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摘要:当前阶段,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特别在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上,成为我国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职业院校作为我国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教育机构,承担着向社会输送高素质专业人才的责任。机电专业课程兼具理论与实践内容,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综合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对职业教育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展开充分探究。
关键词:职业教育;机电专业;人才培养;创新策略
在职业教育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涵盖诸多方面的内容,包括课程体系、专业设置、教学形式及课程目标等等。现如今,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因此,在职业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应面向社会、面向未来,致力于多元化、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具体到机电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上,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与优势,进而培养更多的应用型机电专业人才。
1机电专业办学现状
(1)专业定位不明确。就机电专业的专业定位而言,要求学生对“机械”“电子”两方面内容同时掌握。但从机械与电子学科性质来看,两者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学科,涉及面广、知识内容复杂,要求职业院校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同时掌握其理论与技能是不科学的。当前阶段,许多学生在学习中往往陷入一种尴尬局面,即对两个学科内容均略知一二,而对于相对深入的专业知识却无法掌握,这就很难实现对机电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2)教学理念落后。对于机电专业而言,是为企业发展与社会需求而服务的,因此,教学活动应根据企业需求而展开。但是,在当前的机电专业教学中,存在着教学理念落后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仍然遵循“以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学生对机电专业知识仍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其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被严重挫伤,不利于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3)课程设置不合理。就机电专业课程体系而言,与生产实际存在着一定的脱节,传统课程设置相对较多,而与学生就业、实际生产等方面相关的课程却设置较少,这样一来,导致学与用难以有效结合,达不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无法对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进行有效培养,专业教育与实践训练得不到满足,进而难以达到职业教育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机电专业人才需求特点
(1)多元性。现如今,产品结构日益多样化,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各大企业在人才招聘中,逐渐转变了以往对高学历的盲目追求,转而倾向于实践能力强、知识运用水平高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社会上针对于实践能力强的专业人才的就业岗位日益增多,而对于机电专业人才的需求,则涉及了产品的开发、加工、管理、检验、维护与销售等各个环节,人才需求面广,并呈现出多元化与层次化的发展趋势。(2)复合性。在机电专业所涉及的就业岗位中,不管是在机电设备的调试与操作上,还是在机电设备的维护与营销方面,对机电人才的综合知识与专业技能均提出了较高要求。而从机电行业特点来看,机电产品从生产到加工再到销售,所有环节均需多个部门的相互协调与合作,这也要求从业人员对产品的所有制造过程全面掌握,这也体现了机电行业对机电复合人才的真实需求。(3)基础性。对于职业院校学生而言,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全掌握机电岗位所涉及的所有知识与技能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科学的。因此,在机电专业教学中,教师应正视这一教学现状,帮助学生夯实理论基础,掌握基本技能,拓宽知识涵盖面,保证学生具备机电相关岗位的基本素质,并能胜任相应岗位,以进一步满足基础岗位对基础人才的需求。
3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策略
(1)完善课程设置,满足市场需求。在机电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应坚持以就业为培养中心,立足于市场需求,通过广泛调研,掌握市场发展规律与经济发展走势,为机电专业教学实践提供正确的指导方向。同时,科学评估人才需求方向,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完善机电课程设置,做到教育与市场接轨。在教育创新模式中,应勇于打破以往课程设置框架,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增设新型课程,并调整教学内容,进而实现教育与市场的同步发展。(2)改进教学设施,强化师资力量。第一,改进教学设施。在机电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教学设施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因此职业院校应集中力量更新教学设备,健全管理机制,合理设置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场所。第二,强化师资力量。要想培养高素质机电专业人才,就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对专业教师的培训,聘请经验丰富、专业水平高的优秀教师,进而保证教学效果。(3)创新教学方式,打造高效课堂。在机电专业教学中,以往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专业人才的发展需求,因此,必须创新教学方式,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机会,使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同时,可通过“教、学、练”一体化教学形式的实施,实现专业知识、理论验证与动手操作的有效融合,进而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探索的过程中,激发其更多的发展潜能。
4结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由此可见,教育工作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必须实行教育改革与创新。职业院校作为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培养阵地,必须正视教育模式的创新,更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更多拥有现代职业观念、掌握先进专业技术的综合性专业人才。本文通过对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讨,希望能够为社会培养更多综合型机电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杨育强.中职学校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动力与创新初探[J].轻工科技,2014(01):128-129+145.
[2]王仲民,邓三鹏,阎兵.机电技术教育专业“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4(09):98-99.
[3]杨永春,陈建萍.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甘肃科技纵横,2012(05):122-124.
[4]邹津婷.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6(01):142-143.
李凤荣 张志远 济南市技师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