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艺术教育论文 > 影像作品艺术美规律运用分析

影像作品艺术美规律运用分析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2-05-02 17:02:00人气:894

摘要:艺术美的规律是陌生化与生命化的统一。艺术美规律中的“陌生化”是对艺术形象与生活形象、艺术语言与生活语言的差异性及产生这些差异性过程的概括。艺术美规律中的“生命化”是指艺术形象和形式摆脱了自身材质所固有的物理属性而具有了有机生命体的特质的过程,是生命的各个层次在对象上的鲜活呈现。在艺术美创造与欣赏的过程中,陌生化与生命化若能协调,艺术美就能实现;如果不能,二者之间就会形成干扰,使审美活动变得困难。

关键词:影像作品;艺术美;美的规律;陌生化;生命化

“美的规律”这一概念由马克思提出,他在《18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部著作里,把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某种特殊的形式感觉上升到“美的规律”的高度,提出和阐述了“人按美的规律建构”的著名观点,将美的规律融入到当今世界的创作与实践中。他认为艺术之所以具有美的规律,是因为现代艺术是人为创造的,与自然美景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书籍《艺术美学导论》中,艺术美的规律被定义为“艺术美形成过程中的必要条件规律,即具备了什么条件就一定会产生艺术美这个结果,反之在艺术美产生后一定能找到相应的条件”。抛开客观论美学所强调的对象的客观存在等这类非研究重点,在简化处理后,我们认为,艺术美的规律就是作为人为性的艺术对象在获得审美价值时的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在此将其初步定义为陌生化与生命化,艺术美的规律就是陌生化与生命化的统一。

一、影像作品的陌生化

马克思认为,人类在认识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中形成了“美的规律”―――“人离开动物越远(其实就是离人类的原始兽性越远),其越能够形成对美的认识,掌握美的规律,以固有的‘美的规律’来控制自己的意识和行为,从而掌控和改造整个世界”。这一点与“艺术美的规律”中的陌生化是契合的。艺术美的规律“陌生化”是对艺术形象与生活形象、艺术语言与生活语言的差异性及产生这些差异性的过程的概括。俄国形式主义美学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化,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①陌生化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引起欣赏者的注意。人们面对日常生活事物的态度往往会变得机械化,其典型特点是节约体力或精力,因此那些被机械化看待的对象不再引起人们的充分注意,即使注意到也是停留在表面认知,不会进一步深入思考。二是帮助欣赏者摆脱日常生活的“自动化”认识而形成审美态度。看到陌生化的形象,我们的知觉会不自觉地在它上面长时间停留,情不自禁地调动想象和经验,加深对其解读的欲望。相比肖像照,海报能创造出更多形式和风格的美感。比如优秀的中国电影海报设计师黄海为电影《黄金时代》设计的不同风格的海报,海报中真实存在的对象其实只有演员,如果删去海报上除演员外的其他元素,那只不过是一张剧照或者肖像,可当水墨、刀锋等元素出现在海报里,便增加了观众对其解读的兴趣。他们需要一定的时间思考海报上人物和其他元素的关联,从而对这部电影再进行扩充和联想。这样引导观众思考的一个过程,就是艺术陌生化所产生的效果。艺术的陌生化有利于帮助我们摆脱日常生活中的困扰而形成审美态度,我们的知觉在对象上停留的时间越长,越能够暗示我们这个对象不是一个生活化的对象。科幻电影被美国学者约翰•巴克斯特称作“原子能时代的诗”,在科技和奇幻的绚丽包装下,电影能产生诗歌般的体验美感。科幻电影承载着人类天马行空的想象,各种奇异、夸张的形象和符号都存在于其中,特技手段的加持使得影片中的场景更加梦幻且具有冲击力,时空穿梭、生物变异、超能力、机器人等题材满足了人们的想象,吸引了大批观众。不论是漫威电影中如钢铁侠、蜘蛛侠、绿巨人、雷神等拥有特异功能的IP系列电影,还是《头号玩家》《人工智能》《阿凡达》等独立篇章式的科幻电影,都满足和弥补了人们对过去、未来、科技和外星文明的幻想,“平凡人拥有特异功能”或“外星人如何与地球人共处”,在大部分科幻电影里都能看到这些如何“实现”。虽然已经超越现实,但电影总能以传达普遍的人性与价值为核心将它与我们的生活建立微妙的联系,这种非生活化的艺术形象既具备陌生化特点也拥有生命力。

