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6-05 13:48:00人气:399
摘要: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高低是检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探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对策,提出高职院校通过筑梦、追梦、圆梦3个阶段的分段式培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教育培养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实现职业梦想。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培养对策0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在21世纪迅速发展,规模和数量倍增,竞争也随之加剧。大量的办学实践证明,要实现高职院校的长效发展,加强学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建设是关键。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高低是检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从大范围来讲,职业核心能力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还关系到国民素质和民族竞争力的高低。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该《意见》提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这其中也包括高职院校的职业技术教育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因此,高职院校如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成为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中,探究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的新思路、新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和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1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了岗位专业技能之外的能力,当职业种类发生变化,这种能力依然有效[1]。概括来讲,职业核心能力是一种可以携带的、具有通用作用的、可以适应环境变化、伴随人终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是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职业的专业技能是有机统一的整体。1998年,我国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提出要开发一个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能力体系。这种能力主要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和外语应用8个方面。2010年,教育部专门成立了全国职业核心能力认证培训办公室,希望各高校重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近些年,随着职业核心能力有关研究的深入,有学者提出将职业核心能力分为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方法能力是从事职业活动所需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社会能力是从事职业活动所需的行为能力,指经历和构建社会关系、感受和理解他人奉献与冲突,负责地与他人相处的能力[2]。2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现状及问题 近几年,我国的高职院校已经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但由于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认识存在误区,培养途径单一,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提升效果不明显,导致学生不能顺利地从自然人过渡为社会人,无法胜任工作。笔者总结具体问题如下。 2.1对职业核心能力认识不足 高职院校对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意义、要求、层次认识不足。具体表现在:(1)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功利性太强[3],大部分职业指导都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面试技巧、求职简历的填写等,应试性教育色彩明显。(2)高职院校没有充分认识职业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的相辅相成关系。学校投入了大量的硬件建设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但对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在师资和软件方面都有所欠缺。 2.2课堂传授为主的培养模式效果不佳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完成的。单纯的课堂传授式教育,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对于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效果不明显。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教学,可以尝试打破传统的授课模式,以学生为主角,突出现场模拟和互动。通过案例分析、现场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互动中培养职业核心能力。 2.3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体系缺失 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建设相对落后,未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和健康的职业心理品质。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职业核心能力训练仅仅开设了一门或几门课程,缺乏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应贯穿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养成过程与高职院校的专业技能传授共存。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应该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并渗透到专业教育中,形成良好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环境,熏陶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加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2.4职业核心能力实践载体薄弱 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活动主要有教学实验、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环节,在这些实践教学环节中,受高职院校重专业技能、轻职业能力错误观念的影响,使学生重视专业技能要求,忽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在进入社会后出现专业技术能力强,而工作责任心不强,职业适应性不够等问题。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入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 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学生、学校、国家3个不同角度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入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教育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3.1有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和实现高品质就业 对于学生来讲,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自身的职业核心能力,是个人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高品质就业和个人职业梦想的重要保证。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组成快速变化,职业人掌握的专业技能很快就会过时。这表明社会的快速发展向新生劳动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从业者不仅要有胜任现有岗位的专业技术能力,还要有不断适应岗位变化的职业核心能力。因此,学生在踏上社会之前,需通过教育来培养自身的职业核心能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更能顺应时展的需求。 3.2有利于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对于学校来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是从根本上提高办学水平,将学校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必要途径。高职院校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正所谓“出口顺才能进口旺”,要从根本上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实现学校的长青发展,就应以社会发展的主流价值观为导向,将学校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通过教学改革等方式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培养方式更符合社会发展要求。 3.3符合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需求 对于国家来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是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现实需求。高职院校为国家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的一线高技能人才,与国家经济建设联系最为紧密。在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需要高职院校大量培养可以奔赴生产一线的高技术人才,国家的人才强国战略也要求我们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开发,而职业核心能力是高技能人才必备的能力,注重培养人才的职业核心能力能使人才更具有通用性和可迁移性,实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国家倡导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加强人才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这是实现强国富民的中国梦的必然要求。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对策 中国梦是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过程中,立足我国实际和现实国情、顺应人民期望而形成的理想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步步落地生根的过程就是中国梦从理想变成现实的过程[4]。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实现中国梦有机融合、同步推进。因此,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可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根据中国梦的实现过程,分为筑梦、追梦、圆梦3个阶段来分层推进、逐步实现。 4.1筑梦阶段: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贯穿高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高职院校应以中国梦为导向,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贯穿高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构筑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个人的职业梦。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制定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人才培养标准,实行知行合一,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贯穿高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开发建设职业核心能力系统课程,如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心理、人际交往和礼仪、创业教育、团队精神等系列课程;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选择双向、互动、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单一课堂传授模式,加强和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式学习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通过制定标准、开发课程、改革教学方法3个步骤,使学生会学、学会、会用、敢用,从学习中规划职业,加强学生的社会职业道德和社会适应性,提高其社会活动能力,从而构筑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个人的职业梦。 4.2追梦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职业核心能力的相互融合高职院校在追梦阶段可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践中,引导学生在专业教育中形成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综合职业能力,追求职业梦想。 4.2.1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职业素养渗透到专业教育中 高职院校可以在专业教育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将专业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5]。在专业课程中融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可以切实引导学生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让学生提前懂得职业不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也是个人服务大众、造福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平台。只有拥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才能在职场上甘于奉献、任劳任怨,从而受到单位的重视和培养,获得晋升,在追逐职业梦想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4.2.2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公民意识融入职业实践活动中 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真实的职业活动。高职院校应积极组织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职场礼仪大赛、创新创业创意大赛、职场模拟招聘活动、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等实践活动,根据不同阶段和不同类型的学生的特点,系统规划职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同时,在规划职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引领,通过实践教学加强学生自由选择职业、公平竞争、遵纪守法的意识,提高人际交往和与人合作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追逐职业梦想的实践能力。 4.3圆梦阶段:个人职业梦想和中国梦的双赢 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只有民族、国家全面科学发展,个人才能实现梦想。同样,只有每个人都充满激情,中国梦才会够美丽、够坚实。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与学生养成教育紧密结合,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最终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能力,使高职学生由自然人顺利过渡为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人。因此,高职院校在圆梦阶段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时,可以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导向,采用全员式养成教育的形式使学生将个人职业梦想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紧密联系。具体的养成教育形式有:从新生入学的军训教育、入学教育和主题班会,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通过职业规划类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提前融入社会职业,形成良好学风和生活习惯,根据社会发展,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通过日常的文明劝导活动,检查仪容仪表,促使学生文明上课、不随意迟到早退、培养责任心,为职场生活做准备。5结语 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6]。高职学生正当青年,正处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关键期。高职院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有效指导和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通过筑梦、追梦、圆梦3个阶段的分段式培养,可以促使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自身职业核心能力有机结合,实现职业梦想,同时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实现中国梦。参考文献 [1]兰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4(24):100-101. [2]周瑾.浅议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3(36):56-57. [3]张涛.高职人才的职业核心能力构建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5):90-93. [4]张朋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的内在联系[EB/OL].2013-04-08[2016-03-23]. [5]吴潜涛.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EB/OL].2013-05-22[2016-03-23]. [6]徐京跃,霍小光.在北大考察: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华网[EB/OL].2014-05-04[2016-03-23].大学思政部 朱佳艺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