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11-15 09:03:00人气:392

摘要:当前形势下,随着我国教育政策的转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内涵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由于时展的影响,一些新的教育内容和形式逐渐普及,使得很多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上出现了混淆不清的状况,对于人才培养的本质没有摸清,导致在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很多的问题,在新形势下,需要高等职业院校根据自身实际,正确把握人才培养的内涵,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现状。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 问题 措施

高等职业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它指的是在一定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引导作用下,坚持社会需要为人才培养目标,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对学生进行综合化的培养教育,使其知识、能力、素质等都得到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仅是高职教育的基本问题,更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在当前形势下,对于其出现的一些列问题,出于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需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进行改善解决,保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科学化。

一、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

1.市场的导向性。

它的这一特征主要是由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来决定的。高等职业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完整的体系,对于人才的要求是基于生产、管理以及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型技术人才,重点关注的是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学生的未来社会就业为中心,但是,由于时展的迅速性,社会市场处于不断变化的发展中,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并且呈现出专一化的特点,更关注人才的综合能力,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对社会人才需求市场有及时的动态化掌握,根据变化状况来合理的优化教学模式,调整培养策略,为学生量身打造适合的培养模式,保证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符合社会所需。

2.培养目标的多元化。

高等职业教育中对于人才的培养并不是单一某个方面,在新形势下,逐渐呈现出向综合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对于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来说,最终的目的都是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社会的需求方向来有针对性的开展专业培养,并兼顾到与之相关的领域,使人才培养可以实现跨岗位跨专业的教育,满足不同的岗位需求。

3.产学结合的实践性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的一个前提就是实行产学相结合的实践性教学方式,这是新形势下以就业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可缺少的形式。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的宗旨内在的要求学校要和社会企业达成合作,重视企业的参与,实现产学的有机紧密结合,进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此外,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各不相同,包括人才的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相应的对于产教结合模式的选择也不一样,需要高职院校有层次有目的的展开,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确保人才的综合型发展。

二、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有一定的时间,早在计划经济时期就已出现,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发展,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这种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缺少时代的创新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人才培养目标模糊。

人才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它是高等职业教育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所在。当前很多的高职院校虽然在这方面有所完善,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描述也各不相同,基本上都与自身的教学模式相关,但是基本上都不具备有丰富的内涵实质,导致在培养教育的过程中,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方向,导致人才培养的质量下降,与社会的实际需求出现较大的偏差,对于院校来说也会严重影响到自身的声誉。

2.培养模式僵化。

当前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数量明显增多,这就导致了很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大同小异,没有实质上的特色化,对其总结来看,主要有四种模式,即五个阶段模式、产学结合模式、就业为中心的模式、订单式模式。这四种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各有各自的特点,主要的区别是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式的不同。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下,这几种模式也有了相应的完善创新,这就需要教学院校不断的提升自身能力,跟上时展的步伐,把握新时期社会人才的需求特点,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特色性,但是,从目前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来看,显然这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

3.人才培养教育形式的陈旧。

当前很多的高职院校对于人才的培养还是按照过去传统的方式,没有与时俱进,跟上时展的要求,在教育方式上还是以校内教育为主,校外实践教学的安排很少,导致理论教育和实践教学严重失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不到提高,教育培养的侧重点混乱,尤其是在新形势下,社会对多样化综合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加大,对人才的素质能力要求不断提升。

三、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高等职业教育在对人才培养过程中,要考虑到培养主体的多元性,把握社会的实际需求,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

1.明确培养目标,加强校企合作。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是为社会输送高素质高水平的综合型人才,基于这一要求,在对人才培养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明确培养目标,对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教育有相应的社会实践,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要在新形势下,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就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签订相关的人才培养协议,由学校和企业两者协调配合,共同制定教学培养计划,这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十分有益,对于学校来说,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体现出就业导向的优势;对于学生来说,有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使自身与社会人才需求更加符合;对于企业来说,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2.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人才培养模式类型的增多,这给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提供了更大余地,由于现代社会的繁荣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更加注重全面化和专业化,因此,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选择来说,就要在根据自身实际的基础上,把握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选择与自身相适应的培养模式,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围绕就业为中心;另一方面还可以在新时期彰显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色化和专业化。需要注意的是,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与人才需求的实际。

3.强化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

在教学教材的制定选择上,要侧重于实效性和全面性,而后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对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有合理的分配,并且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侧重于实践教学的安排。在社会实践环节,可以加大和合作企业的交流,利用企业的资源,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的理论和实践保持同步,必要时也可以组织教师到校企单位中进行锻炼,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打造一支素质高、结构优的师资队伍,为人才培养提供支持。

四、结语

当前形势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社会人才需求的主要输送者,需要在把握时展的基础上,兼顾学生的实际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存在的问题,以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健.论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0,(03):26-28.

[2]刘永宽,秦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4):22-23.

[3]杨建中,江云,黄劲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6(04):38-41+78.

[4]邵峰.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03):68-70.

作者:郭国强 单位:河南省经济贸易技师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