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两点三联职业教育思考
[摘要]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对于职业教育和培训需求日益发展,得到党、政府和社会高度重视。文章根据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特点构建多起点、有重点,政府、企业和职业学校形成新生代农民职业教育“联合体”,提高其职业能力。
[关键词]两点三联;新生代农民工;多起点;联合体;职业教育模式
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对于职业教育和培训需求日益发展,得到党、政府和社会高度重视。国务院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农民工是我国经济建设主体,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并提出到2020年,每年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2000万,鼓励和要求企业要和地方职业教育的学校进行合作,对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一、新生代农民工基本概况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数大约有1亿人,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国总工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报告》指出,以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就业培训为重点,针对农民工自身的背景和特点采取措施,使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较,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较高,职业期望值高,他们内心不再愿意像第一代农民工靠卖体力打拼,更渴望有一门技能。《江苏省新生代农民工职业价值观研究》报告指出,对受教育程度满意状况53%认为不满意,认为还需要继续学习;对未来受教育的期待,61.7%渴望接受职业技能教育,39.1%渴望接受知识教育。
二、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与培训现状调研和分析
当前农民工职业培训模式有阳光工程模式、三单模式、职业学校模式、社区工作模式。他们对农民工职业教育与培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内容针对性、实用性缺乏,教学模式和手段单一,缺乏互动,忽视农民工多元化的社会技能知识的需求等问题。由于城乡劳动力市场二元结构的限制、新生代农民工自身技能的制约、职业岗位技术含量的提高,然而他们知识和技能不足、专业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匮乏,因此新生代农民工只有诉求职业教育,打破知识壁垒,才能实现自身更好地发展。
三、新生代农民工“两点三联”职业教育模式研究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城市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素质和职业技能直接关系到我国城市化、现代化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是改善民生的关键性问题。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培训不仅仅让他们学会一些简单的技能,而是应根据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和他们的实际需求建设相应模式的职业教育体系。新生代农民工学历起点不一,有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和大专等起点,其基础不一,接受能力也不一。因此,对农民工的职业教育,要多起点(一点),尽可能地全面覆盖他们,同时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培训要有重点(另一点),通过职业教育培训让其中部分农民工率先市民化、城镇化,找到城市归属感、幸福感,并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由点到面将更多的农民工纳入到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中来,使他们主动、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培训。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提升农民工职业技能,是政府、企业、农民工的共同愿望,帮助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既是农民工个体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职业学校不可推卸的义务和责任。因此,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政府、企业和职业学校要形成“联合体”(三联),共同对他们进行职业教育和培训。
1.“两点三联”职业教育总体要求
根据新生代农民工的知识特点和职业背景,采取“两点三联”职业教育,需要我们解放思想,打破过去传统格局,针对其特点,资源整合,政府、企业、职业学校及社会培训机构多方联动,形成多元化、立体化的新型职业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一是要有利于为每一个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有途径选择职教教育培训;二是该种教育模式需要政府、企业和学校及社会各界多方联动,以政府组织、企业和学校为实施主体,形成完善、系统的职业教育体系;三是要有政策保障,制度要求,使新生代农民工愿意且能够参加与他们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并且使他们职业技能得以提高,获得职业发展,从而使培训教育成为他们的内在需求以及社会的发展要求,是政府和职业学校长效发展的内在需要;四是新生代农民工“两点三联”职业教育模式要有丰富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类型以及相应的培训内容。
2.多起点、多样化的职业教育培训
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多、区域背景不一、成长经历不同,导致他们基础不一,起点不同,职业教育需求多样化,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职业教育根据教育对象的特征,构建多起点、多样化的不同类型的职业教育培训形式,继而构成系统的教育模式。一是要有学历提升教育。地方中等学校和高职学校要能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学历提升教育的途径。让学习基础好、学习需要强烈且有经济基础并愿意继续深造的新生代农民工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发展。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对象应由城市转移农村,关注更多的农村青少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的重点要逐渐转移到企业中有一定学习能力和一定技能基础的企业技术工人,提高职业教育比重,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延伸职业教育内涵。二是要有短期专项技能培训,使急需获得某一特定技能的新生代农民工能够通过短期的职业知识与技能培训,获得一定的专项技能。三是非定期职业继续教育,针对在岗的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专业强化教育,拓展专业视野,接受相关新知识、新技能,为他们进一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四是要有各种形式的基础知识、基础技能教育选择资源。新生代农民工能够根据自身的职业技能教育,选择其所欠缺的基础知识、基础技能教育,进行相应的补充和学习,适应他们不同的学习起点和多样的学习基础。
3.重点推进中、高等职业教育培训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快发展农村新成长劳动力职业教育。对于那些没有机会进入中等职业教育的初中应届毕业生以及未能获得高等职业教育的高中应届毕业生,要为他们创造和提供途径,进一步介绍职业培训和教育。因此,需加强政策支持、财政资助,使中、高等职业教育能够面向这个群体,积极推进该种形式的职业教育,鼓励地方政府、职业教育主管部门和职业院校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企业新生代农民工特点,不断创新和建设相应职业教育培训模式,支持没有职业院校的边远地区因地制宜建立相应的职业院校,创新办学模式、建设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提高教育质量。
4.构建政府、学校和企业联合体
相比较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培训是一种“昂贵”的教育,需要的成本和资源更多,特别是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由于他们起点低、接受能力低、分布比较分散,要给他们提供形式多样的、不同起点的职业教育,就需要消耗更多的教育资源和社会成本。因此,需要构建政府主导、学校和企业共同实施的联合体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模式,不仅可以充分、有效利用目前有效的教学资源,而且可以促进企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更是职业院校外延发展的需要。因此政府、职业院校和企业都应该积极参与到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中,政府部门作为行政主管部门,需要加强统筹管理,发挥主导作用;职业院校作为教育培训主阵地,需要创新教育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培训实效;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加强培训力度,支持和参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
5.建立保障制度,切实落实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
构建面向新生代农民工“两点三联”职业教育模式,需要相关的政策和制度来保障、护航。一是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全局导向和引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时对新生代农民工加以积极的引导;二是加大财政投入,为向新生代农民工“两点三联”职业教育提供财政支持;三是针对企业制定激励政策及考核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体系;四是逐步建立“职业准入制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新生代农民工需要持有职业教育培训的毕业证书或合格证书,才能就业,并配套“城市准入”“年龄准入”制度,使新生代农民更加清楚认识和接受职业教育,转变对职业培训和教育的认识,并能够积极参与到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体系中来。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涉及到政府、企业、职业院校和新生代农民工等诸多主体,面向新生代农民工,不断地实践和探索构建适合他们的“两点三联”职业教育模式,并根据区域特点、行业特色加以调整和完善,形成新生代农民工“两点三联”职业教育模式动态机制,实现新生代农民工“两点三联”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全国总工会课题组.全国总工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报告[N].工人日报,2010-6-21
[2]马月珍.农民工职业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J].决策与信息,2013(5).
[3]吴济慧.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职业教育策略[J].职教论坛,2010(19).
作者:刘荣红 单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