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教学管理个性化人才培养问题探讨
摘要: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职责,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为了更好地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在教学管理方面,高等学校都在结合标准化教学管理来开展个性化人才培养,但是此项教学管理活动在开展过程中还面临很多不足,需要认真反思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教学活动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标准化教学管理;个性化人才;培养策略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企业发展对个性化人才的需要,需要高等学校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借助标准化教学管理来不断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以此来更好地促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和学生就业,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1标准化教学管理问题提出的背景
(1)用人单位对人才专业能力的需求在不断提升。之所以社会各界会对高等学校标准化教学管理问题提出疑问,主要原因在于目前用人单位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在不断提升,对于用人单位而言,他们迫切需要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能够按照统一规范的标准来展开人才培养,保证毕业生的专业能力能够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要。正是由于目前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很大欠缺,很多毕业生的个人专业能力并不足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因此用人单位才迫切要求高等学校借助标准化教学管理来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存在脱节。目前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脱节严重,一方面高等学校培养了大量人才,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的个人能力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而导致大量毕业生无法顺利进入企业就业,这在目前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高等学校和企业不断加强沟通,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要,以此来反思高等学校在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加以改善,才能妥善解决高等学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3)教育改革的压力。标准化教学管理也是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要求,面对教育改革的压力,高等学校必须要认真反思日常教学管理中存在的各种不足,积极引入质量管理体系,借助规范化的管理来不断改进和优化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使教学活动能够按照标准的流程开展,借助管理体系来规范学校和教师的教学行为,以此来促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2标准化教学管理的内涵
对于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而言,标准化教学管理指的是借助规范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来规范教学过程中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各种行为,保证学校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能够得到切实有效地执行,同时借助标准化教学管理也能使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更好地开展专业学习,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借助质量管理体系来及时发现问题,并通过整改来改变当前的教学现状,使教学活动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标准化教学管理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制定出切实可行便于考核的质量标准,运用专业的方法对教学活动全程的关键控制点进行把控,借助学校教学主管部门、教学研究部门以及教师代表所开展的内部控制来有效促进学校的教学管理,同时也要积极借助外部专业的评价机构,利用专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考核办法来对学校执行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成效进行审核,这对于促进高等学校标准化教学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同时也能借助内外部力量来发现学校教学管理存在的不足,并结合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并监督落实,以此促使教学质量和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3高等学校在标准化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
(1)缺乏服务意识。教学管理人员缺乏服务意识是制约高等学校标准化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主要原因。尽管目前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人员都在积极按照推行标准化教学管理的需要对照教学管理体系文件来开展管理,在管理过程中若严格按照体系文件中的内容来实施管理,缺乏灵活性,不能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改变和优化管理策略,只有不断创新和优化教学活动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但是目前由于教学管理人员缺乏服务意识,不能根据社会经济的变化来改进和优化管理体系,致使教学活动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2)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机制不健全也是目前制约标准化教学管理有效开展的主要原因。标准化教学管理活动的开展需要学校各个职能部门的积极配合。但是在实际的管理活动中,各个部门的职权存在重复现象,学校各个职能部门都对教学管理活动制定出了各自的政策和考核标准。管理机制的不健全成为严重制约高等学校标准化教学管理活动有效开展的主要原因。需要学校结合标准化教学管理工作开展的需要,明确教学管理活动的核心管理部门,在制定教学管理相关制度的过程中,要积极征求学校教务管理部门的意见,只有各个部门所出台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在统一标准之下,才能更好地促进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学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3)人才培养目标缺乏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缺乏准确的定位,也是目前高等学校标准化教学管理普遍面临的问题。目前高等学校教学管理活动中存在着两种极端化的倾向,一种是过度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一种是过度重视理论教学。这两种教学管理倾向对于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都会产生影响,尽管重视实践能力教学是出于促进学生就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理论教学就应该被忽视。所以高等学校在推行标准化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要结合个性化人才培养的需要,设定出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要。(4)课程建设滞后与社会经济发展。在高等学校推行标准化教学管理的进程中,课程建设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也是教学管理活动普遍存在的问题,这集中体现在课程内容的过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技术得到不断应用,但是很多学科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在向学生讲授社会上早已不再使用的理论和技术,学生学习此类过时的理论和技术既耗费学生的时间,也不能起到促进学生就业的作用。因此需要教师结合教学管理标准化的要求,不断加强对新技术、新理论的学习,借助对课程的改造来更好地适应当前高等学校的教学。(5)实践性环节教学不足。实践性环节的教学不足问题也是严重制约高等学校标准化教学管理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目的在于更好地应用,而借助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理论,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当学生借助实践性教学环节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有了新的认识之后他们就能更加适应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因此标准化教学管理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对实践性教学环节高度重视,以此来不断提升教学管理活动的有效性。
4基于标准化教学管理做好个性化人才培养工作的策略
