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科技论文 > 高校教师教育科技化挑战

高校教师教育科技化挑战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4-18 07:00:00人气:586

一、高等教育科技化

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等教育正向着一个全新的形势发展,教育的科技化主要表现为教育的信息化和国际化。

1、高等教育信息化

20世纪是以信息高速公路为标志的信息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信高等教育科技化对高校教师的挑战陆俊花南京工业大学外语学院210009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等教育正向着一个全新的形势发展,即高等教育的科技化。主要表现为教育的信息化和国际化。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角色,高校教师必须在个人素质和教学观念上都进行相应的提高和转变,才能满足教育科技化的要求,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本文在对高等教育科技化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对高校教师的要求。关键词高等教育科技化;高校教师;个人素质;教学观念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高科技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高等教育产生了信息化的趋势。信息高科技带来了高等教育传授知识信息空间的全球化、知识信息物质媒介和结构形态的多样化和有序化、实践方式的新型化以及教育内容的信息化,同时也使得高等教育成为信息产业的一部分。由于信息化人才是信息化体系六大要素中最为关键的部分,高等教育信息化也是高等教育为信息化社会培养信息化人才而必然选择的一条发展道路。教育部在《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要“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指出了实现高等教育信息化的主要方向,体现了国家对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高度重视,也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向信息化阶段迈进。

2、高等教育国际化

高新技术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加快了世界经济的大开放、大融合的全球化进程。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全球社会信息化正使得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当今世界教育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所谓高等教育国际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大学联合会(IAU)定义为:把跨国界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各国家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人才来往日益增长,留学生迅速增加。就我国来说,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极少有人到国外去留学,而1992年以来,我国已有30多万人出国留学。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有利于先进技术和经验的传播,能够使我国高等教育由封闭走向开放、由本土化走向交融化、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由标准化走向个性化、由继承走向创新、由自由化走向终身化。我国要想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我们的高等教育就必须参与全球性人才市场和智力资本市场的竞争,我们的受教育者也必然突破国土疆域以实行教育诉求,这样就迫使我们的高校必须以新的观念和姿态向国际化发展,国际化已是无可置辩的选择。

二、高校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

为了适应高等教育的科技化,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新世纪人才,高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

高校教师的个人品质在教育活动中会渗透于全部的教育过程,其品行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高校教师要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以及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自己的工作和学生,敬岗爱业,无私奉献。

2、知识素质

高校教师是科学知识的传授者,显然自身的知识素质是教学的基础。高校教师要具有雄厚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和专业方向,具有较强的科研技能和融化吸收本学科最新成果的能力;有较宽的知识面,并且熟练掌握外语、计算机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的应用。

3、能力素质

高校教师应当具备的能力包括认知能力、自学能力、适应能力、自我修养能力和与之相应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又包括教学能力和技能、科研能力、良好的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这些素质可以保证教师知识的充分发挥,并实现开发学生智能、创造优秀科研成果的工作本领。

4、信息素质

高等教育信息化已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教师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信息传播行为,是将自身获得的知识经过加工和筛选继而传递给学生的过程,这实质上是一种信息加工、传播与评价的能力。高校教师不但是信息的把关人,而且是信息接受的引导者,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教师的信息素养不仅仅反映在对信息的采集、加工、等基本的信息处理能力上,而且还应该能够进行信息的扩展和增值,并且能使新信息的生产与个体、社会信息的重组统一结合起来,构建多通道、跨时空的强调协调与合作的信息交流能力。

5、身心素质

高校教师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较高的心理成熟度、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较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要适应知识经济的竞争和发展,心理健康尤为重要。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才能保持情绪稳定,客观地认识自我和别人,客观地了解社会和评价社会,主动适应社会。

6、团队合作素质

人才培养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各专业和各门课程老师的协调与配合,通过教师的个别劳动和群体劳动密切结合才能完成,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科、专业之间交叉、渗透、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培养复合型人才需要高校教师打破学科、专业之间的界限,相互学习、借鉴。特别在科学研究方面,需要集体协作,联合攻关才能完成。在对社会科技服务、开发、生产方面,更需要高校教师与社会和企业分工合作,携手工作。高校教师要具有群体意识,正确处理协作与竞争、集体协作与个人努力的关系,青年教师要虚心向老教师请教,老教师要热情对年轻教师进行传、帮、带,相互学习,不断交流。

三、高校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1、高等教育质量观的转变

高等教育的科技化使得高等教育多样化,这必然带来教育水平的多样化,教师必须树立与高等教育多样化相适应的多样化质量观并以此来评价教师质量,多样化的质量观决定了对教师的要求,包括:首先,高校教师学历化要求,即高校教师主要由研究生以上的人来担任;其次,高校教师应该成为专家型教师,即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的某些方面具有专长;再次,高校教师都要经过严格的职业训练,真正做到教育专业化;最后,高校教师要紧跟时代节拍,不断学习和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创新能力。

2、教学角色的转变

高等教育国际化预示着开放式、创新型的素质教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走向,它期待教师角色的嬗变。首先,高校教师要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其任务不再是单纯的灌输式的知识传递,而是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其次,要由书本知识的复制者转变为激发创新思想的启蒙者,教学的任务不再是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而是着重于激发学生思考、创新,挖掘学生的思想方法和学习过程中的潜能;再次,由传统的教书匠转变为学生的合作者,尊重、了解和关心学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最后,要由单科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通识型教育行家,不仅仅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还要是学生尊重的人生引路人。

3、创新教育

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是培养不出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高校教师教学、科学和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大学老师要能娴熟的驾驭知识,精选教学内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向学生传授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大学教学十分讲究信息量,教学要讲授科学的最新成果,讲授教师自己的科学思想和创见,展望学科前景,指出尚存在的问题,这一切都离不开科学研究,科学研究要不断创新,不是现有知识的简单重复与组合,而是知识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大学教师要积极投身国家创新体系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断取得有较大影响的重大科技成果。

4、教学方式与技能的转变

在新的教育环境和形势下,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技能必须相应的转变以适应教育形势的变化。在教学方式方面,首先要树立团队精深,学会与人合作,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综合运用多种培养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其次,要坚持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成为综合型、研究型的教师;再次,学会利用和开发校内资源、校外资源和信息资源等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在教学技能方面,首先要具有使教学内容科学化的能力,教学内容应该体现出新知识和科学新发现,反映科学新成就,使学生了解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要将科学有效地转化为教材,对教学内容要进行选择、提炼和加工,力争把最新科学知识全部反映在教材中。其次要提高课程整合能力和课程设计能力。高校教师要深刻理解和领会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的高等职业教育特征,有创意地进行课程整合和课程设计,增加教学的吸引力,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不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具体生动,提高教学的信息量和质量。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