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中学教育论文
1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年龄发展特点
好奇心是中学生年龄发展的典型特征。在英国为了能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好奇心,教育者们想尽了办法。具体保障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在教师队伍的培养上,给每一个入职前的师范生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一定包括学生好奇心的激发的技巧、策略及方法。二是在教师的继续教育中,也会进一步加强相关内容的培训。因此中学课堂上教师是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持自己的好奇心,激励学生探究的欲望。具体做法表现比较突出的是,在课堂中大量应用各种小活动。如:在讲低体温症的特征时,准备三个水缸一个常温、一个冰水、一个热水,让学生一只手放入冰水,一只手放入热水中,保持5分钟后再将两只手放入温水中,通过这样简单的体验活动,让学生能理解低体温症时的状态。在讲述人体的组织结构前,先让一位学生躺在一张足够大的纸张上,让其他同伴把他的轮廓画下来。在通过小组互助,在这个轮廓内完成一个人体组织结构图。通过这个活动,老师可以知道每个小组的学生所掌握的已有知识的水平,帮助他更好的实施新授课的教学内容。将游戏引入课堂,在讲解标志重捕法时,利用大米和一块手帕完成模拟实验。可以看出英国的教师们以生为本是想尽一切办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迎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2以生为本尊重人的发展的需要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使人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需要继承人类在社会生产实践中所获得的已有知识,并通过一定形式世世代代传承延续下去。但同时我们需要注意,不能只一味的要求一个人要承担社会责任,而忽视了个体发展的个性需求。只有当一个个体自身的发展需要得到一定的满足,才能更好的发挥他的能动性,展现更大的社会价值,承担起社会责任。个体的发展包括生存技能的培养、个性特征的养成、自我认可、自我反思能力的养成。在英国的课程教育体现了尊重人的个体发展的需要。最突出的表现在课程的编制上。在英国一般学生只是进行到Ks4的学习。即高中毕业后绝大多数人进入准工作状态,很少部分学生进行Ks5阶段的学习,即为了考大学而进行为期2年的高强度的高中学习。(一般这类学生站的比例为一个班级里的5/25的人数。换句话理解就是中学阶段的Ks3、Ks4阶段的学习及课程安排,不是为了这5个人而开设的。这有别于国内,为了班级中的前5位同学考上清华,其他同学陪读。跟着开设同样的课程,听同样难度的课,做同一份作业,考同一份试卷。这么多的时间与精力本该可以发展属于他们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才能的。
在中学阶段开设很多生存技能课等为了提高个体生存能力、生活质量类的课程。如:烹饪课、野外生存训练课、骑马课、歌剧表演课、服装设计、缝纫课、木工课等。第二个表现在:学期教学时间比较宽松。每年有三个学期,每个学期:6周教学时间+1周假期+6周教学时间。一个学期结束后就是一个长假。每天学生在校时间比较短,一般为9:00--15:30,自主支配的时间比较多,这样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科目的延伸和探究,就有了时间的保障。这个时间不会因是高考班或中考班而改变。学生的作业量是按周布置,而非每天完成上交。在英国采访了一位家长,了解到一名初二的学生一周的作业量,大概是100分钟。
作者:张加梅 单位:江苏省无锡市堰桥高级中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