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体系创建
摘要:近年来我国各高校基本都建成了自己的教学管理系统,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但是随着近年来“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推广逐步深入,逐渐暴露出运行中的许多实际问题,信息系统不能很好支持地教学业务,制约了教学改革的发展。文章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转变传统的以管理职能为导向的设计思路,以促进学生学业成长为出发点思考和构建全新的教学管理系统,为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和质量带来质的变化。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管理;系统构建
1高校教学管理系统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高校基本都建成了自己的教学管理系统,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提高了高校教学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但是随着近年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推广逐步深入,逐渐暴露出运行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在教学管理模式创新的趋势下,教务系统不仅仅只是一个事务工具,不仅仅是一个技术事务,单纯从技术层面无法达到应用和管理中所有的要求[1]。传统的教务系统已经不能很好地支持教学业务,制约了教学改革的发展。目前高校教学管理系统建设主要有几种形式:自主开发、委托开发、引进定制。无论哪种建设形式,基本都是基于传统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开发的,有着突出的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系统灵活性、可扩充性和开放性差。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专业培养方案的不断调整,对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灵活性要求越来越高,已建成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中,多数不具有扩充性。二是目前市场上各种在用的教学管理系统,功能基本同质化,教学管理过程仍然基于传统模式,侧重于教学过程的管控、资源的统一调配,主要站在管理者角度考虑系统建设,没有以学生学业发展为中心,对学生学习过程难以提供有效的引导和支持。三是教与学的效果不能准确地评价与反馈,教学运行数据记载不够准确、详细,不能及时对教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支持。教学过程管理不能与教与学过程相融合,业务流程和数据不对接。总之,市场现有的教学管理系统的构建不尽合理,规划与设计者对系统的设计通常仅从系统当前的实用性出发,没有充分考虑到高等教育改革及发展的需要,这使得系统的设计有很大的局限性,存在滞后问题,从而导致系统不能长期稳定使用。因此亟需设计构建一款既能满足目前教学基本运行要求,又能满足未来教学改革需要的教学管理系统。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务管理系统设计思路
按照“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学管理需要以学生的视角来关注如何制定及组织个性化培养方案,引导、管理、监督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同时提高学生学习体验。教学管理系统需要改变现行的从管理人员解决事务角度设计的思路,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设计管理系统。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系统基于SOA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提供面向教学管理的信息资源和业务流程服务。系统以学生学业发展为主线组织教学活动。借助移动通讯技术提高信息沟通效率和跨部门协同工作能力。通过对教学运行过程数据的有效记载和分析,为教学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系统总体功能框架分为3层结构:教学过程管理业务单元、网络辅助教学业务单元、业务服务支撑平台。其中教学过程管理业务单元层为系统主功能模块,包含教学管理各主要环节;网络辅助教学业务单元为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提供服务支持;业务服务支撑平台为主功能模块基于流程的业务信息传递提供技术服务;综合信息门户是系统进行信息、信息交流的主要平台。
3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系统功能的构建
教学管理系统的主要用户包括:系统管理员、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权限管理和访问控制事关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系统的重要部分。系统管理员是系统最高级别的用户,具有系统最高控制权,为其他用户设定应用权限。系统根据不同的使用对象设定不同的服务应用和操作权限。教学管理人员主要负责教学运行过程的管理,为老师和学生提供教学辅助服务。针对用户特点,需要匹配以下应用服务。
3.1教学过程管理模块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管理应支持完全学分制或弹性学分制,能够实现学生个性化培养方案,以学生个体为基本单位组织教学活动。系统除了支持包括排选课管理、成绩管理、考务管理、学籍管理、教学资源管理等基本功能外,重点加强了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系统搭建从传统以整班教学管理为主的教学计划,转变为适应个人化培养路径的课程地图平台建设。学生能够根据个人兴趣和未来职业规划,设计自己的课程规划并进行选课、学习。通过课程地图中的学习雷达图能够动态反映个人学习进展,以及与个人课程规划的符合度,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为了确保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质量观的落地,需要重点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控,及时获取学生教学反馈,重点构建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实现教学质量评估、各种问卷调查需求,支持匿名调查,支持按照调查评估需要对参与者范围和人数进行设置,支持调查时依据参与者的答案进行后续调查题目的展开。评价包括督导评价、同行评价与学生评价3个维度,可实现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评价2种方式。授课教师可查看本人评价结果和反馈建议。在教学运行过程中会产生海量数据,如学生选课记录、课堂表现、教学空间使用状况等需要详细记载,通过报表系统统计分析数据,并反馈给教学管理人员和授课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管理行为,为教学业务决策提供支持。作为教学管理人员能够实时通过教学运行状态数据,查看教师的教学过程、进度、工作量,通过与辅助教学系统的无缝对接,进入授课教师的在线课堂进行听查课,了解教学情况。
