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职业教育战略联盟思考
摘要:职业教育战略联盟作为校际合作、校企合作的一种新型的开放型组织形式,能够主动促成联盟内部单位在教育、培训、技术研发、生产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和集成,实现优势互补、强强合作,有利于推进中高职协调发展。
关键词:中高职协调发展;战略联盟;职业教育;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中高职协调发展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切入点。《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对中高职协调发展提出了具体明确的指导意见。国家需要做好顶层设计,构建职业教育战略联盟,加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系统设计和科学规划,推进中高职协调发展。化解如下问题:一是中高职教育实行分段管理,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课程体系等方面衔接不够好;二是中高职人才培养与产业人才需求对接不够好,教育服务产业的能力不强,产业支撑教育的动力不足。近些年来,职业教育在集团化办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方面有了成功的经验。未来职业教育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目标要求,着力发展职业教育战略联盟,为中高职协调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和体制机制条件。
二、理论基础
职业教育战略联盟通过制度设计和合作平台建设,把政府、行业组织、企业单位和职业院校(包括中职和高职)等不同性质的社会组织融合在“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互利双赢”的利益链下,加强校企合作、校际合作。中高职协调发展是指中职和高职在专业设置、课程衔接、师资和基地等资源方面有效对接,充分发挥中职教育的基础作用和高职教育的引领作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人才的需求。基于中高职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战略联盟是指推动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组建职业教育战略联盟,完善联盟内部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为解决中高职协调发展在专业、课程、职业标准、政策制度、可持续发展、培养体系等关键问题提供全新的思路,实现职业教育的多层次发展、开放式发展,实现教育与产业的紧密衔接。
三、职业教育战略联盟核心竞争力
使职业教育战略联盟适应新常态发展,促进“教产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深入推进,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从政策层面打通中高职协调发展的途径,从质量管理角度实现职业教育品牌发展,从办学基本条件角度实现合作发展。构建驱动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产业转型升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第一,加强制度设计,促进职业教育战略联盟和谐发展。战略联盟是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创新发展的必然态势,但是,战略联盟是一种粗放的网络式组织架构,不同于单一传统的组织管理框架模式,因此在内部管理、运行机制、责任约束、利益分配等方面有各自的利益诉求。首先,省级以上政府层面完善“教产融合、校企合作”相关顶层设计,充分发挥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功能,吸引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其次,在制度执行上,教育部门、财政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等要出台相应实施办法、各地区要有相对稳定的统一的落实政策的考评机制,特别是在税收财政方面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给予鼓励;再次,要制订好战略联盟内部章程,成立工作机构,建立工作机制,规范工作程序,理顺内部关系,使联盟科学运转,实现既定目标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加强质量建设,促进职业教育战略联盟品牌发展。战略联盟要注重质量发展和内涵建设,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为需求,做好联盟单位自身建设和合作事宜的工作,打造自身专业品牌和合作项目品牌。组建联盟后,要做好定位设计和功能角色划分,政府部门、企业单位、行业协会、中职学校、高职学校等,只有责任明确了,才能各司其职,才能对内团结一致、对外统一行动。随着经济发展和教育的普及,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建设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产业结构调整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通过统一的标准质量保证体系,实施统一的考核激励办法,建立同行的运作机制,执行同等标准的管理,促使教职工教学理念统一,吸引中高端企业参与合作,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式。通过校企合作,一方面支持了职业教育的办学能力建设,提高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保证了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和智力积累,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通过校际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课程互通、学分互认等,在办学层次上实现中高职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第三,协调资源配置,促进职业教育战略联盟优质发展。战略联盟内部实施人员“互兼互聘”,企业技术人员和高管到学校做兼职教师,弥补职业院校师资特别是实践指导教师不足的问题,为学生获得技能训练和新工艺新技术提供来自企业一线的技术指导;职业院校的专任教师到企业担任“兼职工程师”,协助企业进行科技攻关、技术推广、项目申报等,为企业进行员工培训,为企业产业升级提供智力支持。战略联盟内部企业为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提供场地和岗位,有关设施设备提供学生使用,企业成为职业院校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企业可以在学校设立工作室或研究所,学校的相关生产性实训设备也可以让企业共享。这样通过有效的协调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职业院校和企业就成为了利益和命运共同体,真正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战略联盟内部中职和高职之间实施教师互聘、专业对接、课程互通、实践基地互用等,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成为增强核心竞争力的资源保障。
第四,完善功能建设,促进职业教育战略联盟创新发展。战略联盟起初主要是加强校企合作而建立的,目的是让企业支持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重点是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提供兼职教师;后来发展到校际(中高职)为了各自生存也相互合作,中职为高职提供生源,高职支持中职人才培养改革和专业能力建设。通过各自己的努力和协作成果,职业教育战略联盟逐步实现了人才培养、技术研发、技能培训、社会服务功能的一体化。让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让职业院校参与企业员工培养、技能提升,其实都是在实现教育的功能,其过程并不是将各种功能简单的相加,而是将它们有机结合起来,发挥资源优势,多方面满足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需要,使战略联盟内各成员单位获得共赢。
四、结束语
职业教育战略联盟作为校际合作、校企合作的一种新型的开放型组织形式,具有十分重大的实践意义。一是有利于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培养多层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加强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联系,更加主动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更加方便科技创新和新工艺、新技术推广应用。二是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促进联盟内各成员单位科学有序对接和交流,相互支持和监督,共生共荣,加大行业企业、社会组织对人才培养的考核和评价。三是有利于落实内部合作职责,在合作协议框架内,大力推进校际合作、中高职衔接、校企合作、企业之间合作,全社会参与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创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刘兰平.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经济分析[J].教育评论,2005(02).
[3]万青等.基于知识与资源汇聚的职业教育战略联盟模式研究[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1(03).
作者:陈海燕 单位: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