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工艺学课程改革探索
一、《金属工艺学》教学中突出的问题
《金属工艺学》课程的内容信息量大,知识面广,知识点多、需要记忆和理解的内容较多。有些理论较为抽象,学生没有感性认识导致有畏难的情绪。另外,学生对课程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但在参加工作后,又体会到金工知识很有用,却不知该怎么用。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现在的教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课内讲授(30学时),另一部分是金工实习(3周时间)和一周数控实习。通常是在开《金属工艺学》之前学生去实习工厂进行金工实习,实习结束后开始上课。通过金工实践,学生普遍认为《金属工艺学》理论学习和金工实习在今后的工作中有重要作用,其与后续课程和毕业实习等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是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其不感兴趣,一方面学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金工课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说明在教学和实践的环节中还存在某些缺陷,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实习的安排不太合理。从理论学习的内容到具体的实习操作,留给学生自学和发挥自己创造能力的空间几乎为零,所以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这样使得学生丧失了参与课程和实习的热情。其次,实习内容仍以传统的车、铣、刨、磨、钳、铸、锻、焊等制造为主(并且许多学校缺少铸造和锻造两个工种),并且设备落后,许多设备早应该被淘汰和更新,但由于受资金、设备、人员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不能添置新的设备,这样学生看到这些比自己年龄大许多的设备,就提不起兴趣。
二、措施
(一)教师应找到学生的兴趣点,结合课程特点来制定动机激发策略。
工科以男生居多,机械类专业更是如此,故应挖掘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相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男学生包括部分女生都对汽车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感情,很多同学谈起车来头头是道,可以结合青年学生的这一特点来进行授课。笔者通过挖掘学生的兴趣点来安排授课内容,在近几年的授课中收到了良好的授课效果,学生反馈较好,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使学生到课率、听课率提高。
(二)注重《金属工艺学》每篇发展史介绍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了解一个学科发展,发展史必不可少。笔者在授课期间发现学生在听课时对于每篇的发展史介绍特别感兴趣。如在讲铸造时,对铸造铜合金冶炼、合金配方(金六剂)、典型铸件讲解等,在典型铸件讲解时以司母戊鼎为例,对其基本情况、发现历程、铸造工艺等进行介绍,以铸造工艺为重点进行解释。图2司母戊鼎介绍次序通过对司母戊鼎介绍,使学生对铸造的工艺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学生对此极为感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后续的铸造理论讲解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我国古代科技的自豪感。
(三)适度的表扬、奖励刺激学生学习动机提升
适度的表扬、奖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激励作用。青年学生自尊心比较强,在课堂上进行随机抽查,一方面对于回答较好的同学进行口头表扬、平时成绩可以适当加分,可以让学生有尊重、自我实现的感觉,对强化学习动机有积极的作用,达到应激-强化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回答问题可以掌握哪些问题学生已经掌握,哪些内容学生还需强化。
(四)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强化知识点
作为动机理论的依据之一-认知理论认为运动技能是在某一特定背景下有针对性对各种外界传导过来信息进行筛选或者检索,进而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功能对输入信息进行整合与挖掘,并将之输入到相应的中枢神经系统,经过梳理、强化与整合,将完整信息进行贮存。根据这一理论,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视频、音频、动画)将《金属工艺学》相关知识传导给学生,进而强化和掌握。如在讲授《砂型铸造》时,首先播放《砂型铸造》视频,使学生对各种造型方法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与学习,对于各种手工造型方法(整模造型、分模造型、三箱造型、挖砂造型、活块等)有了较深的印象。在接下来讲授相关理论知识时学生自然而然就将理论与视频中的内容联系起来,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学习起来觉得轻松,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习效果得到提高。
作者:赵强 刘素明 徐辉 单位:河北工程大学机电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