二、影像作品的生命化

生命是艺术的本质属性。中国现代美学家宗白华认为,生命是艺术的本体,也是美的本体。艺术和美都是有生命的,“生命化”是艺术作品美的体现,是艺术审美主体感性的呈现。席勒认为美是活的形象,活的生命。《艺术美学导论》书中所谈及的艺术美的规律中的生命化是指艺术形象和形式摆脱了自身材质所固有的物理属性而具有了有机生命体的特质的过程,是生命的各个层次在对象上的鲜活呈现。成功的艺术美离不开生命化,人自身是有生命的,人们所存活的世界经过理解和移情也是有生命的,人善于将自己的生命本质投射到对象上去。艺术作为人为性对象,无论是在创作还是在欣赏中,都是生命投射的结果,即使那些表面上看来与生命没有直接关系的艺术形象,在向审美形象的发展中,也会逐渐获得生命的内涵。影像作品的生命化表现为影像本体和内容的生命化。内容的生命化通常表现为影像作品中颇具生命力的角色或形象,比如《阿甘正传》里主角对生命的追求和思考、《肖申克的救赎》中对生命和自由的探讨等,电影中体现人物遭遇重大挫折后对生存和生活的态度,令观众可以直接感受到。影像本体的生命化则表现为影像承载的内涵和创作者倾注于艺术作品中的生命力。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体现了影片本体的生命化。这部电影画面、色彩、构图可以称得上是美轮美奂,影片中各种动物的形象会让人在初次鉴赏时不禁认为这是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美如幻境般的画面将观众从现实世界中剥离,影片完成了陌生化的表达。实际上,在童话般的奇妙糖衣之下,它讲述的是一个人的苦难与重生,也是印度人因宗教冲突而导致的悲欢离合。现实很残酷,但是生存和人性的关系,不仅是对立面,还有无限可能。就像派明明可以用他的智慧杀死老虎,但是他不能,不仅是因为老虎代表着他内心的兽性,还因为自己孤身一人面对未来更可怕,他选择驯服老虎,一人一虎从对立面到相互依赖,所以派说即使老虎在最后连告别都没有就离开,但仍然感谢他的陪伴。到这里,影片不仅实现了电影的“叙事”功能,还完成了影像生命化的表达。李安导演将自己对于宗教、信仰的思考注入电影中,导演的内心哲学也成为影像本体生命力的一部分。

三、影像艺术陌生化与生命化的统一

从字面上看,“陌生”是与生命或生活有距离的关系,而生命化反过来要求充分体现生命的存在。然而,生命的形式并不是生命的简单再现,而是对生命内在本质的揭示,情感和人性是那些最高级的艺术所传达的意义。具象艺术之美,以陌生化为前提;抽象艺术之美,以生命化为旨归。在生活和艺术之间,是需要做明显区分的。生活的缺陷,需要艺术世界的调剂,从而使人获得短时间的心灵净化与轻松,这个理想的艺术世界只有在与生活世界拉开差距时,才能显现出其存在的意义。具象艺术,是以具象的、高度生活化的形象为中介进行抒情、说理、叙事的艺术,要使之产生艺术美感,就要充分运用好使其陌生化的手法。抽象艺术,其直观形态本就是非具象的,许多现代抽象艺术在客观上无法产生审美效应,获得受众认同,正是因为在艺术美生成的环节中,它只有陌生化而没有生命化。远离具象艺术的特点为抽象艺术的陌生化创造了条件,因此如何创造出生命化的形象世界再次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获得观众的理解是抽象艺术创作者应注重去创作和表达的。艺术作品的形式和形象越夸张、奇特并远离日常生活,达到的陌生化效应就越明显,作品的审美境界展开的空间就越宽阔;而艺术作品对生命、人性价值观探讨得越彻底越有深度,那么它就越容易实现艺术的生命化。艺术创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是如何找到夸张形式和深度内容衔接的那个关键点,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

作者:蒋迅 单位:新疆艺术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