极的;最后,进行信息筛选,传播有效信息,对负面信息进行舆论引导。另外,图书馆员要具有质疑、评价网络信息的能力。网络技术的进步,使读者接触到媒介上渲染甚至炒作的现象越来越多,如近年出现的“凤姐”等这些反审美标准的媒介现象,有的人大谈特谈,有的人以此作为一种激励精神。面对这些肤浅的炒作,图书馆员要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学会从新闻的描述中看穿一些媒体为追求商业利益及广告效果而进行求异、求怪炒作的现象,引导读者认清它们的实质,增强读者的思考力和鉴别力[10]。

4.5具有整合信息、传播信息的能力

对媒介信息进行整合和传播是图书馆员媒介素养的核心,是图书馆员媒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面对庞大、复杂的媒介信息,图书馆员要根据读者需求发挥专业优势,充分利用工具对信息文字、图片、视频、音频进行整合、加工,以实现信息的更好利用与传播。新媒介环境下,传播能力的核心在于交互性以及满足读者的需求。图书馆员要充分利用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不断出现及发展的网络平台与读者进行互动交流。图书馆员把经过整合、加工后的信息及时传递给读者的同时,也可以看到对方对信息的评价,这种双向、互动的信息交流有效地传播媒介信息、引导舆情,从而促进大学生读者的健康成长[11]。

5结语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成为促进大学生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塑造与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加上网络信息的复杂性、多样性,有些学生难免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有的缺乏有效辨别是非曲直、善恶美丑的能力。作为“学生第二课堂”“信息与文化传播中心”的高校图书馆,其根本宗旨是为读者提供服务,而服务的好坏取决于馆员的媒介素养。通过具有较高媒介素养的馆员提供的个性化服务,能够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新媒介环境下,获取、利用、整合、传播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从而营造图书馆的媒介文化,为读者提供高效的信息服务,这一问题值得图书馆界深入探讨。在笔者看来,加强图书馆员的媒介素养教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式,也是促进高校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郭彩峰.新媒介视阈下高校图书馆员媒介素养研究[J].图书馆界,2012(3):8―10.

[2]吴思佳.浅议信息时代背景下秘书的媒介素养[J].秘书之友,2012(10):12―14.

[3]赵凤鸣.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员的媒介素养浅探[J].科技视界,2013(16):98.

[4]唐家玉,龙军,温泉.新媒介视阈下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研究[J].河北科技图苑,2013(3)

.[5]高翠林.“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员媒介素养[J].云南图书馆,2012(3):23―25.

[6]张宝.关于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建设的调查报告[N].光明日报,2015-04-03(4).

[7]由敬春.浅析网络时代大学生阅读现状与高校图书馆的导读[J].现代情报,2008(10):135―136.

[8]吴慧华,金友忠,毛汉玉.大学生网络阅读的现状及其教育策略[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0(6):83―86.

[9]黄宏春,韦斯.新媒介环境下提高大学教师媒介素养的几点思考[J].右江民族学院学报,2013(4):558―560.

[10]王黎.浅议网络时代下网络编辑的媒介[J].西部大开发(中旬),2012(10):46―47.

[11]曾海艳.高校学生辅导员媒介素养及其提升策略[J].学术论坛,2012(5):200―203.

作者:徐汉荣 单位:广州大学图书馆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