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改革实践
摘要:本文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出发点,基于路基、路面工程施工过程进行课程内容的重组,并配合教材改革与创新,以满足岗位工作的需要。围绕教学内容,选择多种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实施的过程,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进行教学队伍的建设与优化,加大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高职;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改革
一、路基路面工程课程分析
路基路面工程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高等职业院校中,通过开设本课程,使学生能够在掌握路基、路面工程施工的基本知识、实践技能的基础上,具备路基路面工程施工和组织的能力以及运用国家现行施工规范、规程、标准的能力,提高解决路基、路面工程问题的能力。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本课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学习效果直接关系到他们毕业后对工作岗位的适应情况。因此,我院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出发点,基于路基、路面工程施工过程进行了课程建设改革,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材内容的选取是以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为主,并且采取章节结构形式来安排教材内容;第二,课程建设基本由学校的专任教师来完成,他们缺乏对企业的认知,不能熟知企业对毕业生的技能要求。所以教学内容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岗位工作任务的需要,与岗位工作任务的相关度低,甚至有些内容陈旧,有关工程技术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不能及时在教材中得到更新,导致学生的培养质量不能满足公路工程施工岗位的要求。
(二)实践教学严重不足
本课程的授课教师都是高校毕业的本科生或硕士生,“出校门”到“进校门”的就业过程导致了他们没有经过系统的工程实践,因此就出现了专业教师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导致我院充足的实训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而学生又没有掌握相应的实践技能。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教学效果差
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仍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且主要讲授理论知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效果差,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四)教学团队结构不合理,不能满足培养学生岗位工作能力的需要
课程教学团队以校内专任教师为主,虽然聘请兼职教师,但双方的合作形式单一,对教学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改革
(一)教学内容的重组
传统的路基路面工程课程分路基工程和路面工程两篇。通过与企业专家进行岗位工作任务分析,认为路基施工和路面施工分别为两个施工项目,基于公路工程施工过程和系统化设计原则,我们将本课程分为两门课程――“路基工程施工技术”和“路面工程施工技术”,分别以培养路基(路面)施工能力为主线,以路基(路面)施工项目为导向,将路基(路面)施工项目分解为若干个情境进行内容安排。教学内容的选取依据完成岗位工作任务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建立在行业专家对相应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结果和专业教师深入行业进行岗位调研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完成工作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实施的过程。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比如启发式教学、演示法、参观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积极鼓励任课教师开展教学手段的改革,结合本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表现形式多样、形象直观、信息量丰富的特点,并从实际教学效果出发,制作图文并茂的电子课件,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增加知识的科学性、直观性和趣味性,使课程的教学摆脱过去空洞抽象、枯燥无味的局面。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效果。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
(三)加大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标,突出人才的实用性,所以在人才培养目标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是重中之重。在这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加大实践课时的比重,进行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在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本课程实践课时占60%以上,较好地满足了对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要求。第二,充分利用实验、实训室的资源优势,通过“筑巢引凤、引企入校”的方式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我院于2012年成功申请了中央财政专项支持地方高校专业建设资金400万元,以此为契机,我院按照公路工程综合乙级资质标准,建立了功能齐全的实训室,试验检测水平在本地区公路行业处于绝对领先优势。但苦于我们不具备申请资质的条件,不允许对外承揽试验检测任务,所以一方面不能很好地发挥设备优势,致使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我院的专任教师实践能力有限,不能利用充足的实验实训设备开展相应的实践教学。鉴于这种情况,我院以先进的设备、场地资源优势,吸引本地区唯一一家具有乙级资质的公路检测企业和我们合作,双方共建实训检测中心,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即“校中厂”,将真实的职业岗位搬进校园,实现学校变工厂、学员变员工、学习变工作的现代学徒制模式,极大地改善了实践教学能力。
(四)教材改革
1.选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建设专业教材。借鉴同类高职院校示范性建设专业教材,这类教材突出教材内容的改革与创新,强调教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服务,强调教材的职业适应性。与传统教材相比,这种教材有以下特点:一是由原来传统知识体系的章节结构形式,改为工作过程的项目、模块结构形式。教材中的项目来源于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确定的工作项目设计的教学项目,教材中的模块来源于完成工作项目的工作过程;二是教材的内容不再依据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体系,而来源于相应岗位的工作内容;三是教材不再停留在对课程的直接描述上,而是十分注重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注重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在教材的各个项目之前,一般都提出项目应该完成的工作任务,该任务可能是学习性的工作任务,也可能是真实的工作任务。
2.进一步改革的设想――自编校本教材。由于职业教育与地区经济建设密不可分,有些教材中的部分素材带有地域特点,与本地区的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有明显的差异,这些自然条件往往与公路建设密切相关,所以课程内容缺乏实际的应用性。我们将在借鉴示范校建设教材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实践,加强自身的教材建设能力,开发出适应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校企合作自编教材。
(五)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教师队伍的结构、水平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本课程建设中,主要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课程教学团队:
第一,通过校企合作,将企业一线技术突出的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引入学院,构建专兼结合的课程教学团队,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学校的课程标准制定、实践课程指导,将其中特别有经验者,安排给系内专职教师开展有计划的讲座,以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
第二,积极建设“双师”结构的课程教学团队。定期安排年轻教师到生产一线挂职锻炼,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掌握最新公路工程施工技术,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鼓励教师考取监理工程师、试验检测工程师等执业资格证书,尽快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同时采用引进企业指导教师和系部专业教师共同指导的方式来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
四、结束语
通过校企合作,与企业专家进行岗位工作任务分析,进而确定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并配合教材改革与创新,突出工程施工过程,以满足岗位工作的需要。围绕教学内容,选择多种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实施的过程,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进行教学队伍的建设与优化,加大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通过一系列的努力,课程建设与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我院2014年路基路面工程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芦国超.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的改革与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9).
[2]李兵.高职院校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改革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3,(7).
[3]李燕.高等职业院校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考试周刊,2012,(9).
[4]田丽丽.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
作者:王凤维 单位:兴安职业技术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