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科技论文 > 强化职业教育特色突出的流型结构

强化职业教育特色突出的流型结构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2-01-01 14:16:00人气:388

法国希望借博洛尼亚进程的学制改革之机,加强综合性大学与大学校教育的兼容性。政府也清醒地意识到,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吸引外国特别是欧洲的留学生和专家来法国学习或工作,保持其强国地位,必须加强高等教育的对外开放。而开放的基础便是一个学历互认、学分互认的,与“欧洲一体化”接轨的开放性学制。

大学学制的划一响应“博洛尼亚进程”改革,2002年4月8日法国颁布了2002―482号法令,[3]奠定了构建“欧洲高等教育区的法国高等教育”的法律基础条文,从此法国各个大学逐步改用新的LMD(Li-cence-Master-Doctorat)学制,即“358学制”,Bac+3年为学士学位(Licance)(180个欧洲学分);Bac+5年为硕士学位(Master)(300个欧洲学分);Bac+8年为博士学位(Doctorat)(480个欧洲学分),其中Bac是法国高中会考证书(Baccalauréat)。[4]新的开放性的学制使得大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进行跨区域、跨国家的流动性学习,也为进入社会后的国际范围内的流动增加了便利。新的学分体制在结构上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流动性,增强了不同机构学生间的可比性,构建了高等教育机构间专业知识传播和学生流动的平台。

“大学校”的革新实施博洛尼亚进程《建立高等教育的欧洲模式》的报告中强调了大学校和大学要相互靠拢,建立共同的“高等教育园区”,设立共同的、协调一致的课程和等值的学位文凭,交换和流动教师以及使用共同设施等。新的学制打破了大学校以往自我封闭的格局,促使大学校向新学制靠拢,使大学校与综合性大学的学制逐步趋于统一。这是开放大学校这个封闭系统的重要步骤,也是促进法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因为大学校占有着法国高等教育中大部分优秀资源,大学校的开放以及向综合性大学的靠拢也会在某种程度上促进综合性大学的发展。学制改革的种种措施实现了学历互认、学分互认,使法国高等教育分流体制更加开放。借助博洛尼亚进程的学制改革,法国高等教育逐渐纳入“欧洲一体化”轨道,分流体制呈现出开放化趋势,逐步由二元分流体系的过度分离向“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靠拢。由于自身独特的地位和精英教学模式,大学校实施博洛尼亚进程的步伐要比综合性大学相对缓慢。在未来一段时间,大学校的学制仍将受到博洛尼亚进程改革的冲击,在保持其原有特色和独特地位的前提下逐渐走向开放。

分流时机趋向灵活化:由“三段分流型”走向ECTS为基准的“适时转流型”

高等教育分流时机的把握是高等教育合理分流的关键。法国传统的大学教育为“三段式”分流。首次分流在结束两年的第一阶段大学学习后,经过基础知识教育,获得“大学普通学习文凭”(Diplmed’étudesUniversitairesGénérales,DEUG),或职业文凭“科学与技术大学学习文凭”(Diplmed’étudesUniversitairesScientifiquesetTechniques,DEUST)。第二次分流在结束第二阶段的两年学习后,其中在第一年专业学习后获得法制学士学位文凭(Licence),第二年获得法制硕士学位文凭(Matrise)。第二阶段的学位有:大学职业学业文凭(Diplmed’EtudesUniversitairesProfessionnalisées,DEUP)、大学职业化研究学院职业学士文凭(licenced’IUP)、大学职业学院硕士和商学及管理学院文凭(lesMaitrised’IUPetMaitrised’ingénieur-maitre)。第三次分流在第三阶段的博士培养结束后。第三阶段的流向有职业轨和学术轨两种,职业轨是指经过一年深入学习阶段,获得“高级专业学习文凭”(Diplmed'étudesSupérieuresSpécialisées,DESS)后进入劳动力市场。学术轨指经过一年深入学习阶段之后,获得“深入学习文凭”(Diplmed’EtudesAppro-fondies,DEA)。DEA是准备博士论文的先决条件,获得深入研究文凭(DEA)或高级专业研究文凭(DESS)须1年。获得DEA后,经过三到四年的深入研究可获得博士学位(Doctorat)。[4]

