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教育与独创性教育关系论文
一、陕西高校经验教育与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教师对教育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教师应对自己的职业做出客观的、有效的评价,教育工作者应将教学重心放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教会学生提升自己的认识水平上。否则,教师灌输式地教育,学生应付地学习,将是教学中的常态。学生对于教师的定位也将随教师的教学方法及自身学习状态而改变。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知识接受能力了解不够,难以有的放矢。在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中,多数是课堂知识的交流、课本知识的对话,且不够深入。教师应更注重“心”与“心”的交流―――这才是人与人之间最核心、最本质的交流。师生之间缺乏这种交流,结果往往是学生难以领会知识,教师也无法达到与学生深入交流与了解的目的。
2.教师本身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
一般来说,教师的成长过程往往与社会发展有关。具体表现为教师文化素养高于社会当前发展阶段,保持前瞻性;或者表现为落后于社会发展阶段,易落入狭隘、牵强附会的境地。因此,深化教师对社会发展的认识是提高教师认识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3.考试及其评价的形式化
在大学里,考试越来越少,但是考试中仍然规定着试卷的标准答案。学生在这种考试制度下,考前的突击、冲刺、强行记忆等种种现象便成为常态。如此学习状态,学习的价值究竟体现在哪里?它能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否真的被个人及社会所需要?实践告诉我们,考前突击式的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个性、创造性上的价值是很少的,严重影响且阻碍学生的全面的发展。这种学习方式不能体现出学生的自由选择性以及主动性。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把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重要指导原则。此外,教师也需要注意各种能力的比重差异。
4.教学的活动中,将指导与学生发展相结合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听到教师一些限制性的要求。如在文章中不要出现类似“绝对”“肯定”这类词汇,这些词往往会被认为是极端的,不实用的。学生也不理解此类词汇所隐含的意义。如果用这种强行灌输的方式教育学生,怎么可能培养出具有独创能力的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引导,使学生主动学习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要将指导与学生的发展相结合。
二、实现经验教育与独创性教育融合的有效措施
1.师生“认识平等”以及生生之间的“机会平等”是基础
机会平等是实现学生创造性的环境保障。我们所说的“机会平等”是各尽所能之意。如果一些资源的分配欠缺合理性,这不仅对应得者是一种打击,而且对于实际获得者也往往是有害的。对于被打击者来说,他们的独特才能没有被合理地鼓励和认可。对于实际获得者来说,我们实际上鼓励了他们的无知,使他们缺乏对自我能力的反思,从而限制了他们进一步提高的可能。我们小时候所不理解的“又不是我的错,为什么要批评我”也许就是最好的例子。所以对于学校、教师来说,做好合理的分配以及鼓励是非常重要的。
2.师生掌握科学方法论知识
师生掌握科学方法论知识,对于教师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知识的积累都有很大的帮助。科学方法论实际就是指唯物辩证法。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自身以及社会存在的状态,还能帮助我们解决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在大学里,似乎每个专业都在学习关于唯物辩证法的知识,事实上效果并不理想。大学生要正确认识自身和社会的关系,不仅要从书本中获取知识,也要从实践活动中获得。
3.学生的希望与教师启发的碰撞
学生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和认可,但由于思想不太成熟,行为表现也会有些幼稚,这是个人社会经历的反映。在学校,教师往往是资源的支配者,他们更具有主动权,他们的认识以及喜好倾向往往决定了对待学生的态度。这就要求教师在做出某些行为举动时,尽量考虑到这些因素。
4.了解学生学习状态,保持指导上的针对性
教学效果以及学生接受的程度,不仅取决于教师的知识素养,也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这主要包括教师对学生知识水平、学习状态、背景经历等的了解。由于各种原因,教师对于学生的了解一般不是很透彻,故教师可以在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状态上做些工作。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笔者认为以下这种方式就比较适合:教师和学生共同对文章设置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作答。这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还可以帮助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启发和指导。这种方式非常类似于大学的论文答辩,我们只是将这种学习方式常态化。这种设问作答的方式除了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和指导学生外,更为重要的是可以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帮助学生克服胆怯的心理,激发他们自主学习、思考的动力。
作者:郭涛 单位:渭南师范学院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