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课程教材开发
摘要:国家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决定提出,要推行“双证书”制度,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通过校企合作,开发出能够满足“双证书”制度和体现与生产过程相对接的课程教材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必然。
关键词:教材开发;职业教育;疫苗生产
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中提出:职业教育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职业教育要推动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专业课程的设置要能够满足“双证书”制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专业课程教材则是完成此目标的重要载体和主要体现。疫苗生产技术是疫苗制品工必备的技能,是药品生产技术专业选修方向之一。因此开发一本能够适合“双证书”制度,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衔接的《疫苗生产技术》教材是药品生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内容之一。
一目前我国《疫苗生产技术》教材开发现状
目前,高等本科院校中疫苗学教材主要是东南大学出版的《疫苗工程学》,是疫苗学系统的理论性教学教材;国内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中没有《疫苗生产技术》教材,只有少教材在个别章节中涉及到疫苗生产技术内容。在中国图书网上能够检索到的“疫苗”相关图书约有40本,多关于疫苗研发与科普的相关内容。
二《疫苗生产技术》教材开发的相关理论选择
针对生物药品生产现状,技术更新快,企业生产柔性大,要求毕业学生就是个“多面手”,即能具备完成几项工作任务的能力,而非某一专项。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开发方案比DACUM课程开发理论更能适合《疫苗生产技术》课程教材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德国职教界提出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案。该方案认为,课程开发流程应包括:①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②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排序。③分析典型工作任务。④按照项目教学法,对课程进行具体设计。该课程开发流程注意到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企业生产专家的成长经历为蓝本,去研究如何更好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专业技能。该方案体现了对工作过程的整体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储备。因此,依据该方案开发课程教材,能够较好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理念。
三《疫苗生产技术》教材开发过程
(一)教材开发的指导思想
教材开发应依据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体现现代职业教育要保障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内容选择应注重疫苗制品工的工种职业标准在教材中的体现,保障学生在本课程学习后能够通过疫苗制品工考核,体现现代职业教育倡导的“双证书”制度。教材内容呈现上应以项目任务教学模式为佳,从典型工作任务中开发项目教学内容,体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的理念。
(二)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开发《疫苗生产技术》教材
1.校企合作模式的建立
选择本地几家重点疫苗生产企业,与企业中的技术主管和生产线上的技术能手共同组建教材开发小组。通过研讨会的形式找到技术专家成长经历,确立细菌类疫苗、病毒类疫苗和新型疫苗生产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通过讨论,得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历程和典型工作任务分别是:(1)学生职业发展:学生→准员工→员工→企业技术骨干→行业专家型人才。在此过程中,疫苗生产的基础理论越扎实的员生发展越快,企业生产岗位的实践操作是不可逾越的必经阶段。(2)典型工作任务包括:菌体培养、细胞培养、病毒培养、疫苗纯化技术、疫苗配制技术、疫苗生产过程中的检测技术。
2.深入企业调研疫苗生产各岗位能力要求
要有效保障教材理论内容的实用性,就必需深入疫苗生产企业去挖掘生产岗位上所隐藏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根据企业调研结果,同时参照疫苗生产工工种职业标准,归纳提练出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法规、规程;基础专业知识;无菌意识、质量意识、保密意识;生产上的规范操作、记录等;现场的工艺管理、问题的处理;合作、创新、改革、领导能力。
3.教材内容的选取与序化
(1)教材内容选取,作为专业方向课程,此课程之前学生学习过基础平台课程,培养了学生一定的法规基础、无菌意识等知识能力与素质。本课程的专业能力培养应在此基础上,联系前面的讨论与调研结果,与企业生产专家共同选择在疫苗生产中实际应用到的知识,突出疫苗生产特点能力的培养内容。教材设计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方面:①校内理论教学:依据调研结果选取免疫、疫苗概述、疫苗生产一般工艺等基础理论教学;②校内实践教学:依据疫苗生产企业的疫苗生产种类,选取有代表性疫苗生产工艺进行模拟实践训练。③校外实习培训:有机会应该让学生到实际疫苗生产企业进行顶岗实践培训,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2)教材内容的序化,依据理论指导实践原则与学生学习习惯,教材首先通过基础理论教学让学生认识疫苗;再根据企业专家研讨得出的典型工作任务依次安排菌体培养技术、细胞培养技术、病毒培养技术、疫苗纯化技术、疫苗配制工艺各项学习内容,在这些内容中穿插生产过程的检测技术;最后模拟各类疫苗生产工艺,开发出综合实训内容。
(三)教材的呈现形式
根据以上所选取的教学内容与序化安排,与企业专家共同设计项目教学,在考虑到学生原有的知识与技能基础上,让一个个独立的项目能够在老师稍加指点的情况下学生即可分组共同完成。每个项目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知识与技能准备(老师需要指点学生的理论教学部分);项目实施(学生依据自己所掌握知识、技能与同组同学合作完成任务);项目评价(根据各组学生完成过程与结果,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及时反馈以提升教学质量)。
四课程教材开发反思
《疫苗生产技术》教材开发过程中遵循了以下三点原则:
(一)理论必需够用原则
理论体现实用性,即满足工作岗位知识需要,学即可用,在工作过程中学习理论;其次,理论能够保障学生的发展性,即能够满足学生的后续适应工作过程中的新技术发展,以及学生继续学习的需要。
(二)能够体现“双证书”制度原则
教材内容与疫苗制品工种的技能要求密切相联,确保学生学习完成本门课程能够顺利通过疫苗制品工种考核。同时学生毕业即可上岗,体现实践指导性。
(三)教材体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原则
开发项目教学模式,教材编写以项目任务为基本教学单元。现代职业教育要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适应各地、各行业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适应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要为地域经济发展服务,因此在课程教材开发时,也要考虑地区的疫苗生产企业特色。
参考文献
[1]赵希.香港理工大学职教课程开发方法及启示[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2):53-54.
[2]张炎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应用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4(3):7-9.
[3]郭丽春,黄金波.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J].办公自动化,2010(11):53-54.
[4]赖敏,陈俊秀.基于学习领域的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2013(5):58-59.
[5]张伟.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课程的教材建设探索[J].亚太教育,2016(4):154-154.
[6]汪倩,齐凤.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建设高职院校特色教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155.
[7]胡桂香.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1(27):163-163.
[8]刘勇.几种典型中职课程开发方法的比较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1):51-54.
[9]吴瑜.校企深度合作课程开发模式的探讨[J].职业技术,2015(5):77-79.
作者:曹大红 单位: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