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双语教学管理体系分析
一、构建高校双语教学管理体系的意义
(一)有利于实施双语教学规范管理,促进深入发展
经过十余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高校双语教学呈现出与时俱进的变化与特点,并进入全面深入发展期。双语教学主体双方思想认识和外语水平的显著提高,为广泛地开展双语教学提供了发展契机。从思想认识上分析,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学生培养思路中,用人单位对于外语的常态要求,使得高校必须重视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其倒逼机制也使在校生深知,必须学好英文才能有更好的就业前景和发展空间。师生达成共识,都支持开设更多的双语课程。从外语水平上分析,由于教育的高速发展和国际间交流的不断深入,教学者和受教者的英文水平较十年前均有很大的变化。从教师层面分析:当前本科高校任课教师,普遍以博士学位为主;正在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多有海外学习或进修背景,少则三个月到一年,多则若干年。从学生层面分析:90后的相当一部分学生,从幼儿起就陆续参加外语培训或就读双语学校,对双语教学并不陌生。大力推进双语教学,促进双语教学课程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双重突破是时展的需要和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内在要求。构建双语教学管理体系,从管理层面对于双语教学进行指导研究,实施规范有效管理,是促进双语教学全面深入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有利于完善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体系,促进全面发展
教学管理是个系统工程,双语教学管理是其子项目。双语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是对高等教育管理体系的完善,有助于保障教育成效。当前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遵循从探索到总结并不断完善,进而再实践再总结的事物发展规律,量大面广的双语教学基础研究为管理层面双语教学研究提供了支撑和保障。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双语教学规范化管理,构建双语教学管理体系,是保证双语教学质量,促进高等教育全面发展的有效路径。新形势下的高校双语教学对于老师、学生及管理者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只有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实施规范管理,保护和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满足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渴望,才能有效保证双语教学的质量。各级教学管理人员要在双语教学的管理工作中,结合双语教学特点,注重双语教学系统化研究,逐步构建规范完善的双语教学管理体系。
二、构建高校双语教学管理体系
(一)高校双语教学管理体系构建原则高校双语教学管理体系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系统性、分级性、连贯性和可操作性。
1.系统性原则
双语教学管理内容繁杂且彼此关联,包括: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多个因素。必须运用系统论观点,分析双语教学管理中多种因素的特征和关联度,以双语课程教学效果为核心,设置科学合理的管理子项目,对双语教学进行整体化管理。
2.分级性原则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紧密度,以及双方对管理因素的认知程度,对于管理的有效性有较大影响。在双语教学管理体系中,应注重去行政化和去形式化。结合双语教学管理内容,明确划分校院两级职能管理部门的责权,实行分级管理,避免多头重复管理。
3.连贯性原则
教学管理是为保障教学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具有系列性特征。在双语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中,要避免只热衷出台文件,忽略执行效果;只重视初始管理,忽略过程监管等非持续性、间断性现象的出现。应以双语课程群为教学管理核心,实行有始有终的连贯性管理。
4.可操作性原则
管理体系的设计和构建,应以高校实际情况为基础,注重从监管和落实的双重角度来把握其可操作性。学校层面的管理文件制定可遵循框架法,为院系管理留出一定的操作空间,避免因管理模式固化导致的执行落实难。而院系管理部门,应结合学院和专业,参照学校的相关管理文件,另行制定更为切实可行的分级管理文件,从而保障双语教学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二)高校双语教学管理体系的建立
遵循高校教学管理规律,借鉴国外课程管理经验,结合双语教学特点,构建层级式连贯型高校双语教学管理体系。其内容由开课审核、过程监管、教学评价三项体系组成。
