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管理会计论文 > 会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管理

会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管理 

日期:2019-12-04 02:48:06人气:1592

摘要:随着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规模的持续扩张,提高其教学质量是合作双方、政府、学生、家长等各方最为关注的焦点,也是强化会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内涵建设,推动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探讨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中存在的影响教学质量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会计专业;中外合作;教学质量;高职院校

1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江苏省是较早在高职院校开展会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省份之一,主要集中在苏南地区。根据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督工作信息平台在2019年10月9日公布的信息,江苏省高职院校开办的中外合作项目目前共有208个,其中会计专业有18个,目前已停办项目29个,其中包含4个停办的会计专业中外合作项目。这些项目停办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生源萎缩,招生困难。招生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教学质量不能让人满意,急待提高。通过对江苏省多个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其在教学质量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

1.1师资力量有待加强和提高

师资是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最为关键的因素。江苏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双语水平,掌握国内和国际会计准则,具有一定的业务操作能力的会计人才”。为达到会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培养目标,要求教师以下几点:一要有丰富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和对会计新知识的接受与消化能力;二要有用外语流利授课的能力;三要能尽快掌握混合式教学法。由于经费问题,在大多数会计专业的中外合作项目中,只有一部分专业课程是聘请外籍教师讲授;另一部分专业课和全部基础课由中方教师来完成。外教一般是由外方派遣,中方对外教的教学能力考察不足,也很难对这些外教实施有效的管理、培训与督导。同时外教大多要求集中一周或两周教学,学生没有时间来预习、复习所学知识,外教用外语授课,学生听力、理解力、接受能力有限,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中方教师中一部分是“海归”人员,语言表达流畅,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他们大多缺少在企业的实践工作经历,也缺少足够的会计专业技能,更缺少需要双语教学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学经验,无法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教授实用性较强的专业技能。事实上,最适合承担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学任务的人员应该是在国外从事过相应的会计实务工作、精通国际会计准则的专家,而这样的人才比较稀缺,薪酬要求高,学校为节约教学成本,也不太愿意高新聘请他们。还有一部分中方教师是学校的会计专业课教师,他们基本没有海外留学经历,中文授课时专业教学能力强,但外语表达能力有限,在讲解全外文原版教材时,无法中外文流利切换,无法将教材内容原汁原味地表达出来,无法给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国际化环境。在教学模式上,多数教师还是采用“满堂灌”,对教材进行单一的双语混合讲解。但学生普遍外语基础差,学习自觉性较差,让他们记住繁多的英文会计专业术语,并理解其实际含义非常困难,课堂上有时无法互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难保障,学习效果较差。

1.2教材针对性不强

教材针对性不强一直是会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中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教材是教学之根本。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更注重实践性,理论上要求“够用就行”。各国的会计专业教材都是根据本国政府或专业协会颁布的会计准则来编写,但各国的会计准则特别是中外会计准则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目前真正适合会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教材基本没有。一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采用中文教材;另一部分专业核心课直接引入国外的原版教材。国外的会计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在内容设计上理论知识较少,主要以教授实践技能为主,这虽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务操作技能,但由于学生掌握的英语专业词汇有限,让他们阅读、理解和领悟这些英文原版教材的内容确实困难,学生也提不起兴趣。同时因为国外课程体系与我国也存在差异,在授课章节、知识的重点难点上也会因为国情差别而有所不同,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1.3考核方式不科学

高职会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和中方学生的考核方式类似,主要包括期末考核和平时考核。期末考核主要采用集体出卷或试题库组卷,通常以闭卷形式来考核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在总评中占比60%~70%,期末试卷的内容一般来自于所用教材及课堂所授,很多学生平时课堂上不认真学习或者虽认真学习但能理解和接受的内容有限,考前也不愿意多花时间查阅资料和思考总结,只靠临时突击背答案来争取过关,这种期末集中考核会计理论知识的方式,不利于学生对会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平时考核主要根据学生的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章节测验、课内实训过程与结果等来打分,但这些考核内容并不体现在成绩单中,有时这种平时考核只是流于形式,基本上学生的期终总评成绩主要还是期末试卷成绩。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学生被动参与,不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和应用能力的考核。

1.4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

多数会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教学质量评价中,选取的主体主要为校内人员,如校内督导、同行或学生,较为单一,外部人员如用人单位、家长、校外同行、社会中介很少参与,同时监控评价所采用的指标较为粗糙,导致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无法为教学提供充分的参考,因此需要引进多元化、多样化监控评价主体和指标。教学监控评价信息由教务人员或学生汇总反馈到管理层时间较长,管理人员无法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改进,制定新的教学计划时无由于缺乏最新教学信息的支撑,导致教学计划难以充分针对最新的教学现状,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1.5生源质量差