3.2网络辅助教学模块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交互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它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还包括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等多向信息传递[2]。通过构建网络辅助教学模块,主要关注学生个人学习成长过程,支持师生间充分的信息交流,学生相关信息的有效、及时获取,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针对学生学业成长特点,网络辅助教学将会贯穿学生从入学到离校的整个学习历程,该业务单元是学生、教师参与教学活动的统一入口,是教师辅导学生学习成长,进行交流互动的平台。主要功能如下:(1)课程信息查询。教师可实时查看个人课表和学生名单,提前了解课程安排,做好上课准备;学生可查询个人课表、选课结果和学习成绩,实时掌握个人学习状况、学业发展情况,规划未来职业发展方向。(2)教学准备。教师通过录入课程简介、课程大纲、课程进度安排,上传个人视频,让学生上课前提前了解课程情况、熟悉教师;系统支持多种格式教学资料的上传,支持简单快速制作短视频(影像、声音、简报),并且自动上传至平台课程对应章节,学生可以重复观看,大幅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为翻转课堂教学提供支持。(3)教学组织。教师可通过系统进行在线点名,根据学生出勤情况自动折算平时成绩;组织学生分组教学,通过心得分享和即时讨论与学生交流互动;支持在线视频教学,开展远程教育;布置在线作业,组织在线测试和在线考试,即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效。(4)教学辅导与预警。当教师发现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偏差时,可以透过辅导专业人士,让教务人员或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辅导;当教师发现学生的出席情况、成绩等因素导致无法通过课程时,可以透过学习预警方式,让教务人员通知与了解情况;针对被预警学生发送预警通知,由任课老师进行学习关怀,了解学生学习需求,并视学生个别状况提供相关学习资源与后续追踪辅导。(5)问卷调查。教师可以进行课前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学习的需求、反馈意见及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该系统与教学质量评价模块关联,通过该平台向学生调查问卷,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进行评鉴,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过程。
3.3服务支撑平台
服务支撑平台是对系统整体业务功能的支撑服务工具,可应用到各业务单元业务办理的各个环节,能够有效提高业务办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建立即时通讯平台和流程管理平台,实现主要业务工作的流程驱动,提高信息沟通效率和跨部门协同工作能力。其主要服务功能如下:
(1)工作流系统。工作流系统实现常规教学业务流程化管理,如学籍修复退转的学籍异动流程、学生学业修读变更(重修、免修、免考)流程、学分认定申请流程、专业申报流程、课程申报流程、培养方案审批流程、教师调停课流程、教室申请流程、学位申请流程等。流程建模工具在一定范围内支持自定义流程,各流程节点授权对像按设定时间动态控制,可预期/逾期提醒,提醒方式可借助邮件和短信批量发送或个性化发送。
(2)综合信息门户。在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下,各主体之间沟通成本较高,存在沟通不及时、信息不对称的弊端。为了使教师、学生能及时了解教学各方面的信息,使相关政策、通知、规定及时贯彻到位,需要搭建全校统一的综合信息门户,作为学校教学管理信息的综合平台,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信息交流的窗口。通过该平台统一身份认证机制,与其他各业务模块紧密集成,构建面向对象的应用中心,能够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个性化一站式的信息服务。信息门户主要通过应用中心为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等对象提供不同的业务服务。主要包括选课信息、课表查询、教学评价、成绩查询、学业预警、课程消息推送、流程申请等。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基于移动终端的移动学习必将成为校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3]。为了适应当前用户的社交行为习惯,将在综合信息门户的基础上,搭建适应移动端应用的教学管理信息平台。该平台将实现教学信息的及时推送,为师生和教务管理部门提供一种及时、高效的信息服务。除此之外,该平台还应与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结合起来,对各个环节实行更全面的质量管理和跟踪,在整个学生培养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一种提醒式的帮助。
4结语
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系统,必须转变传统的以管理职能为导向的设计思路,以促进学生学业成长为出发点,既满足符合教学基本运行规律,又要满足未来教学改革需要。系统平台的搭建将促使教学管理工作从传统管理型、事务型向服务支持型转变,为新时代下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效的支撑。
[参考文献]
[1]高杰欣.解构与建构:高校教务系统管理[J].现代教育技术,2010(20):21.
[2]谷永芬,吴倩.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教学中的运用[J].经济研究导刊,2008(33):215.
[3]余庆泽,白丽,郭佳佳.校园移动学习平台应用与系统构建探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4(13):127.
作者:赵华 单位:西安欧亚学院图文信息中心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