1.开课审核体系:以管理部门为核心,构建分级式开课审核体系
校级教学管理部门:依据国家政策、社会需求和学校定位,以专业培养计划为审核主体,对不同专业双语课程开设数量的合理性、开设科目的科学性、开设时间的连贯性进行认真细致的开课审核。从源头避免双语教学中课程设置随意性、间断性、无体系性等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的现象。院级教学管理部门:对照教学计划,结合学校双语教学文件要求,对于单门双语课程进行开课审核。主要审核:教师资质是否符合要求、教学材料是否齐备、教学方案是否合理等,确保双语教学计划的顺利执行。两级教学管理部门,都应注重在管理中形成:总结―――实践―――再总结―――再实践的良性动态循环,以保障开课审核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时效性。
2.过程监管体系:以课程群为核心,构建项目式过程监管体系
组建双语课程群,负责双语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及教学实施。借鉴国外高校的课程管理下沉理念,各个专业由双语课程任课教师组建成立双语课程群,并由1-2名资深双语课程教师担任群长,通过组织编写双语课程教学大纲对双语教学进行过程监管。其内容为:结合专业要求和课程特点制定双语课程教学大纲,明确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及考核要求,并提供教法建议及参考教材目录等。各双语课程任课教师依据课程教学大纲制定各自教学方案,实施教学,并及时反馈教学实践中相关问题,以便为双语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和完善提供依据。校级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学计划及相关教学文件执行情况进行常态检查与监督。对照教学计划和相关教学文件不定期抽检各专业双语教学情况,以督促教学单位严格执行教学计划,落实相关教学文件,避免随意性。院级教学管理部门,组织开展双语教学常态交流。制定细则,全面开展双语教学示范课、观摩课、研讨会、师生座谈会等多形式研讨与交流,以提高双语教学整体质量,促进双语教学效益最大化。在过程监管体系中,课程群为管理核心。由双语课程群组织编写的双语课程教学大纲,是双语课程任课教师开展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教师制定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契合学生需求的具体教学方案的重要依据。统一编写的双语课程教学大纲可以有效地协调解决关联性双语课程教学内容整合问题,避免同一专业的不同双语课程教师因相互之间沟通不够导致的课程教学内容重复;同时也有利于双语教学法递进式展开,避免双语教学模式衔接不当等问题,从而保证双语教学课程体系化设置及双语教学模式的连贯性。
3.教学评价体系:以学生评教为主,构建多主体全方位评价体系
双语教学评价,由校院两级教学管理部门协同负责。应建立全方位多主体科学性评价体系,避免单一学生评教的片面性。评价可以有:学生、专家、同行、自我等不同主体,建议学生评价占比最大,其次是专家评价,后面排序分别为自我和同行,也可结合具体情况调整比例。在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评价中,建议秉承快乐教学传导机制和有效反馈理念,设定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案。快乐教学传导机制的内涵是:受教育者对于教授者的尊重和认可,使得教授者愉悦,产生快乐源泉;并由教授者通过教学环节将快乐传递给受教者。基于此内涵和有效反馈理念,双语教学学生评教可设计为分项指标满意度调查形式,其答案选项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项。其中,选择满意无需说明,选择其他两项则需提供佐证材料或陈述说明予以支撑,否则调查结果不予计入。同时,在设定评价指标时,应基于直观性和简洁性原则,分类选取适当的评价项目。科学严谨的评价设计能够避免传统评教的随意性。同时,如果学生不能对该教师的教学环节提出佐证材料和明确陈述,以证实其不足,则必须表面认同其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而如果任课教师在某些方面确有不当之处,学生应以客观事实和依据加以明示,形成有效反馈,从而有利于更好地运用评教结果来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
三、总结
双语教学评价,可从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三个方面进行分级评价指标设定,并针对不同评价主体和观察视角,科学地组合多样性评价方案,构建多主体全方位双语教学评价管理体系。在教学实践中,双语教学的课程性质、开设时间、学生的英文水平,甚至学校的办学条件、硬件设施等多种因素都对教学评价有一定的影响。在教学管理中,应注重结合实际,客观全面地分析双语教学评价结果,以评促教,全面提高双语教学水平。由开课审核、过程监管、教学评价组成的层级式连贯型高校双语教学管理体系构建,是在管理层面的一个探索。希望藉此促进高校双语教学管理研究的深入开展,促进双语教学的健康发展。
作者:王雪 乔雯 单位:宁波工程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