(一)以ECTS为基准的“适时转流”博洛尼亚进程改革后,法国实行了与欧洲各国兼容的国家学历资质框架。采用了被称为“教育欧元”的欧洲学分转换和积累体系(EuropeanCreditTransferandAccumulationSystem,ECTS)。改革后,学生的学业成绩以欧洲学分为计算单位,修满60欧洲学分视为完成大学一年级课程,修满120学分视为完成大学的第一阶段课程。依次类推,修满180欧洲学分后,获得新学制的学士学位,同时也获得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的资格(不设升学考试),修满300欧洲学分,获得新学制的硕士学位和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资格。[5]ECTS学分转换与积累体系为学生“适时转流”提供了可能。第一,ECTS通过灵活的学分制度确保了学分的可转换性,在本科及研究生教育的基础上,创建出一种可转换的和可比较的学位制度,促进了广泛的学生流动。实行欧洲通用的ECTS意味着法国高校的各级学位更多地与欧洲学分进行挂钩,而不是学习年限;第二,由于欧洲学分转换体系的特点是可以累计并在欧洲国家间流通转换,因此,ECTS的实施打破了校与校、国与国间的学制和学位的藩篱,减少了学校机构和专业之间转换的屏障,为学生的跨专业和跨校学习提供了便利,扩宽了学生流动的范围和可选择领域,为学生“适时转流”提供了极大便利。第三,ECTS也有效解决了高校间的课程衔接问题,使学生在前后课程和不同课程间的流动和转换更加灵活。课程衔接指的是两所或更多的高校根据学分转换原则共同定义、学习课程,学生在一所大学获得的学分可取得另一所大学的认可并进行转换,以保证学生不受地域限制的连贯性学习或就业。以ECTS为基础的学分制改革打破了以往以阶段性划分的分流模式,取而代之的是统一的欧洲学分。大学各级学位的获取更多地与欧洲学分挂钩,而不再以学习年限为准,因此获得这些学分所用的连续年限的重要性相对淡化。学生一旦发现自己不适合或不喜欢原来所学的专业或学校,只要修够了学分,便可在修下个阶段的学分前进行更改,并可在欧洲各国大学之间可转换流通,ECTS成为了欧洲各国高等学历间的相互比较与认可的重要保障,为欧洲大学生在欧洲地区进行学业流动以及就业提供便利。

(二)打通两大院校系统的转流通道―――“衔接过道”传统上,在法国大学校与综合大学的培养课程间,有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为了消除两个教育系统间长期的阻隔,改革在两个系统间设立了在法语中称作“Passerelle”的“衔接过道”,实现了综合性大学与大学校间转流的可能,尤其在攻读博士学位方面。大学校颁发的文凭(LesDiplomesElivresparlesGrandesEcoles)按照所有大学校对完成规定学业和成绩合格的毕业生的要求,同时颁发五年制(Bac+5)高等教育文凭和新学制的硕士学位文凭。[5]2006年,法国成立了“高等教育与研究中心”,旨在促进综合大学与大学校间的合作,共同打造属于法国的“教育品牌”。[6]“适时转流型”的分流模式使分流时机更加灵活,为学生跨专业和跨学校学习提供了更多转流的机会,避免了因个别考试的偶然因素导致的不公平现象,也有利于满足学生不断升迁流层和适时转流的需要。新的学分制的实行和学制的灵活性使得法国高等教育体制更具国际化,从流源上丰富了高等教育分流的对象,从而通过改革对欧洲范围、甚至世界范围内的人才流动与分层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分流依据趋向民主化:由“阶层配置型”向“适才选拔型”过渡