教学质量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创新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国际化会计专业人才”,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基础知识、领悟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都是高收费项目,招生对象全部是专二生源,是所有高考录取里面分数最低的一个层次。会计专业中外合作项目的专业课程涉及国外的行业准则、发展状况和操作技能,这些内容让没有国外生活经历、也很少接触国外文化的学生接受下来较为困难。虽然也有一部分学生学习较为认真踏实,但理解领悟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欠缺,让他们在较短时间内理解和掌握非母语环境下的会计新技能新理论确实有难度。还有部分学生学习意愿和自觉性不强,主动学习能力较差,无法达到培养目标对生源质量的要求。这种差异或匹配的错位严重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2保障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的对策

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工作重点和难点,本文针对江苏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以下保障其教学质量的对策。

2.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是保证教学质量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首先需要制定教师的聘用标准,严格规范聘用程序,坚决杜绝只要是外国人就可以任教的现象,聘用教师要严格审查其资历和条件,经过严格的考评与选拔后方可从教。其次,定期选派教师出国或国内培训。在每学期开学前,应选派一部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出国进行集中培训,和国外同行进行交流,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外语表达能力和专业教学能力。最后要重视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培训。国内外教学方法不同,应采取国内培训和国外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对任课教师和管理教师进行有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或双语教学方面的培训,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学互评,参加公开课以及交流教学经验,同时通过传、帮、带等方式来促进新教师的成长。

2.2加快专业核心教材的联合开发

目前大多数开展会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高职院校使用的教材不能完全契合教学的各项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可以组织一些教学经验相对丰富的专家和教师从事教材编写工作,也可以请有留学经历的专业教师,按照我国学生的实际情况,改编国外教材,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修订,这样既做到了引进国外优质资源,又能满足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中对专业课教材的需求。

2.3改变教学考核方式

教学相长,要提高和保障教学质量需要改变现有的考核方式。针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考核方式单一和学生基础差、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不高的现实情况,应采用以过程性考核为主的方式。由于高职院校中外合作项目主要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因此在设计考核方式时应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考核方式由期末考试+平时考核改为以过程性考核为主,针对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的特征,每结束一个单元就进行一次测验,以加深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采用任务驱动法,课前布置好课堂任务,督促学生预习;课堂提问,进行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外语表达能力,教师应及时为学生的课堂表现打分;课后布置的作业,不但要有会计业务处理、数据核算,还要有各种写作,如撰写各种财务报表分析报告、实物盘点报告等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期末教师根据学生在本学期交来的各种资料(包括课堂任务、课内实训资料和课后作业)来核定学生期末总评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可操作性强,考核项目多样,要求学生必须积极参与进来,改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当然这种考核方式需要教师投入更多时间去备课和批改作业。

2.4完善教学监控评价体系

2.4.1建立全员参与的教学监控评价体系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外合作项目的教学监控评价主体单一的现实,应建立全员参与的教学监控评价体系,来收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客观地描述中外合作会计专业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然后以专业培养目标及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为依据,对教学质量作出客观判断并及时进行反馈,督促教师根据教学反馈信息及时改变和提升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举行教学质量检查评估会议,邀请中外各方相关人员对包括教学培养目标、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毕业设计(论文)、毕业生的社会评价等环节进行检查评价。学校应对培养目标、就业情况以及毕业生的社会评价进行监测,重视分析就业状况和培养目标的契合度,利用各种新型评测工具,收集社会对学校毕业生和教学工作的各种建议,并进行充分梳理总结,为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全员参与的教学监控体系是指校内人员与校外人员依据一定的指标和程序共同参与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校内人员主要指学校领导、二级院(系)领导、教学督导、教务处全体成员、教学秘书、学生等教学相关人员。校外人员主要指教育主管部门、校外同行、社会中介组织、接收毕业生的单位等。承办会计专业中外合作项目的高职院校应建立由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教务处和院系领导评价、教研室及同行评价和学生评教等多主体参与的反馈和评价体系。

2.4.2建立教学实时监控评价体系

针对会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中多元主体参与的反馈和评价迟缓的问题,可以适当的增加一定的评估频率,建立完善的教学实时评估体系,对课堂教学、实验、实习训练、课内实训、毕业设计(论文)、考试考核等主要教学环节制定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比如对每门课程的每一节课,教材每一章节、每周、每月、每学期进行动态的评估和跟进,建立一个具有活力的评估体系,以优化整个教学过程。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各方面各环节的配合。在实际工作中应把以上几方面结合在起来,互相促进,以现实情况为基础进行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外合作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薛二勇.中外合作办学改革和发展的政策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7,(2).

[2]董险峰,赵雪.中外合作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探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

[3]林金辉.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新特点、新问题、新趋势[J].中国高教研究,2017,(12).

[4]叶峰.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监测探究[J].教育评论,2016,(10)

作者:杨新华 单位:江苏省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院

 会计制度论文   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实习论文   会计电算化论文   管理会计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论文   成本会计论文   法务会计论文   银行会计论文 基础会计论文   商业会计论文   会计审计论文   税务管理论文   网络会计论文 金融会计论文   企业会计论文   会计核算论文   部门会计论文   林业会计论文 会计信息论文   会计监管论文   成本核算论文   会计控制论文   会计基础论文 会计教育论文   人力资源会计论文   会计实践论文   职业道德论文   内部审计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