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教学管理论文 > 化工实训8S教学管理模式

化工实训8S教学管理模式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11-04 04:41:00人气:415

摘要针对化工专业实训中存在的管理困难、效果差的问题,从化工实训管理实际出发,积极探索高效的校内化工实训教学管理模式.在借鉴6S现场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了学习和分享的内容,提出了化工实训8S教学管理模式”,采用8S实训教学管理后,实训效果明显提高,实训管理更加规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专业成绩逐年提高,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关键词化工实训8S教学管理

用人单位希望招聘的学生理论扎实,操作能力强,工作上手快.高校的实训课是学生参加工作前的练兵场,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重要桥梁.实训课实施既要系统、接近生产实际,还要科学管理,这样才能培养出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现代生产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是6S现场管理,目前被用人单位广泛采用.高校的实训课作为学生参加工作前的练兵场,也应该采用这种管理模式,我院化工专业近年来试行6S实训教学管理模式,并根据实训实际探索出了“8S实训教学管理模式”,培养的学生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上手快、工作习惯好、综合素质高,深受用人单位青睐。

18S管理的内涵

日本人为了提高现场管理效果,总结出了5S管理模式,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因其日文的罗马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均以“S”开头,所以简称5S现场管理[1].传入中国后,海尔公司引进“安全(SAFETY)”一词,形成了6S现场管理理论[2],目前是现代生产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校内实训是学生参加工作前的练兵场,实训中让学生既要强化理论、学以致用、培养动手能力,又要管理好现场,同时还要培养其良好习惯、提高其综合素质,因此我们借鉴6S现场管理理论,并且结合实训实际将学习(STUDY)和分享(SHARE)理念引入到实训管理中,推行“8S实训教学管理模式”,探索高效的校内实训教学管理模式.其主要理念如下:学习(STUDY):明确实训目标,预习实训内容,认真学习,最大限度的学以致用,完成实训.目的:明确目标,认真学习,学以致用.安全(SAFETY):时时、处处注意安全,为实训奠定基础.目的:让安全实训一开始就入脑进心,贯穿始终.整理(SEIRI):区分要与不要的实训物品,清除一切不必要的东西.目的:腾出空间,营造宽敞的实训场所.整顿(SEITON):留下的物品,整齐放置并标记.目的:有序排列,取用便捷,效率高.清扫(SEISO):将实训场所清扫干净,目的:创造干净、卫生的环境.清洁(SEIKETSU):巩固清扫成果,保持卫生.目的:塑造并保持干净的良好形象.分享(SHARE):分享收获,互相帮助,目的:互相分享收获,共同成长.素养(SHITSUKE):人人服从管理、按章操作,形成习惯,提高素质.目的:人人积极向上;大家团结协作,提高综合素养,这是8S管理的终极目标.[3]8S管理可以总结为:学习:主动学习,学以致用;安全:安全入心,贯彻始终;整理:要与不要,一留一弃;整顿:科学布局,取用方便;清扫:清扫卫生,美化环境;清洁:清洁环境,保持到底;分享:分享收获,共同成长;素养:养成习惯,提高素质.

2化工类实训存在的问题

化工类实训涉及药品多、物料杂,且很多是有毒、腐蚀性强的危化品,稍有疏忽就发生危险,甚至引发火灾;训练过程中动设备多,易造成机械伤害;实训条件有高温、低温,高压、真空等复杂条件,安全隐患大;再加上设备投资大,台套数少,学生人数多,水平也参差不齐,指导教师少,实训教学管理困难,秩序乱;实训用水、用气多,极易造成浪费;操作规程复杂、实训步骤多,实训效果亟待提高.[4]吸收解吸是化工实训课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必修的实训科目.目前我国高校大多数的吸收解吸实训装置采用无毒环保的水-二氧化碳体系,该装置的主要设备有塔、泵、风机、钢瓶、储罐等;主要仪表测量指标有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真空度等;主要操作岗位有三个:主控操作岗、一楼现场操作岗、二楼现场操作岗;主要操作过程有开车准备、液相开车建平衡、气液开车建平衡、记录数据、工艺事故处理、停车,整个过程学生既要各司其责又要相互配合.通过实训,要求学生能进行机泵、容器、塔器等设备操作,能进行二氧化碳-水体系吸收、解吸操作,能进行吸收塔、解吸塔效率测定等.实训时学生人数多,装置少,指导教师少,实训中危险因素多,管理困难,现场管理有待改善,实训效果需要提高。

