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体制路径选择
摘要: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行之际,高校思政教育逐步突破传统,开始以刚柔并济的人文教育为基点,在培养学生思政意识和思政能力的同时,塑造学生的思政人格。现如今,茶文化思想在校园教育中不断深化,茶育人思维具有教育价值。基于此,本文主要论述了茶文化育人思维融入教学管理体制中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育人思维;教学管理体制;路径选择
1高校思政人文教育概述
1.1高校思政教育现状
近年来,高校思政教育正处于教改转型期,思政教育不仅仅只局限于对必修课本的理论知识背诵和课题讲解。思政教学必须深入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思政意识贯穿学生的价值观及行为模式。现代互联网发展下,翻转课堂、情境教学法、微视频线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开始试行,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增加,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及回课率大大提升。在提倡传统文化进入校园、传统文化教育现代化的当下,高校思政教育开始吸取传统茶文化思想中的民本主义,开始将人文教育贯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人文教育深入到思政教学中。然而,单一的理论型人文教育无法让学生形成习惯性思维。在茶文化场所艺术和环境思维的影响下,高校开始创新试行茶文化育人思维的管理体制,为学生营造出人文教育的环境,并提供思政交流的多元平台。
1.2人文教育价值取向
在思政人文教学的内容中,无论是个人自己、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还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联结,重点都以“人”为中心。由此可见,思政人文教育的价值取向以“人”为主,注重人自我能力的提升和与外界的联结。为升华学生的人文意识,体现人文教育的实践价值,首先要培养和扩展当前的师资力量。只有教师将人文教育的核心抓住,才能够在教学思政内容时,将人文意识的精髓和内容潜移默化的传授给学生。目前,各高校的思政人文教育的师资力量基本构建完毕,但在与学生的双向沟通教学时,无法形成深入交流。为升华发展师生关系,营造校园和谐的人文环境,高校通过举办师生互动交流会、班级户外团建等活动,培养师生默契度,从而将这种人文环境的关系链更好的应用在思政教学中。
1.3茶文化育人思维沿革
茶文化的育人思维在古时便是私塾教书时传授给学生的优秀思想,许多著名诗词文献、哲学理论和人文思考,也都包含了茶文化思想下的育人思维。发展到现代,茶文化育人思维融入到各个学科建设之中,帮助学生对应试教育的内容进行理解性扩展,并将高校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贯穿到教学生活管理的方方面面。茶文化育人教学,不仅将茶理论结合书本进行教学,还通过饮茶活动、茶文化活动等团队建设,在茶道场所思维下提高学生的德育观。随着茶文化在教改中的应用,人们开始发掘出饮茶等茶文化活动与人文教育的共通点。基于此,茶文化育人思维的融入不仅让茶文化普及到高校学生的生活之中,改变了学生的饮食习惯,更是通过茶文化的环境艺术、理念案例和场所影响,提高学生的人文意识,从而促进其思政能力的提升。
2茶文化育人价值路径分析
2.1自我认同进取路径分析
在思政人文教育中,首要便是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中心,在全面考虑学生需求的情况下进行教育活动。在茶文化人本主义思想下,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外部条件需求,还要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才能够全面贯彻思政人文教育中的核心理念。上文提到,在人文教育中,首要便是教师对学生个体(即学生个人自己)的教育。首先,通过茶文化育人的人本主义,教师要与学生有效沟通交流,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及思维短板;对学生的个人人格进行教育、鼓励、塑造。教师要通过书本内容讲解及课业引导,让学生产生自我认同的价值观。学生在学习中受到重视和鼓励后,自我价值和自我认同感提升,其对思政学科的积极性和主动创造性也会大大增加。其次,在教学中,教师更要让每个学生都尝试去做组长、带领人等关键性岗位,让学生重视自我在团体中的作用。
2.2关系网络互助路径分析
