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大赛与职业教育教学的创新融合发展
[摘要]技能大赛与职业教育教学创新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技能大赛对教学方向、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评价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职业教育教学创新有助于技能大赛人才培养和职业素养的提高。二者的融合发展离不开学校政策支持、管理制度建立、师资团队建设及校企双元合作等基本路径。
[关键词]技能大赛;职业教育;教学创新
我国从2010年成功加入世界技能组织后,高度重视技能大赛的参与和技能人才的培养。主席在上海取得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举办权时指出,技能大赛有效地推动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技能领域的交流[1]。技能大赛是调整社会人才结构、促进就业、服务经济建设的重要手段。为了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适应职业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技能大赛与职业教育教学创新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的融合发展对于培养高质量技能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教学创新的重要意义
(一)技能大赛促进教学方向的创新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应用型的综合技能人才,使学生在就业之后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技能大赛的竞赛内容广泛涉及现代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典型工作项目,是企业实际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的模型[2]。通过赛项的设置,促进职业教育和生产实践、学校和企业、专业改革和职业标准的衔接,从而提升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教学改革和创新要遵循岗位适应性原则,突出专业特点,培养应用性的技能人才。技能人才应该培养成什么样的,不是学校决定的,而是由企业和市场决定的,人才的培养必须契合市场的岗位要求。技能大赛是学校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窗口,为专业教学的创新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目标指明了方向。
(二)技能大赛促进教学内容的创新技能大赛为专业教学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思路,是专业教学内容创新发展的“风向标”,专业课程设置的“推进器”。技能大赛的竞赛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对岗位的要求,要尽量做到企业就业要求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缩短学生岗位适应的时间。在技能大赛的引领下,要将该竞赛内容转化为日常教学资源,积极参与到专业实训教材、专业课程内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等开发过程中来[3],注重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创新教学内容。通过优化实训环境,服务于专业的改革和建设,促进课程体系的完善,使学生符合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的设置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内容系统、全面,涵盖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三)技能大赛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职业教育的教学创新要重视将竞赛的内容转化为日常的实训教学任务,形成“实践为主,任务驱动”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开发以项目为主的课程及专业教材,服务于专业的发展。在教学模式的创新上,要按照技能大赛的竞赛模式,以“任务”的形式完成教学,让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锻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认识网络学习的重要性,有效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依据竞赛内容及专业教学的特点,开发相应的网络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形成“线上+线下”的循环学习模式,让学生可以通过手机或者电脑不断巩固所学知识,在课堂内、外均可以学习,发现问题,及时总结,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水平。
(四)技能大赛促进教学评价的创新技能大赛人才的选拔要注重全员性和公平性,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选拔的机会。人才的选拔必须依靠长效的培养与考核机制。学生的成绩是反映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参考,学生的期末考核可采用“以赛代考”的模式,考试即比赛,考场即模拟的赛场,将考试的成绩作为技能竞赛人才选拔的依据,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发现并储备优秀的选手,避免了人才选拔时的盲目性。学生考核的评分标准可参考技能竞赛评分的标准制定并实施。在实训教学时,任课教师要深入分析,有效引导,使学生能够形成清晰、规范、有序的操作步骤;在考核评价中,教师要根据竞赛的工艺要求制定相应的考核评分标准,以竞赛的高标准严格规范学生的操作流程,提高学生的职业规范意识,为学生就业或者参加技能大赛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
二、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对技能大赛的重要作用
(一)教学创新有利于技能大赛人才的培养教学创新一方面为完成课程目标服务,另一方面为技能大赛储备人才;技能大赛在培养和选拔优秀选手的同时,更是对教学质量的直接检验。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在固定的教室里被动地学习,知识的讲解是主要的教学形式,而技能大赛考核的是学生的综合实力,教学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知识的传授”转化为“能力的培养”。因此,职业教育的教学不应该只包括知识和技能层面的要求,还应关注学生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敬业思维,严肃、认真、勤奋的学习态度,敢担当,愿作为;增强学生沟通协调的能力,懂得倾听,认识自我,学会与他人有效的表达;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自愿合作,协同努力。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多参与,实现被动到主动的转化,形成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技能体系,提高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和勇于拼搏、技精立业的职业精神。
