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业教育的财政政策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我们需要更多的职业人才来满足日益改变的社会需求结构,发展职业教育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发展职业教育,既可以促进经济社会的转型,同时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的方式。从财政政策来看,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要集中说明财政,应该承担的责任,同时应该给予职业教育必要的地位。
关键词:职业教育;财政政策;职业技术
一、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回顾和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职业教育的发展逐步走向顺利中。1978年,全国职业院校的学生共有85万人,截至到2017年在校生已有一千多万。而随着社会的多元化,人们更多的关注,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
二、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财政政策的理论依据
(一)教育与经济增长理论
财政对于职业教育的支持,源于教育经济学的原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介绍了政府教育投入的重要性。在国富论发表之后,历史学派的人物李斯特,认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非常重要的。前者是现实中的财富,而后者则是一切发明发现的积累。
(二)职业教育和经济之间的关系
经济是职业教育能够顺利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且也提供了客观需求。一般经济发展到什么样的水平,教育同样也能发展到什么样的水平,教育程度才能达到什么样的情况。经济发展水平与教育发展的水平相一致。职业教育的发展受到经济发展的制约,不关注经济,只考虑看重职业教育的发展,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同样,如果不不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那就会导致经济发展,遇到阻碍。
三、职业教育财政政策现状分析的现实依据
(1)职业教育经费总体投入不足,从数据来看,中国的教育费用在GDP的占比一直比较低,从国际比较之间来看,教育经费始终占GDP的5%以下。我国在2010年出台了关于教育发展的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教育财政拨款的政策。但从长远角度来看以后长期的发展,我国政府有必要去支付相当的发展资金给职业学校。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做到。(2)各地区,职业教育的投入差异日益显著,我国职业教育在全国地区的经费支出,学生人均为56000元,而在北京教育的经费达到了,21万元是全国平均值的四倍。江苏省的教育投入也是西藏投入的41倍,不光是中西东这三大地区的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差距显著。其他地区的差异也非常明显。而缺少有效的教育经费转移支付制度,导致各地区,财力不均。根据资料显示,在2000年,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的财政收入分别占全国比重的49.25:17.29:20。到了2010年,扩大为,60:15.4:19。既然东西中不,间有如此大的差距,那么我们就应该建立完善的,纵向和横向并举的,支付制度,消除地区间的不平等,满足各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3)现有的拨款方式缺乏绩效考核。我国职业院校,财政投入采用的是拨款方式。较为强调人头费用。职业教育的发展,不应该走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老路。各级政府,过于重视资金的申请和获得,而忽视了资金的使用。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在城乡各个区域之间有非常大的差距,原因有许多,有自然条件或者是资源的限制。教育的发展才能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反过来,收入分配的公平就需要教育的发展。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学生大部分来自中低收入家庭,如果这些环境不利的家庭的子女,在教育的机会和资源上依然获得不公平的待遇,那么就会造成不公平的继续传递。教育资源,教育质量相对薄弱的地方的职业院校,同时聚集了更多的农村学生和更多的贫困生。由于许多职业学校和民办学校学费较高,很许多农村学生无法承受巨大的资产压力。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和一些高等教育提升保并列的地位。使人们,打破对职业院校的歧视和对学术型高校的崇拜,不管什么层次和专业的学生,最终都会有自己的职业选择,,综合素质高或不高的学生,都可以选择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可以改善普通家庭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良好的职业教育能给学生带来,较好的职业前景和知识储备,能够给学生带来,有前途的未来和发展的机会。
四、职业教育财政政策的国际比较
从1980年开始,美国政府就对职业教育的支出,更多的倾向于资助贫困的学生。到1995年,联邦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支出总共是,250亿美元,其中40%用于研究,60%用于学生的奖学金。美国的教育费用主要是学杂费,三级政府的财政拨款,和捐赠收入等。同时,美国的财政拨款强调公开理念,鼓励大家广泛的参与。美国各州政府还会定期对学校的绩效评价,从而使教育工作者和政府都意识到存在的问题,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来参与到评价体系中,最终推动评价的开展和更好的考核。德国的职业教育财政政策,德国十分重视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德国的职业教育形式多样,注重实践,为德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德国,的教育评估制度,体现出社会化和多元化的特点,德国通过政府,组织专家,对各学科专业进行评估,同时会将最终的评估结果,也会影响到对各个职业学院的拨款。在竞争拨款中,政府还建立了一些机构,专门负责选择优秀的学校项目,提供相应的金钱支持。
五、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建议
职业型学校制定学费标准的时候,应综合考虑教育成本和学生家庭的承受能力以及,教育的需求和供给等相关因素,从而实现职业教育学费水平的合理和科学。应参考以下因素来制定学校学费标准,一是确定一个合理的个人分担教育成本的比例,按照这个比例,的情况,决定学校的学费水平,要根据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和社会心理承受能力,寻找一个适当的水平能符合大多数家庭的承担能力。并且用过采用一些优惠政策来帮助上不起学的人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二是资助政策的优化。为了弥补教育经费的不足,我国从,2000年之前就开始了,教委和财政部制定了一系列,帮助困难学生的政策和措施。主要包括助学贷款,奖学金和勤工助学,免除学费等内容。同时制定发展职业教育的税收政策。税收政策是,财政调控的,必要的方法,通过税收功能,可以引导纳税人,或者是政府的行为,能够更加有针对性的引导,引导资金的流动方向,和社会资金的配置问题。
(一)学校的税收政策,引导社会捐赠收入
想要发展我国职业教育,那么就离不开社会捐赠,一方面,社会捐赠在,教育经费中的比重,逐年升高,在发达国家中,社会捐赠也成为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共同的经费来源。社会捐赠可以使教育,有效的进行生产过程,从而推动,教育,学校的结构化。
(二)鼓励以产学研结合来发展职业教育
职业院校应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学生的就业之后的竞争力。学生拥有学校集体,企业共同培养,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这两种环境,帮助学生提高实际经验和实践能力科研的能力。
(三)应鼓励产学研结合的财政政策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在德国的职业教育中,政府可以推动学校和企业进行合作,具体操作中,企业提供给学校资金而获得相应的人才。学校获得企业的资金,从而按照企业的要求来进行培养人。在政策的制定上,财政政策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应,对于产学研合作曲,已经取得了良好效果的企业,是这些企业享受国家相关的税收政策,同时为了提高社会团体,机构捐赠的积极性,国家应允许税前扣除这种,税收,同时也可以给予权利,免除纳税义务。通过出台优惠政策等等,可以使学校建造更多实训基地。这对于产学研合作的开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匡英.比较职业教育:发展与变革[J].大学教育科学,2014,(1).
[2]靳希斌.教育经济学(第四版)[M].高等教育研究,2012,(4).
[3]陈佳贵,黄群贺,王延中,等.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J].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2).
[4]陈宝森.当代美国经济[J].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36-41.
管舒瑶 裴一蕾 单位: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