在思政人文教育中,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重构人文校园的关键。以往的教学平台较为狭窄,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在茶文化育人观下茶文化活动的创办下,高校教师通过对饮茶的兴趣爱好和思政能力的不同对学生进行分组,不仅布置课业任务,让小组学生在户外课堂讨论思政课业知识;还要让其学习茶叶冲泡、制茶工艺等传统茶文化手工内容。通过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下学习,小组学员对思政课本理论掌握的更加深刻;而通过小组学员一起在非课堂的学习环境,学习茶叶冲泡等课外知识,高校学生之间在生活上的联结和关系更加亲密。教师通过茶文化活动构建学生之间的亲密关系网,而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网不仅能够帮助对方更好的进行思政学习,更能够构建互帮互助的和谐人文校园。综上,茶文化育人思维作为联结高校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有效平台,具有重要的桥梁性价值。
2.3社会联结宏观路径发展
在思政人文教育中,重视人在社会上的效用是其教育的根本目标。学生在学习思政知识理论后,要将其应用到促进民族和国家进步的道路上,才是思政人文教育成果的最高体现。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传统茶文化结合思政基础内容进行讲解,激发学生对民族的自豪感、归属感及爱国主义。将茶故事、茶案例与当今时事政治结合讲解,让学生学会如何将思政内容、茶文化知识等理论成果贯彻到现实行动上来。另一方面,高校与茶企合作,提供学生社会实践岗位,让学生在实践中得真知,培养学生的“思政行动力”。
3茶文化育人教学体制优化路径
3.1系统扩大育人教学点
为优化茶文化人文教育的建设路径,必须系统化扩大教学覆盖点。一方面,不仅要在各高校普及茶文化柔性管理与德育教育方式;还应当在每个高校内部的各个院系,系统化建设德育考察点。各高校、各院系之间的育人理念及教学大纲内容,都由主要创办高校统一制定施行。另一方面,茶文化的教育理念、方向及内容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革新,并且是进行系统化的统一革新。因此,当下的德育教学大纲必须有统一的后台管理机构。后台管理机构不仅要及时更新茶文化育人教学模式;还要与时俱进,将外来优秀文化吸收到传统文化及传统教学场所之中。在茶文化育人思维规模化建立之后,各地区民族茶乡可根据本地文化习俗及教研状况,构建特殊化辅助体系。
3.2多元升华育人管理网
为高度体现思政人文教育及人文课堂的益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多元化升华关系网,能够让学生之间的互动由简单的教研、兴趣互动推进为具有社会意义的互动,学生在互帮互助中提升自我价值,促进人文和谐校园的构建。在茶文化育人体制的系统化创办路径下,学生可以成为创办的主体,而非享受的个体。即不同小组的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课堂教学的场景设计、教学案例查找、教学背景音乐构建等活动。这样一来,学生对于自己所创造的课堂氛围的归属感及兴趣度更高,对思政意识的理解能够从行动中提升。通过进行主动创造性的活动,学生之间的关系网层次得以升华。综上,茶文化情境课堂的自主创办能够以多元化的形式进行,学生在主体、客体的角色切换下,在实践中出真知,深入贯彻了思政人文教育的主旨和内涵。
3.3同类传统育人平台搭建
上文提到,为更好的让学生将思政意识贯彻到行动上来,并在社会上实现个体价值,高校与茶企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然而,茶企平台数量有限,无法覆盖到每个学生上。基于此,学校可以通过茶文化育人课堂这一教育平台向外宣传,吸引更多的传统文化类企业进行平台搭建及合作。学生不仅能够自主选择自己擅长喜爱的实践岗位;传统文化类企业更能够通过与高校合作进行弘扬传承。除此之外,除了物质类的实践平台搭建,校企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做慈善活动,为其提供慈善岗位,以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
4结论
茶文化育人思维的体制融入,让思政教育突破了以往的传统课堂教育模式,促进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思政社会之间的高效联结。通过系统化扩大教学点,各高校院系的思政能力培养逐步统一、便于管理。在高校思政教育逐步走出课堂、走出校园之际,学生的思政自我意识与能力提升,思政人文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意识”得到极大体现。茶文化情境课堂的创办,也为高校学科教改提供了新的模式思考。
参考文献
[1]余融.课程思政依托人文教育“细无声”[J].中外企业家,2018(03):187.
[2]权毅博.“立德树人”视域下协同推进体育院校思政教育与人文教育之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3):42-43.
[3]孙晨.传统茶文化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双向信任关系构建影响[J].福建茶叶,2018,40(11):347.
[4]蔡丽梅.茶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想道德教学理论[J].福建茶叶,2018,40(11):184.
作者:王娟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文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