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路径
摘要:艺术教育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以艺术教育为切入点,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理念,依据历年来艺术教育相关政策文件精神,将习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融入到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凸显艺术教育功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意识;丰富艺术教育内容,深化思想政治工作内涵;创新艺术教育形式,拓宽思想政治工作途径,使“有形教育”逐步转化为“无形教育”,通过各种艺术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发挥其“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功能,不断提高和完善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关键词:艺术教育;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路径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2016年12月7日,习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现在高校学生大多是‘95后’……,他们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对当代高校学生,党和人民充分信任、寄予厚望。”习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解疑释惑的工作,是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1]。可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立德树人”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如何培养面向21世纪优秀的大学生,不仅需要注重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身心素质发展,而且还要与审美艺术教育有机统一。面对大数据时代信息量猛增,国际风云变化竞争异常激烈,多元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相互渗透的现实,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在得到解放的同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趋势,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和体制愈来愈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2]。为此,创新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势在必行,艺术教育这一特殊育人方式与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逐渐成为高职院校新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突显艺术教育功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意识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艺术”与“教育”密切相连,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我国的教育家孔子指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其中的“乐”成为“修身养性”和“治国安邦”的根本;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如果早年没有接受过音乐教育,我将在任何方面一事无成”;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在谈及科学与艺术时,认为“艺术与科学是相互融通的……犹如硬币的两面,共同代表了文化”。上述论说反映的正是艺术教育在人的身心全面发展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而且还有其独特的功能,通过艺术之“美”的教育,可以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人的道德情操,丰富人的情感世界,塑造科学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北京大学董学文教授就指出:“艺术教育是灵魂的教育,是做人的教育。”[3]为此,艺术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不言而喻。近年来,我国政府对艺术教育格外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艺术教育的政策文件,强化艺术教育的地位与作用。艺术教育的功能如何凸显?首先需要明确艺术教育具备以下这些功能。其一,能够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通过艺术教育来健全大学生审美心理结构,在艺术创作与欣赏的精神活动中,培养他们敏锐的感知能力以及无限的创造力。其二,能够丰富大学生的文化修养,通过普及艺术教育的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既可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艺术修养,又可以提升他们的文化修养,使艺术修养与文化修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其三,能够塑造大学生完善的人格。众所周知,艺术教育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情感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通过艺术教育可以更好地陶冶大学生的情感,净化他们的灵魂,有利于他们形成和谐的情感体验,最终塑造完善的人格。早在2002年7月25日,教育部就印发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该规程明确提出艺术教育的基本思想及目标是“通过艺术教育,使受教育者能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和外国的优秀艺术成果,提高受教育者文化艺术素养,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他们正确的审美观念,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陶冶他们的情操……,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它指出“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艺术类’课程的教学,‘课外和校外’艺术教育活动以及‘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4]。2014年1月10日,教育部再次印发《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强调,“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能够引领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他们“深厚的民族情感”,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5]。为了凸显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高等学校要基本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艺术教育发展推进机制。然而,长期以来,艺术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并没有得到高职院校的充分重视,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彼此孤立,形同陌路,轻视艺术教育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促进作用的现象普遍存在。为此,高职院校只有明确艺术教育的地位,增强艺术教育融入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识,才能发挥好艺术教育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助推功能。具体而言,高职院校首先要认真贯彻落实艺术教育相关政策文件精神,领会艺术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堡垒地位,切实加强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融合,最大价值地利用艺术教育特有的优势,促进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道德情操。其次,高职院校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艺术教育中,在艺术教育中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艺术教育第一、二课堂,丰富大学生业余文化生活,提升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品位,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再次,高职院校要主动为大学生构建一个立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最大限度地以艺术教育为切入点,创新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促进当代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和崇高的理想信念。
二、丰富艺术教育内容,深化思想政治工作内涵
