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信息技术生物课堂结合的优势
1全面优化课堂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反映的是千姿百态的生物界、变幻莫测的生物体.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固有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模型等较为枯燥、抽象、呆板,难以表现其动态变化过程,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运用信息技术于课堂教学,借助电脑、数码投影机和视频展示台等多媒体工具,在屏幕上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精彩内容,吸引力大,渲染性强.教师向学生讲授时,还可以借助扩音系统使同学们听得更清楚,若配上优美的轻音乐,则可欣赏性更强。
2改善教学环境与教学方法
通过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有效整合,可以为生物教学构建一个多媒体、网络和智能有机结合的个别化、交互式、开放性的动态教学环境,为创建新型的学科教学模式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和切实可行的道路.教学方法可由原来单纯的基于归纳或演绎的讲解转变为基于“情境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会话商讨”和“意义建构”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轻松、和谐的教学情境中,学习兴趣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也将得到更大的激发。
3使教学变得高效轻松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教师难以用语言讲清的事物原理,缩短了授课时间,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生物教学,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进行的是生物学信息的单向传递,学生缺少了独立思考的空间,缺少独立活动的机会和独立自学的方法,其结果往往是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听得厌烦,根本适应不了生物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在新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应放下权威者的架子,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情感的支持者、学习的参与者、信息的咨询者”.教师的任务不再只是讲授和归纳,而是对学生的多种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协调,促进学习网络的形成,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从被动接受的知识容器和知识受体转变为主动建构的知识主宰、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实施生物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在多媒体、网络的教学环境下,以“学”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方式有了得天独厚的土壤.教学方式由传统的以“教”为中心逐渐向以“学”为中心转变,既能帮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又能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各种生物信息,解决生物科学问题的能力,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比如:在讲解《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这节实验课时由于天气的影响很大我们不可能每个班都做,但就知识讲知识既枯燥又不容易理解,这时我们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将实验前的准备拍下来制作成幻灯在课堂上边讲解边播放这样同学们既容易理解也记忆深刻,同时在检测时又可以通过播放幻灯来检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还可以将实验过程一并拍摄下来,通过剪辑在短时间内播放给同学们看整个过程以及观察实验结果这就为不具备实验条件的那些课做好了资源。
5教学过程的转变
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环境中,教学不再是教师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而是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情境创设、问题探究、协商学习、意义建构过程,将教学过程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自我发现、自我建构的基础上获得知识、形成能力.从而,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动态的生成与转化、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多媒体辅助教学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和现代教育理论的集成者,它图文并茂,画面动感,形象直观,保证了学生视听同步、眼脑并用,优化了教学环境和氛围,将其与生物教学整合,能够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克服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生物教学实现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虚与实之间的转换,很好地解决了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认知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大大提高了教学的容量、教学的效率,切实优化了生物课堂教学;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真正实现“寓教与乐”,帮助学生从“学会”转向“会学”,使学习真正成为自觉行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将越来越受亲睐,并将越来越体现其优越性。
作者:许爱明 单位:湖北省洪湖市高级中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