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创新改革分析
摘要: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推进,我国社会各项建设离不开我国职业教育高素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并且这个需求缺口整体上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由此我国职业教育创新改革势在必行,进行职业教育创新改革既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客观需求,同时也是大力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培养合格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基于市场导向的职业教育创新改革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就市场导向下的职业教育创新改革路径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市场导向职业教育创新改革影响因素路径
在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作为新兴的教育类型,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在历经三十多年的改革发展过程中,我国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有了质的飞跃,不仅为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作出了贡献,同时也极大地支援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当前,在我国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必须从时展趋势以及社会发展需求出发,努力解决自身在创新改革过程中存在的诸如办学条件差、生源不足、学生就业难等突出问题,才能够推进职业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这也是本文进行市场导向下职业教育创新改革研究的根本目的所在。
一、基于市场导向的职业教育创新改革的影响因素
(一)人才培养目标方面
在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上主要存在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既没有突出人才培养职业教育的特色,也没有从市场需求角度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一方面,由于职业教育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短,而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因此没有足够的教育经验可以支撑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由此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沿袭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中等职业教育备受社会歧视的发展形态。另一方面,部分职业院校在功利性思想以及不作为态度的双重作用下,在办学过程中牺牲人才培养质量换取经济效益,或者我有什么资源就开设什么专业,并没有从市场导向出发,从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出发。
(二)课程体系构建方面
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方面分析,涉及诸如课程设置、教材、教学模式、课程体系配套资源的建设等方方面面。本文主要从课程设置方面进行论述。从课程设置上来说,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从市场需求角度来看,其表现在教学上即是学校所传授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需求的差距、实践教学环节脱离社会岗位实际的差距。另外,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的缺失,使他们难以适应社会岗位的现实需求。
(三)学生就业教育方面
当前,我国的普通高等教育基本实现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对于职业教育学生来说,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在教育思想以及就业观念上的不断更新,按照市场需求合理调整专业结构,有效解决了职业教育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但是在具体的就业教育工作中依然存在着突出的问题,比如对于就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薄弱,这种意识不重视以及认知上的缺陷,导致了职业教育在学生就业教育上缺乏理论革新与支持,学校就业体系没有实现制度化和系统化的有效构建与运行。
二、基于市场导向的职业教育创新改革路径
(一)以市场为导向,以职业教育为特色,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首先,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从市场需求分析入手,不断调整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一个特色鲜明、专业设置合理、目标明确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切实从照搬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依据人才市场需求,而不是随意设置专业,也不是为了在专业设置上进行攀比。从自身发展需求出发,从市场需求出发,把学生职业发展、职业知识以及技能掌握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思想。其次,以人为本,改变当前功利性办学思想,变革传统上不关注学生知识获取以及技能培养的现状,切实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关注学生智力发展,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成长的影响,把人才培养的过程变为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的过程。
(二)合理构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是连接现实社会与职业教育的纽带,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同时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路径,因此有必要构建合理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在以市场导向为基础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前提下,以学生职业潜力发掘为核心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从课程设置上来说,要统筹兼顾,突出一专,强调多能的课程结构,既能够满足学生继续教育的需求,同时也能够在职业岗位目标需求指导下,从人文素养、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教育教学中全面对接市场人才需求。
(三)市场导向下的就业教育思路
针对我国职业教育在学生就业上存在的问题,有必要从意识、教学规划、教育机构和体制等方面进行改进。具体来说,首先要确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社会人才需要进行专业招生和专业设置,从人才市场用人标准上进行人才培养教学任务的规划。其次,加快完善全员参与的职业教育学生就业教育工作体系。加强对于就业教育的宣传,从学校领导到一线教育工作者再到学生管理人员再到学生本身,构建一个多元一体的合力重视和建设格局,转变教育理念,以全员参与、全程指导、全方位服务为就业教育工作开展的指导方针,实施全程教育。最后,健全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把就业从招生就业中解脱出来,确保就业指导的专业性,与此同时,配套构建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加快职业教育在信息资源共享方面的建设水平,以此提高服务质量。
(四)加强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教育的直接参与者,是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规划目标实现的关键和基础。一支具有高素养职业化的师资队伍,是学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和课程体系系统化建设的根本保障。当前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所谓双师型教师并不是“双证”教师,它是师资结构中特殊的组成部分。在当前重学历、重证书的人力资源管理现实状况面前,学校要明确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构建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的细心培育,同时也不能盲目地重证书、轻能力。
三、结语
本文分别从职业教育目标、职业教育课程设置、职业教育就业教育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就职业教育创新改革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难点进行了优化对策分析。以此加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有助于加快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步伐,有助于拓宽我国职业教育和学术研究的视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特色,有助于丰富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研究。重视职业教育创新改革不仅仅是职业院校自身生存发展的问题,同时也是优化国民教育体系、推进我国社会工业化现代化建设以及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问题,由此我们应该从态度上重视,从行动上切实落实。
参考文献:
[1]蒋作斌.对职业教育特色问题的认识[J].职教论坛,2003(1):15-19.
[2]马树超.强华市场导向意识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德国“学习领域”改革的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10):60-61.
作者:朱凌云 单位:枣庄职业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