(二)教学创新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需要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是对劳动者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劳动者对社会职业的适应能力及就业能力。职业素养对于学生提升就业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发现自我潜能,调整职业生涯规划至关重要,其根本意义在于提高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职业素养的培养过程,也是学生探索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过程[4]。职业素养是技能大赛对选手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技能大赛的职业素养包括安全要求、操作工艺、环保知识、心理素质、人文素养及企业文化等多方面的要求。职业素养的培育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学校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模式以及教学评价方式都会对学生的职业素养产生影响。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全面、系统,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中要以“项目”为基础,“任务”为手段;在教学评价中要将安全意识、操作规范作为考核内容,从点滴、细微之处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技能大赛与职业教育教学创新融合发展的基本途径
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5]。技能大赛与教学创新的融合发展,有效结合,有利于指导教学方向、革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优化考核评价模式,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提高以及职业能力的提升。二者的融合发展需要多种途径共同作用才能够实现。
(一)学校政策的支持为前提技能大赛和专业教学的发展,学校必须齐抓共建,教学质量要保证,技能大赛也不能放松。大赛要出成绩,学校必须要购置相应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若没有设备或者与比赛设备不一致,学生在参赛的时候由于对设备不熟悉,成绩必然受到影响。学校还应建立长期的、鼓励教师及学生参与技能大赛的动力机制,出台相应的政策,提高教师及学生参与技能大赛的积极性,对参与指导技能大赛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到技能大赛和专业改革的队伍中来。学生除了奖励之外,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应给予更多深造学习的机会或者就业的优先选择权等。
(二)规范的管理机制为条件技能大赛与日常的教学密不可分,高效、有序的管理机制可以实现大赛及教学成果的共同提高。参与技能大赛必须要有充足的训练时间、优秀的师资团队、单独的训练场地、充足的耗材、完善的设备保障及后勤服务等。作为管理者要统筹规划,教学是第一位的,不能因为技能大赛扰乱正常的教学活动,因此技能大赛工作必须提前规划,在满足正常教学的前提下,优化时间及师资的安排。大赛相关的设备和耗材要提前准备,如果技能大赛开始训练还未到位,将会严重影响选手和指导教师的训练进程。技能大赛的资源是日常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赛结束后要及时整理,并进行有效转化。大赛结束后耗材和设备资源可以作日常教学使用,提高利用率。为了确保教学的正常使用及下次参赛时设备的完好性,大赛设备要安排专人维护和保养,延长使用寿命。
(三)师资团队建设为支撑师资团队建设要重视提升教师专业道德素质、技能创新能力及技能素质[6]。教师是专业改革和创新的具体实践者,教师参与技能大赛是与企业实践直接对接的机会,是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提升。教师在参与技能大赛的过程中,专业水平获得了进一步的提升,同时也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为以后技能的进一步提升明确方向。通过指导技能大赛,可以促进教师在专业实践、教学创新等方面的成长。加强师资团队建设,学校要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提高在岗教师的岗位技能,建立长期、合理的教师企业培训制度;要重视教师职业的规划及技能证书的获得,实现教师“技能-教学-大赛”能力的三重提高。通过不断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真正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
(四)校企双元合作为手段技能大赛的举办离不开企业的赞助和支持,用企业的标准严格要求学生既是实现技能大赛人才选拔的要求,也是工作岗位的基本要求。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为技能大赛的建设以及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学校要重视与企业的强强联合,依托企业的岗位优势和学校的人才优势,校企共建,工学结合,通过专业设置,优化课程结构,突出实用性的教学理念;要充分利用企业的先进技术和资源,优化教学模块和实训任务,实现校企对接,实现“竞赛岗位即生产岗位,生产岗位即教学岗位”的“赛、产、教”的融合;要不断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实践,使企业受益、学校受益、教师受益、学生受益。学生参与企业实习,充实企业的人员数量,更新企业人员结构,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学校在参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先进的实用技术,找准学校未来发展的途径;教师通过企业的锻炼、不断提高学校的师资水平,强化教师的职业能力;学生更是校企合作的受益者,通过与企业共建实训场地,学生可以融入真实的工作场景,有利于学生的未来职业规划和发展[7]。技能大赛为职业教育教学创新提供了契机,二者相互促进,有效融合,促进了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必将迈向更伟大的征程。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上海获得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举办权在申办陈述阶段通过视频发表致辞[EB/OL].
[2]葛新旗.职业技能大赛与常规教学融合的路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5(3):73-75.
[3]李薪茹,王松岩.大赛资源转化的现状、问题与趋势[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6):73-79.
[4]亓燕.技能型人才新时代职业素养:解读、逻辑与培育[J].职业技术教育,2018(13):28-32.
[5]茹新宇,咸屹,王S.技能竞赛与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融合发展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8(10):47-50.
[6]刘东菊.以世界技能大赛标准引领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5(12):43-46.
[7]朱传福.校企合作视角下的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分析[J].河北职业教育,2018(12):100-104.
作者:石秀玲 付铖 单位:贵州省电子信息技师学院讲师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