(1)建立起规范化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为了更好地借助标准化教学管理来做好个性化人才培养工作,高等学校要结合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建立起规范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要将高等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合作企业充分融入到体系建设活动中来,了解各方对标准化教学管理的诉求,以不断提升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用人单位需求为目标来做好体系建设。在体系建设过程中,要格外注重学生的感受,因为学生是标准化教学管理的核心,如果学生在教学管理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得到发挥,其他各方即使配合的无比默契,标准化教学活动也依然无法取得理想的成效。所以在体系建设活动开展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其他各方要密切配合,发现教学管理体系存在的不足并加以完善,同时学校职能部门教学管理人员也要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借助管理模式和方法的创新来不断完善现行教学管理体系,根据学校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需要,围绕促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快速提升的目标来严格执行和不断优化现行教学管理体系,使之能够发挥出促进标准化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目标。(2)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在全面推进标准化教学管理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够尽快实现个性化发展,学校教学管理人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在充分研究学生个性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来不断优化教学管理内容,在研究的基础上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必要的改革,根据学生未来就业的需要,调整公共课在人才培养计划中所占比值,尤其是对于大学英语,要紧紧围绕实用性来开展课程教学,避免学生将经历过多浪费在毫无意义的各种等级考试上。要借助对人才培养计划的调整使学生能够以理性的态度来面对公共课学习和专业课学习,将主要精力放在专业课学习上,为今后更好地就业打下基础。同时也要结合对学生所做的研究,根据学生所学专业指导学生设定出不同的发展方向,使学生能够在兴趣的驱使下更加积极的配合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以此来不断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能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管理活动中,不断提升自己,更加适应未来的学习和发展。(3)按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来改进和优化课程设计。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满足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所以在标准化教学管理活动开展过程中,结合个性化人才培养工作的需要,高等学校和企业之间要进行深入的沟通,学校和教师要借助沟通活动详细了解企业未来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只有借助这种方式才能更好地帮助高等学校了解自身教学活动存在的不足,在听取企业建议的基础上对学校教学计划进行不断补充和完善,将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落实到对教学计划的修订之中,只要借助此项活动的开展,学校能够准确把握企业的需求,就能结合行业发展的最新形势,通过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完善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使高等学校标准化教学管理活动的管理成效能够得到不断提升,这在目前是高等学校必须要重视的问题。(4)明确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推行标准化教学管理,做好个性化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明确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是高等学校必须要认真做好的一项工作。个性化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学校对现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不断优化和改进,尤其是对人才培养目标中过时的内容要格外关注,借助不断调整和完善,使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出个性化的特点,只有人才培养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才能不断提高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市场竞争优势,为学生更好地就业创造有利条件,也能使用人单位认识到学校的特色。(5)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在标准化教学管理模式下开展个性化人才培养,也需要高等学校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借助引进专业的师资优质的课程体系,使学校的办学质量得到不断提升。学校要结合个性化人才培养的需要,为学生开展实践性教学建设平台,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改变传统教学活动以理论教学为主的弊端,使学生所学知识能够在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得到有效应用。(6)积极改变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个性化人才培养对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模式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要适应最新教学形式的需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动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教材中的知识来展开对问题的思考。教师要借助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应用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个性化人才培养对高等学校标准化教学管理模式的要求,以此来全面提升要的人才培养质量。(7)对课程教学评价模式进行改进。课程教学评价模式也会对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产生深远的影响,这集中体现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校和教师都是借助学生在考试中的成绩来对学生做出教学评价,由于这种教学评价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因此很难适应新形势下企业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需求,所以高等学校在推行标准化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大对现行教学评价机制的改进和优化,将学生在平时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评价纳入到课程总评价之中,借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来对学生学习做出全面的评价。同时在考核题目上也要改变传统你以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为主的命题方法,要不断加大开放性试题的数量,力求使学生借助完成开放性试题来不断加深对学科知识的认识,同时也使学生能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使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不断提升,以此来适应企业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要求,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高校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都要特别重视,要尽快结合个性化人才培养的需要来制定出新的考核评价机制,并规范教师的命题行为,以此来促进标准化教学管理活动和个性化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开展,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5结束语
标准化教学管理活动的开展能够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所以高等学校比较不断加强对现行教学管理制度的研究,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不断加大和企业的沟通,了解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借助不断加强管理体系建设,改革内部教学管理机制,提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通过对现行教学评价机制的改革与完善适应个性化人才培养的需要,实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跨越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建耀.高校规范化教学管理下的个性化人才培养问题探讨[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6(4):5-8.
[2]祝洪章.对高校“大类培养”模式下“个性化”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5(03):54-56.
作者:胡元军 单位: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