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工程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模式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线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其教学管理模式应促进现代学徒制更好实施的高职教学管理机制与运行机制。本文从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背景入手,分析了现代学徒制的基本内涵和教学管理模式变革,并深入探讨了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管理教育模式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船舶工程技术;现代学徒制;教育管理模式
1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提出的背景
1.1国家层面
教育部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就是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技能人才[2],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特点,高职教育必须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要求进一步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机制的纵深发展,全面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1]。根据教育部相关职业教育与现代学徒制文件精神,实现行业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以人才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为目标,结合人才培养各专业特点,建立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改革教学模式,就是要突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突破传统的职业教育环境,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是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重要保障[3]。
1.2实践层面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就是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专业课程设置和改革始终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本,学校与船企深度参与、联合培养,实施双主体实岗育人的新模式,教师和师傅指导,设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建立学生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有效机制,学校与企业更加紧密,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船舶工程专业现代学徒制,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2现代学徒制的基本内涵和教学管理模式变革
2.1现代学徒制的基本内涵
现代学徒制源于传统学徒制的师傅带徒弟模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它继承和发展传统意义上学徒制的内涵,在原有含义的基础上赋予了学徒制的新的特征-“现代性”,即与企业共同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将教育的人文素养渗入企业的职业素养联合培养,结出现代学徒制“结晶体”。现代学徒制需要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培养学生,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提出全面的解决方案,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获得真实的岗位实践知识,建立学生(徒弟)的职业认同感和企业归属感。通过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增进学生默会知识领悟和职业认同感的提升。这种校企深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4]。
2.2现代学徒制的教学管理模式新要求
教学管理是管理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思想,遵循教学规律与管理规律,对教学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它是学校管理的核心,是科学管理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应用。教学管理模式是依据教学管理思想和规律形成的教学管理过程中比较稳固的管理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教学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对教学活动和过程的管理。广义的教学管理包括与教学活动直接有关的全部管理活动。高职教育是加工、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过程,其核心就是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体系,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设计、师资队伍、教学评价及课程安排的合理性。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产教结合的教育方式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路径,企业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影响越来越大,更多地影响到学校对教学管理的决策。因此,高职院校走产教结合之路要有相应的教学管理模式。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对教师及其教学行为的管理、学生及其学习行为的管理、教学资源与教学技术手段应用的管理和教学过程主要环节的管理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并且教学管理模式应该具有“五性”:协同性―――校企协同、师徒协同;灵活性―――时空的灵活、学生身份的灵活与教学安排的灵活;开放性―――管理过程、管理方式与管理地域的开放性;实践性―――培养形式、考核方式的实践性;系统性―――教学管理、课程管理、实践管理、师资管理和质量评价等有机组合成的一个整体,这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前提,在保证协同、灵活和开放性基础上,必须是系统的培养学生,这样才能够实现教学目标。
3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管理、教育模式的实施
3.1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式对管理组织模式的要求
我院依托船舶工程专业与南通中远重工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中远造船学院,正式开展现代学徒制的专业试点工作。构建了中远重工造船学院单独的管理运作体系,确立了校企协同的决策、咨询和执行三层组织架构,实行“双高管、双专业主任、双班主任、双课程负责人、双指导教师”的人员配备。通过让学生同时接受由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训练,很好的实现了现代学徒制度下的工学交替、双师育人等要求。以大专三年学制计算,学生有1/2的时间在企业实际工作岗位上接受技能。
3.2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式对教学模式的要求
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在与南通中远重工有限公司合作培养的基础上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由学校和企业根据专业特点和产业实际需求确定的,在培养方案中确定了相关的专业教学内容和合作形式。为了保证教学改革质量,制作了教学改革质量评价标准和学生考评方式。根据企业实践用人需求和相关岗位职业资格标准,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在企业和学校的共同参与下,设置了学生的相关课程,构建了以“公共平台课程+核心专业课程+培训项目”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的课程体系。其中,核心专业课程可以参考企业工作岗位实际需求来确定,培训项目是在企业技术骨干和学校老师共同努力开发的项目培训课程[5]。
3.3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实践构思
(1)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体系顶层设计校企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企业需求和职业岗位能力发展的逻辑规律设置课程体系,体现校企交替“学习”和“工作”,根据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专业课程的开发应给予工作任务导向的项目化教学,实现校企交互学习、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和教、学、做一体化。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注重教学情境化与知识的实用性,注重与真实岗位的对接,注重职业认同感的培树和职业能力的提升。课程教学资源和教材的开发应更多体现企业参与共建的元素。(2)基于弹性灵活的教学管理体系建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了时空界限,实现了校企的跨界教育,教学管理需实现时空的自由管理。因此,教学管理应该技术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学生教学管理系统,并引进优秀微课、MOOC和翻转课堂。推行完全学分制管理制度,加大企业“学徒”课程学分。考核方式多样化,在理论考试、技能测试基础上增设岗位情境测试,同时加重过程考核比重。(3)基于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重构实践教学体系是现代学徒制实施的重点,也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对实践教学体系的管理也就特别重要。实践课程体系在原有单一的基础上,与企业共同研讨实践目标和环节,做好实践环节的具体计划安排。现代学徒制的实践管理内容由单一时空的“校中厂”管理或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转化为时空交错的校企交替管理,在管理形式上需要突破时间、空间界限,开发专门的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管理系统,实现对学生和企业“学徒”的监督、指导和考核。(4)基于企业和学校双导师的认定现代学徒制主要是教师教学和企业师傅的指导,对导师的考核与管理更加复杂化。一是要明确企业师傅的认定标准和工作内容,注重企业师傅的教育能力培养。可对企业师傅实行学校挂职锻炼;二是要提校内教师企业工作岗位职业能力,对教师实行企业挂职锻炼和企业技术服务,此外,还要注重解决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教学衔接问题。(5)基于立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发挥“学校-二级学院-企业”教学监控管理三主体职责,对教学过程进行交叉监控,立足事中或事前,采取过程监控为主,结果监控为辅,校内外相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需要前提和保障条件。首先,在观念上,校内教师和企业师傅应高度认同现代学徒制是提高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有效途径,是符合高职教育特点和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模式。其次,必须建立专门机构,如建立学徒专门管理部门,承担现代学徒制的协调工作,建立各方认可和参与的协调和实施机制[6]。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3]陈海英.物业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研究[J].经济师,2017(11):206-208
作者简:张伟平单位: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系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