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本科人体解剖学课程改革
【摘要】基于富媒体资源,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进行护理本科人体解剖学课程改革,通过重塑课程知识结构,制定教学过程,研究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等展开全面的探究与实践。
【关键词】护理应用解剖学;课程改革;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1开展护理应用解剖学课程的意义
护理应用解剖学与基础护理中如各种体位、卧位,在急危重症护理中如心肺复苏术,在外科护理中如胸腔穿刺术、气管切开术,以及在妇科护理中如尿失禁的解剖学应用等都息息相关[5]。通过开展该课程,使同学们了解其中的解剖结构,同学们更能掌握对患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教学过程中其知识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职业教育指导思想,以“临床上有用、够用”为原则,运用注重临床护理的“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基础,与临床护理岗位职能要求结合,有利于护生立即适应岗位需要[6];遵循护理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有利于护生的可持续发展,且根据我院护理专业“重实践、强能力、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规范护理技能操作,能全面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评判性思维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等护理人才。
3开展护理应用解剖学教学的必要性
由于大部分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课程一般安排在新生入学第1学期开课,其后将不再开课,新生对于解剖学知识的运用会随着时间渐渐忘记,这将不利于之后基础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的学习,故在新生入学的第4学期开设护理应用解剖学,既能将第3学期上的基础护理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强化,又能为第5学期的内、外科护理,儿科护理学做铺垫,在不减少人体解剖学课程授课时长的情况下增加护理应用解剖学授课内容,丰富同学们的解剖专业知识,其学习效果远比只学习人体解剖学课程更明显。
4实施方案
由于解剖学教学课时安排有限,在《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增设了《护理应用解剖学》这一专业必修学科,教师在教学内容上的安排便需要重新策划。
4.1重塑教师的知识结构
未增加护理应用解剖课程之前,对于护理专业本科学生的教学模式跟临床医学相似,为突显护理专业特色,在保持人体解剖学知识连贯性的基础上,重点讲授涉及护理技术操作相关的应用解剖特点,为此教师必须加强相关的专业知识学习,完善和重塑教师的知识结构。对于解剖学教师要进行护理专业知识终结性考核培训,内容包括教学技巧、解剖理论(包括与护理技术操作、治疗、护理诊断和生活护理等需要的应用解剖内容)、增加临床护理实践知识等。
4.2制订和规划教学过程
根据护理本科人体解剖的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分析教学形式和学习资源的利用,归纳出护理操作技术所有的的重点和难点,还要根据护理应用解剖的教学思路对微课进行规划。微课是课程的一种形式,因而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教学设计,教师明确微课教学的目标,充实微课视频的内容,同时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教学策略方面注重对职业技能以及运用能力的培养,设定教学情境,布置项目,按工作流程分解工作任务,完全以学生为主,教师进行补充说明及指导。护理应用解剖课程的建设内容是按专题和系列围绕某个知识点而设计的,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并且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课前、课后可以通过“微课”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老师主要是指导学生进行项目实践、协助解决项目制作过程中重点问题,想办法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探讨、进行制作分析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4.3研究教学内容
由于学时有限,对于护理应用解剖学用书的内容需要作出调整,在第4学期讲授护理应用解剖学26学时,与基础护理学同步教学,教学内容包括表面解剖、生活护理应用解剖、插管技术应用解剖、穿刺技术应用解剖、注射技术应用解剖和急救技术应用解剖以及周围神经损伤应用解剖等几个板块,结合板块将人体解剖学知识重组,着重护理操作技术的解剖学基础,强调基础知识的临床应用。
4.4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方案由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组成,各占总成绩的50%。形成性考核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由平时考勤、平时作业、课堂案例分析讨论以及课堂互动得出形成性考核成绩;终结性考核在学期末以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出题方式和出题内容参照护士资格考试,贴近临床,体现岗位需要,更好地为专业服务。
5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特别是移动终端、云技术、社会交互软件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多领域的应用,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机会与方向。因此,为提高我院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护理专业第四学期的护理应用解剖学课程采取了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同学们可以利用MOOC上的优质在线教育资源以及人体解剖教学网站上的精品视频、数字化标本、应用微课、移动速课等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打破了时空的限制。线下则是利用手机扫码进行课前小测,以便于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师生间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将经线上讨论还未解决的问题一起探讨、解决,并归纳出重点难点。课后学生可以借助互联网在人体解剖学网站上的题库及其他资源进行学习,巩固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语言表达能力及临床思维等得到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入,有利于高校打造智慧的学习环境,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智能时代核心竞争力。总之,基于网络的解剖学FCM和PBL教学模式对于医学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很好地教学方式,其建立与实施能锻炼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另外,建立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联合培养的平台,把系列微课按照人卫慕课标准建设成《护理应用解剖学》课程慕课,应用于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科间的交叉贯通使理论与临床实践联系更紧密,体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在21世纪系统优化整体护理先进理念的指导下,培育出具备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有较强专业实际技能、符合时代要求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海龙,叶茂盛,周立.高职高专开设护理应用解剖学课程的探讨[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8,16(4):76-77.
[2]叶维建,张翠英,郑玉涛.护理学继续教育开设护理应用解剖学的课程设计[J].解剖学研究,2015,37(4):323-324.
[3]张天宝,张宏,李芳,等.高职护理专业开设护理应用解剖学探索[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32
作者:姚前尹 吴豪静 吴静霞 林丽雯 潘晓佳 单位:嘉应学院医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