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视角下大学教学质量探讨
一、大学本科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本科教学管理体制缺陷
本科教学管理体制作为协调高校本部同学院关系之间的准则,在教学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大学本科教学管理体制的缺陷主要体现在院系自主管理权缺乏、本科学习制度缺乏弹性等。目前大学本科教学管理仍然存在着计划体制下的特点,大学教学管理体制缺乏活力,许多高校学院在教学管理中都存在着职责同权力不相匹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校一级教学管理的权力较为集中,而学院教学管理的自主权力不足,学院教学管理无法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与主动性。其次,现行的学习制度是一套刚性的制度体系,缺乏一定的弹性,过于注重强调对于教学活动的控制,而对教学的自由尊重显得不足,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关怀缺失,例如本科院校中自由选课的比重过小、专业无法轻易更改以及考试的压力过大等。
(二)管理理念与教学方法滞后
教学管理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学质量管理相对落后,导致教学质量管理活动的实效性不足。首先,现行的高校教学管理中,分数管理盛行,分数是学生评定的重要工具,也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但如今分数却成为了教师“控制”学生的一种工具,分数成绩的观念使得教学工作蒙上功利色彩。其次,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业过于重视规章制度,规章管理泛滥,教学管理的过程标准化、机械化,管理成为了教师与学生必须应付的一个过程。在此背景下,即便有教学改革,也无法深入。此外,教学模式单一以及教学方法的陈旧也是影响本科教学质量的一个因素。大学本科高校教育虽然经历改革,但仍然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等问题;教学模式仍然为以教师作为中心的大班授课的模式;教学方法上也无法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理论课程占据多数,实践课程少并且无法保证教学的质量。
(三)本科教学评估体系存在问题
大学本科教学评估体系对于本科教学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大学本科的教学评估体系发挥出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样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改进。首先体现在评价指标的差异性不明显。目前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高校各具特色,例如“211工程”、“985工程”等,不同类型层次的高校在人才培养规格、目标以及社会关注度、政府投入等诸多方面都体现出了非常大的差别。而目前的本科教学评估体系指标无法反应出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高校差异性,更无法反应不同学校办学的特殊性以及参加评估次数的差别。其次,现行的评价指标体系过于注重定量而不是定性,定量成分虽然有着诸多优势,但研究的现象越复杂,定量就会体现出更多的问题,评价更不可靠。而现有评价中定性成分不足导致评价难以做到真实准确。此外,现行评价指标的细致程度不足,现行指标评价体系以及评价标准信息多依赖于专家的主观判断,这也导致了专家同被评学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不同专家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这些都影响了评价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四)教学管理队伍不稳定,管理意识淡薄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总体来看,教学与质量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同高校发展以及高校科研教学队伍的建设速度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目前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人员有很大部分由专业教师兼任,这部分教师往往缺乏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并且也没有相应的专业管理知识,无法全身心投入到教学质量管理当中,不仅影响了教学管理工作的进步,同时也浪费了教学管理资源的投入。其次,由于一些高校领导对于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不重视,再加上经费有限导致高校教学质量管理队伍严重滞后,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繁杂,并且受到高校教育行政体制的影响,导致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水平难以获得提升。此外,教学计划实施管理的力度不足,目前本科教学质量实施中,各级教学监管部门按照总体的教学质量与目标来制定教学计划于内容,并结合行政管理机构下达,老师你往往是被动接受并执行教学任务,监管的范围极为有限。
二、完善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完善教学管理体系
教学管理体系是高校管理的基本准则。为推进大学教学管理体系的改革,应当不断完善现行本科教学管理体系,具体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当提升院系管理的活力,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指导之下,以师生为本、以高校院系为本,对教学管理体系进行全面地设计与整合,提升院系管理活力。其次应当放松教学管理规制,本科教学管理制度应当给予学生适当的权利与自由,放松管理桂枝,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的学习选择权,从而促进学生朝着创造性与个性化发展。具体应当放宽本科生的转专业限制,引导学生合理选择专业,同时改革现行考试制度;发展弹性学制,让学生自由合理选取学习年限。
(二)更新教学质量管理理念,完善教学方法
要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管理水平,必须要保持思想的与时俱进。因而首先必须要更新教学管理理念,牢固树立并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正确处理学校发展规模同办学质量以及效益之间的关系,高校科研与教学以及社会服务之间的关系,保持对高校教学的本质的深刻认识。其次,应当构建起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科学的课程体系和完善质量保障制度的教学运行模式,促进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进一步强化教学质量意识,建立起教学责任制,高校的党政领导应当充当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深入教学管理,狠抓高校教学质量,并将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的任务落实分解到每一个职能部门当中。此外,教学方法上应当强调实践意识以及实践能力培养,打破传统的实践和理论分段的教学方式,将实践贯穿于教学全程,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改进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改进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教学质量进行全方位管理,是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首先应当体系评估指标的差异性以及增加指标体系中的定性成分。具体应当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与类别的高校,制定针对性的评价标准体系,提升评估的有效性;同时在指标体系当中扩充定性成分,促使定性与定量的合理结合,形成科学的评估体系。其次,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应当注重全员参与,教学工作作为高校的中心工作,其教学质量必须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因而高校中的每一个主体都应当是监控评价体系中的一个部分。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以及评价体系的构建运行,必须要学校相关部门以及教师与学生的参与,此外,质量反馈体系也应当成为评价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学校应当积极通过开展教学考核、教学检查以及学生评教、学生座谈会等方式,构建起畅通的教学信息反馈通道,反馈系统不仅需要包含学生与督导人员的反馈评价,也要爸妈阔上级对下级的意见反馈,形成完善的教学反馈监督机制,全面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提升教学质量管理队伍素质
现阶段,高校应当将教学质量管理队伍建设放在与教师质量队伍建设的同等地位,对于应聘、职称、考核等各方面进行严格管理。首先应当完善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对教务处以及各院系的教学管理人员需要合理配备,专职教学管理人员应当同学校的办学规模相适应;新进的管理人员应当具备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并且需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其次,应当加强对于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进行定期轮训,促使管理人员掌握必要的管理知识与方法,适应管理工作岗位,同时也应当鼓励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人员进行自我提升,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业务水平。此外,高校应当尽量保持教学管理队伍的稳定性,因此需要切实完善相关政策,解决教学管理人员待遇福利问题,让管理人员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日常教学管理当中,提升管理效率。
作者:吴东东 单位:福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