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实践
摘要:以松原职业技术学院涉农专业为例,分析了农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背景,对涉农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农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涉农专业
农业职业教育以服务“三农”为使命,担负着农业技能人才培养、农业技术进步的责任。由于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参与办学深度不够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农业职业教育育人机制与农业经济发展不匹配。2019年,《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可见,走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的全面发展道路,形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农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造就新型职业农民,是农业职业教育对接产业链的必然途径,是实现职业院校良性持续发展和特色办学的重要途径与有效举措。
1农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背景
1.1吉林省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自2016年吉林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全省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变,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三大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就2018年而言,吉林省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204.80亿元,比上年增长2.0%,农作物种植面积608.09万hm2,粮食总产量3632.7万t,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连续多年保持在350亿kg以上,位居全国前列。猪、牛、羊、禽肉类总产量253.6万t(以上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农业工业化进程加快,全省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达到5252个,超亿元企业达到290户,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突破5000亿元。从事农林牧渔业行业人员达到478.68万人,但专业技术人员较少,不能满足吉林省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1.2松原职业技术学院涉农专业办学定位
松原职业技术学院是吉林省一所地方性高职院校,学院坚持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紧密结合吉林省农业大省、松原市农业强市的实际情况,学院建院之初就创建了涉农专业,培养适应区域农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松原职业技术学院是吉林省开设涉农专业的5所高职院校之一,办学较早,目前招生的专业有园艺技术、畜牧兽医、动物医学、宠物临床诊疗技术,是吉林省开设涉农专业最多的高职院校,其中畜牧兽医专业群是吉林省唯一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尽管涉农专业的发展取得一定成绩,但涉农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人才培养模式一直限制着专业发展,存在与吉林省区域经济发展衔接程度不够紧密,服务吉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范围和深度不够等问题。因此,在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农业职业教育应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与农业产业紧密融合,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以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全方位融合,培养大量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满足农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2农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1对接产业发展,优化“订单”培养
在原有校企合作“大北农订单班”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我院先后与华西希望集团(松原德康牧业有限公司)、正邦集团、中粮集团长岭分公司、松原市善德农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订单班培养,使畜牧兽医和园艺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上进一步升级。“订单班”采取平时专业课学习(教师)+企业课程学习(企业管理人员、生产一线技术人员)+企业跟岗实践方式进行学生培养,使学生在完成基本知识素养的学习的基础之上,全面了解企业文化、企业生产状况、员工职业素质,为学生以后更快地融入企业做好准备。另外,学校组织专业教师团队定期到企业为企业员工进行职业基础技术和基本素养方面的培训,为企业解决员工能力水平提升的难题。通过校企合作,成立行业企业专家与学校共同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从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开发、产学研合作、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研究,实现企业与学校的紧密结合,促进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有效融合。
2.2深入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合作企业开展宠物临床诊疗技术专业、动物医学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打造企业工作的真实环境,实现“校内师傅和企业师傅、校内学徒与企业学徒”双线并行的人才培养,突出学生双重身份,双导师教学,即学生学徒双重身份,由专业教师担任校内师傅,由企业资深技术员工担任企业师傅,共同研制学生教学方案,进行联合培养。深入探索现代学徒制专业课程标准及评价体系,依据学徒成长规律,注重学历教育与企业培训相融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结合,在重视职业技术能力培养的同时,将职业认同感、营销策划、交流等职业能力作为重要的评价依据。保证学生综合素养能力和企业适应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完成学生到员工的快速转型。
2.3校企合作重构课程体系
通过农业行业企业调研,对工作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标准进行分析和论证,进一步明确了学生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各涉农专业联合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专业课程标准,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融入行业标准,形成不同的知识和技能专项模块,淡化学科界线,将执业兽医师考核培训纳入第二课堂教学,开发适合企业生产实际的岗位课程体系。同时,与企业合作开发“提升职业院校服务地方产业能力项目系列教材”7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涉农专业教学需求。
2.4深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本院在校内实训教学基地的基础上,先后建立植物组织培养实训中心、动物美容与诊疗中心、葡萄与葡萄酒实训中心等,借鉴企业生产管理方式,为学生创立真实岗位工作环境,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同时引企入校成立土壤检测和农残检测中心、动物疾病检测与技术服务中心,拓宽学生职业视野,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在现有校企合作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与农业企业进一步沟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创建更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满足学生实习实训的需求。
2.5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依托松原市各行业企业,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科教资源和专业技术优势,建立农业技术服务平台,广泛开展企业员工和农业创新型人才培训,为“三农”服务。同时把学校的科研与企业的生产需求结合起来,联合申报科研项目,校企共同进行技术开发、新技术培训、成果转化等研究;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校企合作申报获批了“松原市休闲农业科技示范核心基地建设”“吉林省优质肉羊经济杂交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松原地方品种猪的保护与产业化开发利用”等省市级科技项目,并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市级科技进步奖3项,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结语
通过对农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松原职业技术学院发挥自身优势,与区域内农业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构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责任共担、互惠互利的农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运行机制,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上取得很好的成效,有利于涉农专业的快速发展,增强了社会服务能力,为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储备和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吴薇,王云江.农业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思考[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4,23(05):7-10.
[2]李永洙,王鑫,韩照清,等.基于产教融合的涉农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以农林科学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04):199-200.
[3]陈熔,桂文龙,胡海婧.农业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7(19):49-53.
[4]王富国,陈熔.农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思考[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21(02):21-24.
[5]哈满林.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建设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6(5):39-43.
作者:李井会 朱丽丽 单位:松原职业技术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