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科技论文 > 小学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实践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12-20 08:05:00人气:453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教学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挫折教育”逐渐受到诟病,而“赏识教育”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赏识教育的基本内容出发,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分析赏识教育的应用方法,进而反思赏识教育应用中常见的问题,以期对学生在赏识教育下语文素养的综合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赏识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应用策略

“赏识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教育者在了解、分辨受教育者基本情况之下的欣赏、奖赏、夸奖、赞美。赏识教育近几年受到极大的关注,作为一种与挫折教育截然相反的教育模式,其在激励学生进步、促进学生规范自身行为,培养学生情感价值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的应用成为当前教师落实课程改革,优化教学评价的重要思路。因此,教师应结合实践不断探索、反思,为赏识教育的科学应用积累经验。

一、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策略

(一)坚持学生主体,对学生形成积极期待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才能产生安全感,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的表达自己的个性,创造性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学生由于发展阶段的限制,与教师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这种差异也极容易导致教师对学生行为的强制性控制。针对此,在小学语文赏识教育的渗透中,教师应打破教与学之间的偏差,从人格层面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并从教育角度坚持学生主体地位,以形成对学生的积极期待。积极期待体现在师生交流的细节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言一行,让学生感受到关心、赏识与支持,进而强化学生自我发展动机。

(二)灵活评价方式,强化赏识教育效果赏识的方式多种多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课程内容,设计、选择赏识方法,形成良好的赏识教育效果。例如,在学习《燕子》一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进行课堂朗读,一名学生的朗读过程感情饱满,声情并茂,虽然偶有卡顿,依然能够调整状态,流畅朗读;教师针对此则采用语言激励的方式,点评学生的朗读过程,着重强调优点,从而让学生内心产生成就感,为接下来的阅读理解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再如在学习《元日》《清明》等古诗词时,教师将课堂讨论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鼓励各组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利用点头、微笑、手势等肢体动作,肯定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励学生的自主探究。

(三)结合不同模块,渗透赏识教育理念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应结合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设计赏识方案,确保学生在赏识教育的支持下,实现全过程发展。例如,在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将课堂交流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对话中来,即通过平衡教与学的关系,渗透赏识,调动学生自我表达的积极性;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等文本阅读中,教师将赏识融入学生的阅读理解之中,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看法,同时激励学生想象拓展,在更加积极的氛围中提高阅读思维能力;在学习了《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后,教师结合习作要求,为学生设计“续写故事”的任务,教师将赏识融入学生的写作过程之中,从思路的构建开始到最终成文,善于发现学生在自我表达中的闪光点,激励学生写作的自信,提升想象故事,延伸故事的写作能力。

二、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反思

(一)注意将赏识的重点引向发展过程赏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成功地激励学生,给予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为学生下一步的发展提供支持。但是,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习惯于将赏识放置在最终评价阶段,忽视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欣赏与激励,导致最终的赏识结果也不尽人意。针对此,教师可以将对学生的赏识与激励融入学生学习过程之中,例如,在《观潮》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从文本引入阶段开始,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与表达的空间,并适时进行赏识,确保学生在整个阅读过程中都能够感受到教师的理解与欣赏,这样才能不断强化阅读动力,提升阅读效果。

(二)保持真诚且具有感染力的赏识态度虽然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对于赏识教育的认可程度逐渐提升,但是对于如何赏识却存在一定的误区,甚至有许多教师为了赏识而赏识,对学生的夸奖、赞扬只是“走走形式”,并不“走心”,千篇一律的表扬稀释了其对学生发展的支持作用。针对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保持真诚的态度,并细化赏识内容,例如,在《暮江吟》一首古诗的阅读理解中,有的学生对于古诗情境的理解十分到位,教师用真诚的态度,通过口头表扬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肯定,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优点,并强化正向行为。

(三)平衡好赏识与批评的关系赏识不是一味地夸赞。随着赏识教育研究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探索过度赏识带来的弊端,并呼吁合理恰当运用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存在错用、滥用赏识的情况,导致学生难以及时发现自身不足,无法做出纠正与优化。针对此,教师应坚持科学的教育理念,明确“过犹不及”的道理,协调赏识与批评的关系,让学生在正反两方面的引导中实现发展。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发展,积极渗透赏识教育,促使学生在被认可、被欣赏、被激励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自身行为,提升学习效果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林万胜.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20(07):37-38.

[2]陈海云.给孩子插上自信的翅膀―――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3):64.

作者:赵红霞 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