38S实训教学管理模式探索

针对化工实训存在的问题,经过广泛调研,我们在化工实训教学中尝试推行8S现场管理模式,希望提高实训效果、规范实训管理、培养学生良好工作习惯、提高其综合素质.现以吸收解吸单元操作为例加以说明.在进行吸收解吸训练前,在指导教师中开展8S管理培训,制定出8S管理实施考核细则,对每一个“S”制定详细的量化分数;实训时严格执行实施细则,并实训后及时总结提高.具体实施过程如下:(1)学习(STUDY)管理:学生进实训室前要写出吸收解吸实训预习报告,熟悉操作规程,按要求规划实训过程,检查合格后才允许进实训室;实训完成后要及时上交实训报告。(2)安全(SAFETY)管理:进入实训室,指导老师首先进行安全培训和管理,并且贯穿始终,指出吸收解吸实训中的危险因素如触电、磕碰、摔伤、误操作等,并要求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时刻注意,以防发生安全事故。(3)整理(SEIRI)管理:吸收解吸实训区域分主控操区、一楼现场操作区和二楼现场操作区,把学生分在相应的操作区域内,各司其责.实训开始前把实训现场的物品分为要和不要的,把需要的物料、设备、仪表、工具等留下来,把不需要的移离实训区域,合理放置。(4)整顿(SEITON)管理:在整理的基础上把留下来的两塔、两泵、两风机、两储罐、二氧化碳气瓶、压力和温度仪表、工具等,按照分类、集中、标识的原则,科学布置,排列整齐[5],形成标准;随时检查。(5)清扫(SEISO)管理:整顿完成后清扫,把整理出来的灰尘、残夜、锈迹等垃圾清扫干净,建立清扫标准,制定行为规范,及时检查.准备完成后进行实训。(6)清洁(SEIKETSU)管理:实训中,要珍惜和巩固前面的劳动成果,本实训中易造成水泄露污染操作现场,要随时检查并整改,保持干净、卫生的实训环境。(7)分享(SHARE)管理:实训前要分享吸收解吸的原理和操作流程等预习成果;实训过程中要合理分工、互相鼓励、协作完成;结束后要分享实训中的收获和得失,共同成长.本次实训分享的重点是故障分析和解决方案的实施,通过分享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8)素养(SHITSUKE)管理:实训实际上是学生工作前的练兵场,实训中按照服装、仪容、礼仪等标准,做到清洁实训、文明实训,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工作习惯、互助的团队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综合素养,以便学生上班后迅速融入工作。

48S实训教学管理模式的效果

化工实训在吸收解吸项目中引入了8S教学管理模式后,效果显著,随后逐渐推广在精馏、传热、流体流动、有机合成等实训项目.2016年开始在我院化工专业全面推广8S实训教学管理模式,实训效果明显提高,实训管理更加规范,实训室建设快速发展,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增强,专业成绩逐年提高.经过8S实训教学管理培养的毕业生,更是年年供不应求,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5思考

8S实训教学管理模式营造了一种“人人参与管理,事事皆有标准”的良好氛围,形成了“分享互助,共同提高”的良好学风,规范了实训秩序,提高了实训的效果,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促进了专业的快速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动手能力强、工作习惯好的毕业生.如何在8S教学管理模式中融入创新理念,促进大学生更好的创新创业,[6]需要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娄咏崴,潘超.5S管理法在临床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与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3(34):103-104..

[2]王红军.南京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施6S管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7-8.

[3]郭丽琴赵F.“8S”管理在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的应用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28):258-258.

[4]黄艳,范凤艳,张华知关于高校化工生产综合实训安全的研究和探索[J]山东化工,2017,46(1):111-112.

[5]董志超5S管理―――办公环境标准化管理的利器;[J]人事天地,2013(11):9-11.

[6]张野校内实训引入6S管理理念的探索与实践[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11

作者:肖传豪 王艳萍 单位: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