分流依据即高等教育的选拔标准。[1]225长期以来,法国上层社会和高收入阶层的子女一直接受的是一流的精英教育,在受教育上比其他社会阶层享有优势。进入大学校被认为是实现向社会上层流动、提高个人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因而被学者公认为阻碍法国“社会阶梯”向上流动的主要教育因素。[7]大学校的生源基本局限于上层社会家庭,这就导致了受教育机会的不均等;由于优越的社会地位和相对封闭性,大学校享有着国家较为集中、优质的教育资源,学生毕业后大多走向社会上层的工作岗位,这又加剧了法国高等教育过程和结果的不公平,形成了“从精英到精英”的固化流向。对于“大学校”分流过程导致的社会分层,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受到了一些社会学家的关注,布尔迪约和帕斯隆的《继承者》和《再生产》以及柏德罗的《法国的资本主义学校》都是影响巨大的著作。这种分流模式导致了法国社会阶层的固化,学者们甚至担心不平等不仅造成国家的损失,还将冲击法国共和体制的基础。[8]随着社会民主化运动进一步发展,“教育机会均等”成为了近年来法国历届执政党教育改革的重要原则之一,“平等与和谐”也成为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议题。[9]借助博洛尼亚进程改革之机,政府力图将改革主线条之一的民主化原则贯彻到底,在此问题上作了重点论述并推出了强有力的改革措施。

(一)LMD学制的贯彻新确立的“LMD体制”将精英院校和普通高校都包括进来,打破传统的按阶级出身、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经济能力等因素来选择高等教育对象的做法,而是依据学生成绩优劣来实施分流,逐步实现分流依据的民主化。传统的“大学校预备班”已经不再是跻身大学校的惟一途径。普通大学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可在学业中途通过大学校的特定考试后进入大学校继续就读。据统计,改革实施后的大学校中只有约50%的学生是经过大学校预备班入学的,其余的学生主要来自综合大学一、二甚至三年级的学生。[10]很显然,LMD学制59及学分互认系统促进了两个院校系统之间的生源交流。特别是精英院校和普通院校间“衔接过道”的打通,消除了精英阶层与平民大众受教育机会间长期以来不可跨越的屏障。

(二)招生政策的改进为了让更多出身于社会底层家庭的孩子有机会进入历来被认为是制造法国社会精英的学校学习,许多大学校纷纷革新了招生政策。2002年法国高等经济与商业学院(EcoleSupérieuredesSciencesEconomiquesetComerciales,ESSEC)效仿英美等国推广的筹款方式,创办了“预科班、大学校,为什么不是我?”(Uneclasseprépa,unegrandeécole,pourquoipasmoi?)的项目,旨在不降低人才选拔标准的前提下,为有潜质却出身于“社会和文化弱势家庭”的学生提供帮助,让大学校成为他们可以企及的目标,实现高等教育的机会均等。在招生政策民主化上迈出第一步的是巴黎政治学院(Institut’EtudesPolitiquesdeParis)。这是一所精英学校中的精英,是法国人文社科领域最著名的大学校。[8]2001年该校推出了“社会混合(MxitéSociale)”招生政策:学院与巴黎大区和法国北部的某些教育优先区(Zonesd’EducationPrioritaire,ZEP)的高中签署特殊招生协议,使那些位于“问题街区”高中里的优秀生通过特殊辅导和招考进入巴黎政治学院,改变了只有上流社会家庭子女或某些“精英高中”的学生才能就读的社会偏见。[11]到2009年,巴黎政治学院已与62所高中签订了协议,共招收了477名来自社会底层的学生,这些学生中有50%-70%来自失业者、工人或普通职员家庭,其中90%都能顺利升学,目前已有三届“ZEP毕业生”。巴黎政治学院也因此成为向社会底层开放的“楷模”。[12]