传统观念认为,艺术教育就是音乐教育加上美术教育,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在内容上定位于音乐课程和美术课程的设置。部分高职院校将艺术教育视为艺术专业技能教育,即便是有选修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也无形中染上技能强、内容深和难度高的特征,这导致非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望而生畏。专业化的艺术教育与大众化的艺术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的差别明显,但在思想政治素质上的培养目标却是殊途同归。《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艺术教育要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注重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开发自身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6]然而,现实中的艺术教育通常是就艺术而艺术的教育,没能将爱国主义教育、人格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融入到艺术教育之中,导致当代大学生只会分析艺术作品的形式,而较少去感受和体悟艺术作品的内涵,正如“一个大学生选择当兵,而在抢险救灾中牺牲”的现代舞剧,不仅反映出舞蹈形式之美,而且更体现出为国家、为人民牺牲奉献的精神。因此,将艺术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选择上,既要注重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艺术教育的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又要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将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情怀作为艺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用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故事创编成艺术作品,从中创造出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形象和高尚的民族气节,激发当代大学生树立对祖国、对人民深厚的感情,培养他们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勤劳俭朴、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通过形式多样、情感丰富的艺术教育,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在丰富艺术教育内容的过程中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不仅能够形成艺术教育的亮点和特色,而且还能够以感人的作品打动人、塑造大学生健康的心理,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创新艺术教育形式,拓宽思想政治工作途径
艺术教育的开展要体现出“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鲜明特色,传统的艺术教育形式拘泥于课堂教学和技能训练,定位于专业化的人才培养。即便是部分艺术教育选修课程的开设,教学内容也较为陈旧,形式枯燥单一,难以真正地贴近生活,走进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既跟不上时展的步伐,又不能赢得大学生的喜爱,甚至还会导致部分大学生心理的抵触,在被动的学习中抹杀掉了他们对艺术教育的热爱和兴趣,难起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为此,思想政治工作层面的艺术教育,重在将“精英化”的艺术教育逐步“大众化”和“普及化”,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发挥好艺术教育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相互融合,不断创新艺术教育形式,丰富艺术教育内涵,彰显出艺术教育塑造理想、信念、价值观的功能,达到艺术教育的最佳效果。那么,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哪些方面创新艺术教育形式,拓宽思想政治工作途径呢?一方面,要完善艺术教育各类课程设置,使艺术教育课程成为高职院校大学生审美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艺术教育不单指某一门艺术学科的教育,而是包括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是基于对各门学科的文化背景、基础知识、创作技能和风格流派的内容综合。因此,艺术教育课程要突出综合性、人文性、愉悦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以感人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和人文内涵走进大学生的心灵世界,全面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7]。依据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相关政策文件精神,高职院校可以开设各种艺术类选修和限定选修课程,譬如《中外音乐名曲鉴赏》《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创编》《中国传统舞蹈欣赏》《中国梦话剧创作》《中国造型艺术赏析》《国画赏析》《中国服饰元素与设计》《中国戏曲》《影视作品赏析》等,以此满足不同大学生的需求。在课程教学中既注重普及性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又要重视陶冶学生的情操,体现出艺术带给学生心灵的愉悦和震撼的作用。另一方面,创新艺术课程教育和艺术文化活动的形式,以喜闻乐见、新颖生动的方式融入到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揭示内在本质,把握规律性;不断推陈出新,富有创造性。为此,艺术教育就需要在课程教育形式与艺术文化活动形式上有所创新。在艺术课程教育形式上,可以借助大数据时代的优势,与“互联网+”相结合,充分利用新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更为直观流畅的艺术视听觉感受,较为深入地理解和领会艺术作品的思想政治内涵;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艺术课程教学模式,让大学生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中“上讲台、上舞台”“自己讲、自己演”,在研讨小组和线上“社区”中研究、探讨、分析和思考艺术作品的内涵、价值和意义,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智慧和思想感情[8]。在艺术文化活动形式上,高职院校可以创设校园文娱部、宣传部、女生部、合唱团、民乐团、管乐团、舞蹈团、戏剧社、摄影协会、漫画协会、文学社、书法协会等社团组织,可以举办各种文化艺术节、交流文艺汇演、艺术文化下乡、校园歌手大赛、健美操比赛、影视作品公放、中国书画展览等活动,促进大学生开拓视野,了解国情,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树立远大的志向和目标,心系祖国和人民,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四、结语
201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同志在调研艺术院校工作座谈会上特别强调,要深入贯彻习对艺术教育重要性的讲话精神,要将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促进当代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刘延东同志指出,“立业先立德,为艺先为人”,艺术教育的功能在于“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将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融合,积极探索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高端引领作用。为此,艺术教育融入到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还需要在以下两方面做出进一步努力:一方面是融合艺术教育与时代精神,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艺术教育的方式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弘扬伟大的国家观,融合民族观和文化观,凝聚中国力量,传达中国精神;另一方面是融合艺术教育与现代艺术,根据现代艺术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在坚守传统艺术思想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更新和创造现代艺术,以适应新生一代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的发展。这无疑为艺术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指出了方向。
参考文献:
[1]吕村.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路径[J].中州大学学报,2017(2):81-84.
[2]胡芝.校园文化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3):84-85.
[3]饶先来.求实与创新之作:读董学文主编《马克思主义文论教程》[J].高校理论战线,2003(3):57-58.
[4]周炳全,张少兰,陈煜龙.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现状与改革探索[J].成人教育,2007(12):83-84.
[5]赵思童.提高艺术修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J].思想教育研究,2014(4):61-64.
[6]刘玉立.加强应用型工科院校艺术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4):105-106.
[7]荀洪梅,马云鹏,杨家安.论中小学艺术课程教师专业化发展探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181-184.
[8]任小龙,沈强.自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4(7):106-109.
尹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