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教学管理论文 > 茶文化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渗透

茶文化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渗透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3-04 20:56:00人气:824

摘要: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新约束条件在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的供给侧改革更为注重“内涵式发展”;现代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客观上要求“以学养人”;新传播革命给高职院校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带来了挑战。茶文化之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借鉴价值在于它有利于匡正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核心价值观;茶文化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茶文化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渗透策略可以尝试人文课程、通识教育课程渗透策略;新媒体的渗透策略;茶文化活动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茶文化;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渗透;高等教育

当前,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呈现出了诸多重要的趋势变迁,作为培育高素质专业人才、融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于一体的高职院校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挑战。新媒体对教学和学生生活的渗透日益明显、学生满意度在教学管理中越来越突出、德育工作被置于了更为突出的地位等都向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蕴藏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管理思想”,其对于当前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创新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1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新约束条件

对于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来讲,客观上受制于教育环境变化的约束,教育环境的变迁必然要求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更好地适应这种变迁。基于对当前教育环境变迁的审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主要是面临着这样几个新约束条件:

1.1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的供给侧改革更为注重“内涵式发展”

根据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高职教育既具有职业教育属性又具有素质教育属性,既注重培养学生的实用性、专业性、市场性的劳动技能,又注重塑造其现代大学精神下的综合素养。自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因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我国高职院校借助于“外延式”的发展道路,在较短的时间内依靠大量的投资获得了规模的增长,并且初步建立起来了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高职专业学科门类。但是当前,随着我国主要矛盾逐步转变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客观上要求高职院校围绕着自身的教育供给侧改革要更为注重“内涵式发展”的思路,用更为精细化的教育教学管理逻辑对待教学创新。

1.2现代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客观上要求“以学养人”

我国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包括高职院校教育在内的高等教育在未来供给侧改革、内涵式发展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当代教育哲学对于培养人的基本立场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而诸多市场上的企业比较通行的用人理念也是“有德有才,破格录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使用;无才无德,坚决不用”,由此可见在关于高职院校德育的教育创新方面,要进一步围绕着“以学养人”的思路加强教学和管理,使德育知识成为“滋养学生灵魂”的一种来源,而不是考试的游戏和砝码。

1.3新传播革命给高职院校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带来了挑战

在传播学视角下,“新传播革命”指的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一场以“互联网+新媒体”为传播样式的革命,是继“文字的发明与推广”、“印刷术的发明”、“以电报、广播、电视等为代表的模拟式电子传播”之后产生的最新型传播革命,这种传播革命的特点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无论是传统的智育课程教学来讲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德育、美育等偏向于人的灵魂工程的教育教学管理实践,这种新型的传播革命都给它们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2茶文化之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借鉴价值

在我国整个教育系统内,我们几十年来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教育的现代化”命题如何实现,而当我们审视教育现代化命题时,不应该忘记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相关的教育哲学和策略启发。传统茶文化正是这样一个对于当代教育现代化命题具有重要启发价值的文化系统:

2.1有利于匡正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核心价值观

教育哲学的价值论认为,评价教育创新和教育效果的核心指标向度是“价值观”的问题,例如在关于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是侧重于“考试业绩导向”还是“实际效果导向”便是围绕着“应试本位”和“人本导向”的两种价值观的差异。我国茶文化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实践,已经形成了一种自我弦续、自我传承的生命活力,这种生命活力的终极来源就是它已经深刻地内嵌于寻常人们的核心价值观当中,而不是依靠外在的强制性灌输进行传承。我国茶文化素来也具有“禅茶一味”、“茶性素简”、“君子之气”、“一团和气”这种德育内涵,十分契合当前我们高职院校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式”理念。

2.2茶文化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在教育经济学的范畴当中,教育教学管理作为一种各种约束条件下的教育实践,只有借助于各种教学资源才能实现。例如我们仍然以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例,涉及到这一教学教育实践的资源在物质层面上包括了文化资源、自然风光类资源、主体类资源等;而在精神层面上则包括了民族类精神资源、乡土性精神资源、群体性精神资源等。广义上的茶文化作为一种教学资源,无论是在精神层面上还是在物质层面上、习俗层面上、行为层面上都具有很好的资源启发价值。

3茶文化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渗透策略

茶文化在知识层面上的生命力体现在它横跨自然学科、人文社会学科和艺术学科、管理学科等,从而构建起了一个有效的知识体系。作为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渗透策略,可以尝试这样几个方面:

3.1人文课程、通识教育课程渗透策略

在传统的外延式发展理念当中,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向来注重实用技能教学居第一位的旧观念,忽视了学生主体素质、人文素质的教育。在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管理都可以借助于“茶文化体裁”的人文课程、通识教育课程的相关知识渗透开展创新。例如,在关于学生商务交际、商务礼仪、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嵌入茶道、茶礼仪、茶俗、国际茶文化对比等相关体裁的课程知识,通过提高学生的茶文化素养达到学习专业知识的目的。

3.2新媒体的渗透策略

在当前新媒体构成的新传播革命下,高职院校的学生可谓是数字化生存一族,与互联网有关的新媒体终端、在线平台、网络社区、购物网站等成为学生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生活资源。因此,基于对这种传播革命的清醒认识,我们认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可以更多地借助于新媒体开展渗透,例如围绕着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构建专门的二级传播平台,定期更新本校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地回应学生的心理、思想需求等;在新媒体的文化塑造方面,可以植入大量的茶文化元素,如经典励志的茶诗、茶画、茶道等文化符号,营造出一种古朴典雅的文化氛围,达到潜移默化提升教学教育管理效果的目的。

3.3茶文化活动的渗透策略

千余年来,人们对于茶文化的传承多半是借助于特定的茶文化活动来实现的,例如采茶曲、采茶戏、茶道、斗茶等。发展到当代,茶文化活动也有了更多的新型内涵和形式。具体到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以德育工作为例,可以让学生们借助于特定的组织(如班集体、学生会、团委等)开展茶文化艺术节、茶文化主题的征文活动、茶道表演、茶文化宣传推广等活动,既能繁荣和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又能吸引广大的学生亲自参与到校园公共事务治理的环节中来,实现了学生德育效果的提升,也创新了德育教学的模式和方式。

4结语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与茶文化之间的互通有无既是符合教育规律发展的实践,又是我国优秀教育文化哲学传承的必然途径。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走向深入,茶文化在当代教育创新中的功能会越来越大、渗透形式会越来越多、发挥的效能也会越来越强烈。围绕着学生的物质需求、文化知识需求、精神情感需求、社会交往需求、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的需求等,我国传统茶文化都可以对此提供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安绍强.基于茶文化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分析[J].福建茶叶,2016,38(4):298-299.

[2].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9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10年.

[4]李良荣,郑雯.论新传播革命―――“新传播革命”研究之二[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34(4):34-38.

[5]邢熙超.茶为载体,以茶育人―――谈中国茶文化中的德育功能[J].福建茶叶,2016,38(6):382-383.

作者:杨慧 单位: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