(三)助学金的增加新的改革增加了政府对高等教育助学金的投资力度,使一般劳动大众的子女更多地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并增加了普通学生接受一流高等教育、进入名牌大学学习的机会。一些“大学校”推出了帮扶“弱势群体”的政策。改革实施后,在法国有30%的学生享有助学金待遇,金额较之前增加了15%,2005年这项被称为“社会救助计划”的资金已经达到130万欧元。[13]2006年,约5万名大学生(约占总数30%)获得了基于社会标准的高等教育助学金(BoursesurCritèresSociaux),2006-2007学年有1450个学生获得高达6102欧元的优秀助学金。2008年法国政府对这一奖学金的颁发条件进行了调整:凡是家庭年收入低于32440欧元的学生均可享受次类基于社会标准颁发的奖学金。在大学校中改革力度最突出的是巴黎政治学院,2000年,该校“奖学金生”比例为6%,2009年已增至20%,其他几所顶尖大学校中的商学院,如巴黎高等商学院(HautesétudesCommer-cialesdeParis,HEC)、高等经济与商业学院(EcoleSupérieuredesSciencesEconomiquesetCom-erciales,ESSEC)和欧洲高等管理学院(écoleSupérieuredeCommercedeParis-Europe,ESCP),“奖学金生”的比例平均为12.3%。[14]这些措施在扶持中下层阶级的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方面起到了显著作用,而较大力度的助学金投入和招生政策改革也从经济层面和制度层面上消除了从“精英到精英”的分流模式导致法国社会阶层固化的可能性。而分流依据的民主化正是实现教育公平,特别是教育机会公平的关键所在。改革对法国社会分层结构与资源配置模式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分流领域趋向职业化:强化职业教育特色突出的流型结构

法国历来有着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职业化领域的传统。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技术型高端人才的同时,为法国培养了大批经济建设的一线工人,提高着一线工人的整体素质。但由于法国居高不下的大学淘汰率,大学一年级普通专业淘汰率达50%,每年都有近10万学生肄业,大学毕业率仅为64%。[15]而职业分流领域的强化正是缓解学术领域过度集中、解决大学生失业导致的诸多社会问题的重要方法。借助博洛尼亚进程的改革方案,法国启动了新一轮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进一步强化了高等教育职业性发展倾向,提高职业教育地位,使其与普通和技术教育具有同等的价值,革新职业教育管理系统并增设了一批职业培训大学和职业咨询机构,使法国以职业教育为突出特色的高等教育流型结构得以强化。

(一)出台职业性导向政策法国政府在2005-2006年间出台了相关规定加强高等教育的职业性导向:通过发展2+1课程促进高等教育的劳动力市场导向,增加企业的培训计划,加强与经济部门的合作;在全法国境内均衡发展劳动力市场导向的项目;高等教育机构根据学生的中学会考成绩和在校表现对学生的专业选择提供建议。

(二)鼓励学术与职业的衔接,设立职业学士文凭根据博洛尼亚进程改革方案,法国于1999年专门设立了大学职业型学士文凭(LicanceProfessi-onnelle)。截止2005年底,已经有1438个职业学士学位,4万余名学生获得职业学士学位;2006年又增设了25个职业学士学位,攻读这类学位的学生毕业之后可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与注重通识教育(Diplmed’étudesUniversitairesGénérales,DEUG)的课程相比,职业学士文凭的课程能够使学生做好更充分的就业准备,强化学生工作胜任能力和职业必备技能。

(三)增设职业培训大学的与职业培训学院根据新的LMD学制,法国政府开设了一些专门的职业培训大学,并设立了大学工程文凭(DiplmeUniversitaireTechnologie-DUT)(中学毕业后经过两年学习获得)、与大学一体的工程师培训(与高等专业学校正好相反)和高等专业教育文凭等。[16]另外,2010年后所有师资培训学院已全部并入大学并成为其学院之一部分,其结业证明等同于硕士学位证。[8]法国专门设立了国家职业资格登记处(RépertoireNationaldesCertificationsProfessi-onnel,RNCP),目的是为个人和企业提供不断更新的学位和专业资格信息并提供资格验证服务,增强专业资格的可辨认性。[17]

(四)规范管理职业文凭和资格证书2002年,法国成立了总理府直接领导的国家职业认证委员会,其成员主要由教育部、社会合作伙伴组织、工商会、行会和大区以及业内资深人士等各个阶层和组织选派的代表组成。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建立并更新国家职业证书目录,为个人和企业提供有关职业资格文凭和证书的完整的、最新的信息,促进就业、人力资源管理和职业人员的流动,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专业领域的职业教育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进行现代化的规范管理。

