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学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植物营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生的重要专业课。在《植物营养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问题,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增加实验学时和实验内容及细化实验成绩的评定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并对改革后的效果进行评价。
关键词:植物营养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植物营养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生的重要专业课。它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施肥手段为植物提供充足的养分,创造良好的营养环境,或通过改良植物遗传特性的手段调节植物体的代谢,提高营养效率,从而达到明显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目的[1,2]。实验教学是课堂教学体系的内容之一[3],通过实验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理论教学形象的描述案例。实验教学环节应在严格按照实验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开展教学活动,在理论教学一起的作用下培养学生发现课程问题、提出有关问题、分析具体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可以结合学科人才培养方案,让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在实际操作中辨证统一[4]。然而,在《植物营养学》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原有的实验内容存在较多问题,学生积极性不高,需要不断修改和完善。
1《植物营养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验课课时少。在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植物营养学》课程的教学大纲中,总学时为6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占50学时,实验学时仅有10学时。对于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学生来说,10学时的实验课太少,应适当增加实验课时,充分调动学生动手能力,不断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原有的实验教学大纲安排实验内容以验证性为主,只要按照实验步骤做下去,就可以得到结果,没有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3)实验课成绩评定不合理。原有实验课成绩评定主要通过实验结果进行,只要结果正确,成绩为满分。这样造成一些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不认真,抄袭别的同学的实验结果,还可以得到高分,无法公正评判学生的真正能力。
2《植物营养学》实验教学改革
针对本课程原有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尝试对实验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具体如下:
(1)增加了实验教学课时。本门课程原有的实验课时是10学时,通过改革,实验学时变为20学时,理论课时由原来的50学时降低为40学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动手的机会。
(2)调整了实验内容。在原有实验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综合设计性实验。如氮肥对油菜苗期叶绿素含量及养分吸收影响的设计性实验。每个班级按人数分成3-5组,作为1个团队,每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10-15篇,并结合理论课的知识,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处理、实验方法,取样时间、测定指标及方法等。方案设计好后,小组长代表整个团队把实验方案向全班同学进行讲解,其他小组的同学对没有讲清楚或者不理解的部分提出问题,也可以对该小组实验方案的完善提出自己的建议。最后,指导老师提出各小组实验方案需要修改、完善的地方,并分析他们在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同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实验设计完成后,同学们自己进行油菜苗的繁育、肥料称量及装盆、管理等工作,由小组长负责安排组内同学定期观察、记载,并取样完成实验指标的测试,实验报告以小组为单位形成小论文后上交,并进行评分。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增加,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充分发挥了他们团队协作的能力,另外,锻炼了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还促进了植物营养学、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作物栽培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只有把这些知识综合应用才能解决生产实际中面临的问题。
(3)细化了实验课成绩的评定。实验课成绩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学生本门课程的综合成绩,公正合理的考核方法能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公正的评判也是学生对老师认可的一个因素。因此,在验证性实验中,摒弃以往只是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成绩评定,主要考察学的实验技能,如简单仪器是否能正确操作等,占实验成绩的35%,学生对实验的态度、参与实验的积极性等占实验成绩的15%。综合性实验主要考察学生总结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占总成绩的50%。如果学生2次不参加实验课,总成绩记为零分。
3改革后的教学效果评价
为了对改革后的教学效果做出合理的评估,我们在2013级86名学生中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学时和实验内容的设置是否合理、实验课成绩评定是否合理、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态度等,其中80%左右的同学认为20学时的实验学时比较合理,15%左右的同学认为还可以再增加一些,5%的同学认为无所谓。在实验内容设置上,95%以上的同学认为合理,明确提出综合设计性实验是他们比较感兴趣的。对实验课成绩的评定,98%的同学认为合理,2%同学认为无所谓。从实验课分数来看,没有出现原来的成绩基本差不多的现象,改革后的实验课成绩有高有低,基本符合实际情况。
4结束语
实验课教学是课堂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动手、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调整实验课教学内容、细化实验课成绩评定等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陆景陵.植物营养学(上册)[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2]武美燕.一村一大《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广州化工,2012,40(18):166-167.
[3]曹凤月.课堂实践教学:高校实践教学的基础环节-高校课堂实践教学模式新探索[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23(4):106-109.
[4]魏丽娜,郑伟,王霞,等.浅谈民办院校实验教学的重要性[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3(17):125.
作者:武美燕 单位:长江大学农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