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探索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从四个方面提出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策略,分别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建立精细化教学管理模式和促进教学管理的信息化。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管理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阵地,其教学管理质量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很多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尝试,不断创新,而其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如何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管理能力,建立同世界一流高职院校教育目标任务和管理体制改革发展需求相匹配的教育教学管理队伍,对于教学管理工作者来说任重而道远。本文从高职院校目前在管理中所遇到的问题入手,进一步探索和分析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为管理队伍执行力和管理效率提升奠定基础。
一、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管理方式机械传统
当前高职院校教学思想落后,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枯燥,缺乏创新性和教学特色。目前每个班级的管理模式是配备一名班主任或辅导员,普遍存在“被动管理、被动接受”的现象,师生之间缺乏一定的交流和互动,造成学生创新意识缺乏、道德素质有待提高的局面。现行教学管理相关政策的落实性大打折扣,学校信息渠道不畅通,缺乏整体设计与思考,与实际契合度不高,既阻碍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还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教师主导地位过强
教师对学生了解不到位,主导地位过强,缺乏“以生为本”的理念。课堂设计、教学设置传统古板,缺乏结合性和关联性,校政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合作缺乏深入性、贴合性,企业没有参与到教学管理过程中,难以发挥企业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大部分高职院校长期处在被动发展的状态,灵活度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降低了人才培养水平,抑制了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
(三)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待提高
目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人员队伍结构分为工作年限长、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从高校毕业新入职的新教师和从专任教师中抽调的兼任教师。从人员队伍分析,老教师凭经验管理,多采用直线式管理,难以调动一线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新教师初涉岗位,普遍缺乏实践经验,专业性和应用性水平低,没有积极进行教学管理创新;兼任教师教学任务重,在教学管理方面以完成任务为主,缺乏扩展性思考,投入度不高。此外,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职业院校教育管理者受重视度不高,在人力、物力上投入不高,管理不到位,也导致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受阻。
(四)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
教学管理制度应依据国家政策、时展、专业设置、学生特点、人才发展、考评机制、质量监控等方面进行修订和完善,然而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管理制度不健全,因循守旧,缺乏分类、分层的精细化指导。此外,教学管理者在开展工作时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学督导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完善的制度保障,严重影响教学督导工作的质量。
(五)教学管理经费不足
教学管理经费有限,限制了高职院校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升。随着生源质量要求的提升,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建设、双师型教师建设、教学条件也有待提高;同时,精细化教学管理的难度也在增加,为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需要学校投入一定的经费,推动教学管理更好地实施。
(六)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低
信息化教学设置更新缓慢,传统教学模式仍被大量使用,人工操作普遍,工作效率低下。信息化教学管理人员配备不足,水平不高,仅限于简单文字、数据、表格的应用,对于网络技术、信息管理手段的学习并不全面。高职院校缺乏体系完备的专业信息技术管理培训和系统性的学习,也限制了信息化教学管理人员水平的提升和发展。
(七)教学管理评价体系不完善
高职院校过多地将重点放在扩建和扩招等方面,教学管理被忽视,更没有意识到教学评价的重要性。教学管理评价体系主观性强,过于偏重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成果评价[1],过于注重考核管理功能,以分数定水平,以分数展效果,忽视了教学态度和设计理念等,评价内容单一,局限性大,不利于高职院校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策略
(一)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人员应树立“以生为本”理念,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进入校园开始,就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帮助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此外,院校应转换角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性差异,积极探索开发创新型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形式,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提高课堂积极性和活跃度[2]。
(二)提升教学管理人员业务素质
教学管理人员应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广泛涉猎前沿理论,注重积累和沉淀,在新形势下关注热点问题和重点、难点问题,提升专业素质,紧跟高职教育发展趋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及时更新工作思路,勇于创新、勇担重任。此外,院校应适当增加专职教学管理人员,合理设置师生配比,加大在人力、物力上对教学管理的投入。
(三)建立精细化教学管理模式
教学管理应紧密围绕学生学习生活的需求,精准把握教育教学规律,分类、分层精细化管理手段[3]。教职人员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应构建新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和管理内容,根据学生的喜好特点、成绩高低等进行分层管理,因材施教,提升学生管理和服务水平;根据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更新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开发社会新课程,在培育过程中使学生所学的专业课程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积极优化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确保精细化的授课方式和课程设置,推动综合教学水平的提升;构建完善的教务管理系统,把握重点管理项目,并通过多元化的考评机制使教学动力、管理能力得以提高。
(四)促进教学管理的信息化
以现代教学管理理论为基础,结合信息化手段进行高效高质管理。院校应结合自身情况,定期开展教学管理信息化内容培训工作,积极同兄弟院校沟通交流,相互学习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相互指导,积极汲取经验,及时更新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提升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水平[4]。高职院校应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满足企业和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应及时跟随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课程培训体系和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地进行教学信息资源的建设,将教学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实验实习条件、学生基本信息等纳入信息管理系统,让信息技术渗透到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形成安全可靠的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化水平的提升,高职院校在培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方面任重道远,对院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和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育能力,高职院校应引进先进的教学管理技术手段,大力优化教学管理手段,制定精细化的管理流程,完善教学管理模式,构建正确的教书育人管理机制。作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者,应努力克服传统模式的弊端,加大革新,大力推动“以生为本”的精细化、信息化教学管理工作稳步进行,这对于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地位和促进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凤仙,郑甲男,钱志伟.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20):241-242.
[2]陈汉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创新研究[J].高教探索,2017(S1):119-120.
[3]曹俊明.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5(2):55-58.
[4]李金保.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问题探析[J].职教论坛,2016(1):43-47.
作者:沈静 安相 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工程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