(五)加强高等教育与经济的联系,打通“产学研”链2004年9月法国政府斥资15亿欧元实施“竞争力集群”(LesPlesdeCompétitivité)计划。这一举措旨在通过加大对产业和科研活动集中地区的投入,密切高等教育与产业部门的联系,促进法国的产业竞争力。其目标是加强产业与科研、产业与教育之间的联系,促进创新性科研的合作与开展。到2005年,已成立了71个竞争力集群(17个国际水准集群),7000多家科研机构、企业参与其中,政府通过招标形式向集群886个科研项目提供了资助,投资总额达11亿欧元。[18]2010年政府又启动了“投资未来”计划,以期通过公共部门与私营企业的合作、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融合、大学集群与国家科研机构的联合。该计划涵盖范围广泛,从基础性研究到评估,从产业转化到经济发展等。对该计划相关的高等教育和科研的总投资额达219亿欧元,其中170亿欧元用于项目竞争。[19]职业性教育倾向的强化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有效解决了法国大学高淘汰率导致过多失业人群产生的诸多社会问题。职业教育的强化对出身中下等的受教育者的向上流动起到了关键作用,促进了社会分工、社会结构的优化和人力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另外,职业教育的强化促使中下阶层向上流动进入中间阶层,而中间阶层是维系社会稳定重要的基础力量,在社会结构中起着均衡和制约作用,从世界发展的普遍趋势来看,阶层结构比例失调往往是引发经济社会危机的深层原因。因此改革对法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的有着重要意义。

分流形式趋向多元化:由“终身化教育”向“学习化社会”迈进

多元化的分流形式体现在文凭种类及学习类型的多样化上。由于历来对继续教育和“终身化学习”理念的重视,法国文凭种类极具多样化。但与其他欧美国家相比,法国大学学位和文类种类较为复杂,不易与国际通行的高等教育文凭与学位等值;即便在欧盟国家内部,法国大学文凭也与其他成员国存在较明显差异。借助博洛尼亚进程的学制改革之机,一方面,法国力图增强原有文凭的可读性与可比性,寻求与欧盟国家协调一致的文凭和学位制度,使原有文凭纳入欧洲一体化轨道。另一方面,响应博洛尼亚进程强调重视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éducationPermanente)的号召,法国又在原有基础上丰富了教学形式以及文凭、证书类型,促进高等教育分流形式多层次、多类型的繁荣发展。随着博洛尼亚进程改革实施,法国的教学形式及文凭种类有了更加多样化的发展,既有长期课程,又有短期课程;既开设普通与职业化课程,又区分应用性和研究性培养训练;既能就读综合大学,又能报考专业学院。除了传统大学学士、硕士、博士三类文凭之外,还有其他多种文凭。除了长期教育(lesfiliéresoulesformationlongues)中的大学系统或高等专业学院系统外,也有附属的短期教育形式,如大学附设的专业技术学院(Insti-tutsUniversitairedeTechnologie,IUT),经过两年制学习获得专业技术文凭;职业技术学院(Insti-tutsUniversitairesProfessionnalises,IUP),经过一年制学习获得职业学术学位;[20]在高中经过两年制技职教育获得高级技师文凭(BrevetdeTechnicienSupérieur,BTS)等。[21]

此外,法国还非常重视远程教育的开展,将建立现代化的远程教育体制视为实现“终身化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托力量。法国国家远程教育中心(CentreNationald’Enseign-mentàDistance,CNED)直属教育部,是公立的教育机构,政府每年拨款比例为CNED全部经费预算的30%。这也是欧洲最大、同时也是最有效的远程教育平台,每年有35万学生通过电话或网络注册报名并选修相关课程。[22]多样化的文凭种类和多类型的资格证书,给予学生更广泛的分流取向、分流类型、分流层次的选择,促进了社会人才流动与分层的多样化,合理配置学术劳动力资源,为社会各个领域培养相应人才。多样化的分流形式还可推动同一阶层的水平流动,促进各社会阶层水平结构的多样性与丰富性。而多层次、多类型的文凭种类以及多样化授课方式的出现,也为法国实现经合组织教育部长提出的由“终身化学习”走向“学习化社会”[23]的目标提供了条件与可能。

作者:张 惠 董泽芳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