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素养的影响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重视艺术教育已成为高校的重要课题,高校艺术教育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养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价值,同时分析了现状,最后提出通过公共艺术教育培养大学生综合素养的诸多策略。
关键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策略
一、前言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作为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新时期需进一步重视发展学校艺术教育,并指明了推进艺术教育的思路。在高校积极开展公共艺术教育,对高校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二、认识公共艺术教育
公共艺术教育指的是审美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也就是通过传授与艺术有关的知识,运用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戏剧等艺术手段,对受教育者实施情操教育,其娱乐、欣赏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通过艺术教育,提升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同时,陶冶情操,发展创造性思维,从而成为全面发展的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高校开展审美教育的一种形式,通过公共艺术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审美素质,实现身心和谐发展。
三、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价值分析
(一)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艺术教育属于美育教育,高校如果不重视艺术教育,则很难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艺术教育已被广泛纳入增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大学生健康包括两方面内容,即,身体健康及心理健康。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随之而来的大学生压力与日俱增,致使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艺术教育则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如,音乐课程可有效降低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平复紧张心情,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大学生在艺术课程学习过程中,完善人格。
(二)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公共艺术教育优势突出,该教育属于对人脑意识实现情感教育的一项活动,在艺术教育过程中,可受到艺术作品熏陶,从而提升个人的思想境界。
(三)能够帮助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水平审美指的是按照审美标准及审美尺度,对事物所作出的审美判断。高校重视公共艺术教育的目的是致力于使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审美水平,能够辨别美丑,自觉同低俗文化保持距离,从而达到提高自身审美水平目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依托多媒体技术为大学生展示优秀的艺术作品,在学生对艺术品模仿的过程中,认真观察所模仿的艺术品,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
(四)有利于大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没有美学指导的艺术教育,是不成熟的艺术教育。”就高校教育的角度而言,致力于智育、美育和德育,通过这种教育形式,促使大学生具备良好的素质。公共艺术教育可有效培养美育和德育。所谓的美育指的是美感教育,帮助学生具备良好的赏析能力,对各类美的现象产生情感的共鸣,进而养成乐观的人生态度,让人格变得健全。所谓的德育指的是道德教育,在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从而形成正确的三观,成为一个道德自律的个体。
(五)有益于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艺术教育和其他教育形式区别很大,艺术教育可培养大学生的艺术细胞,调动其大脑思维,不断提升其创造力和想象力,开发人的右脑功能可以激发人的智力发挥,是提高思维能力有效的方式,而艺术教育正好满足该特点,可有效开发人的右脑功能,挖掘其潜能,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智力水平,而且可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实现左右脑的平衡发展,最终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
(六)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新时代的大学生,其创新能力是其不可少的内在素质,同时也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必备能力。思维可细分为科学思维及艺术思维两大类,这两种思维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所以,艺术和科学就其本质而言是相通的,对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大学生实施公共艺术教育是提高其艺术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大学生能够增强感知能力,提升想象力,从而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
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师资力量薄弱普通院校大都没有专职的公共艺术教师,而选修公共艺术课的大学生基本没有相关艺术基础,且人数较多,很多艺术教师不愿意承担公共艺术教育,艺术院系不得不安排教辅人员上课,致使公共艺术师资力量薄弱。
(二)监督管理脱节普通院校大都没有专门的公共艺术教学部门,公共艺术课程由教务处负责,教学管理下放到二级院系,而各二级院系教学重心是本院系的专业课程,一些艺术院系教师认为大学生选修公共艺术课程只是为了获取学分,教师上课随意性较大,教学组织和考核评价不够规范。
(三)大学生认识上存在偏差在学习态度方面,大学生普遍认为艺术教育与自身的专业学习关系不大,不能深刻意识到艺术教育对于提升自身审美素质的益处,也意识不到对于提升自身创新能力的价值,学习积极性不高。此外,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大都是音乐、美术等内容,而摄影、雕塑和戏剧等方面内容却没有涉及,所以很难引起大学生的情感共鸣。
五、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优化策略
(一)重视公共艺术师资队伍建设各高校需要引进专业水平较高的艺术教师,同时注重教师的在职培训,进一步提高其专业技能,增强其文化底蕴,提升其艺术欣赏和创新能力,与此同时,加强学校公共艺术教育科研工作,积极组织公共艺术教师开展科研活动,鼓励教师申报相关课题,为全面落实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而不断努力。
(二)健全公共艺术课程体系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顺利开展需要在公共艺术课程的计划性方面提供保障。首先,在制度层面上,需要确立公共艺术课程的重要地位;其次,开设不同形式的艺术教育课程,从而为大学生提供种类丰富的教育资源,各高校应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开足、开齐课程,对实施学分制的高校,大学生通过艺术选修课程需修满两个学分方可毕业。
(三)优化艺术教育环境艺术教育若想全面推行,优良的课堂氛围及教学环境非常重要,因此,各高校需要投入更多资金,努力优化整体环境,在具体实践中,各高校需要致力于建设艺术教育的固定场所,并购买师生所需的艺术设施,积极创建浓厚的艺术氛围,促使大学生真切感受到艺术的独特魅力。
(四)成立多样化的艺术社团高校文艺社团可以把艺术教育融入大学生日常的生活中,相比于课堂教学,艺术社团更加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对于艺术的兴趣。因此,各高校应该积极成立多样化的艺术社团,如,合唱团、舞蹈团、美术团等,通过唱歌、跳舞、画画等途径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六、结束语
公共艺术教育作为高校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特别在新形势下,高校更加注重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促进其全面发展,而推进艺术教育举措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的艺术素养,激发其对艺术的浓厚兴趣,未来在教学实践中,各高校艺术教师还需继续摸索,因地制宜地运用多样化模式进一步推进艺术教育,切实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曹国洪.地方普通院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与创新探究[J].艺术视角,2013.
[2]杜艺.新形势下艺术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作用与启示[J].陕西教育(高教),2016.
[3]王长喜,陈磊.论素质教育中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6).
作者:孟思言 单位:西安理工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助理工程师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