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理念下的高校教育管理思考
一、民主理念
民主及平等,是现代人文的核心理念,高校作为一个集中较高文化素质、较强独立意识、较强创新精神人才的地方,他们对平等、民主的需求要较其他群体要强烈得多。对于高校教育管理而言,面对这样一个群体,要更多地运用柔性管理替代刚性管理,同时,为了贯彻民主理念,还应该尽量开展自我监督管理,让学生与教师在自主与自治下,充分挥洒自己的个性与意愿。在制定各项管理规定时,要最大限度地听取各位高校成员的意见,给他们参与权,以达到共同管理的目的。民主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运用,可以通过增加成员对管理事务的参与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也可通过大家共同探讨制定的各项管理措施,自然而然地会赢得大家共同的遵守,这无疑比由管理者制定制度,要求大家一起遵守的效果好得多。
二、和谐高校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探讨
1.教育管理机制的和谐
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机制,是保证和谐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是否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前提与基础。传统的教育管理机制中,人往往是第二位的,重视的是机构、权力与章法,其具体做法是,通过建立完善严格的规章,实现对高校各个成员的管理与控制,对于所有的成员来说,服从管理是最重要的,整个高校成为一个在管理制度下具有计划性与统一性的整体。这种管理是刚性,要求每个人听话就好,谈不上激发每个人的积极性,也无法发挥创造性。久而久之,在这个环境下的人会越来越没有创造性,墨守成规近似于机器人,由此产生了传统高校管理机制下管理效率低下的突出问题。针对这一情况,高校教育管理要融入和谐理念,就必须做到几点,一是管理机制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为高校的每一个成员的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着想,考虑如何开发他们的潜能,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即考虑管理的有序性,更考虑人的价值的体现,从而满足所有成员的需要。二是要将管理机制置于法律法规框架下,法律所赋予人们的权利,在高校教育管理机制中都应该得到保障,有利于对高校成员合法权益的保护,保障了高校管理的正常秩序。三是管理要体现民意,即在管理中坚持群众路线,从群众中听取意见,鼓励他们为了学校的发展提出建议。鼓励他们以学校的各项制度提出完善建议,从而保证管理制度既不脱离群众,又可以让他们自觉执行,提高高校管理效率。
2.管理运作的和谐
有了好的机制,只是和谐高校教育管理的第一步,关键还在于如何执行这些制度,也就是具体的管理运作。传统的高校教育管理中,在管理的运作环节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问题,如,校园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往往是校园管理的高层过于重视权威,对下级没有亲和力,下级对上级只有服从,却缺少真正的尊重,下级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比如,管理成员之间也相互不和谐,有的人过于计较,总想着管理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利益,有意见、有建议不当面说而是喜欢背后说,影响人际关系。比如,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相互不和谐,要么是相互推卸责任,要么是各自为政,没有现代管理急需的团结协作精神。因此,在和谐理念视阈下推进高校教育管理,要在其管理的具体过程中融入和谐理念。一是要在管理运作中体现以人为本,管理者应该认识到,管理过程单纯靠行政命令,强行推行某些管理制度,其效果并不是很好。反而是将心比心,将高校成员摆在相等的位置,从他们的心里所想出发,尽可能地使管理过程变成满足各个成员需求的过程,其管理效果将更好。通过让各个成员在被管理前从内心接受管理制度,从而达到不治而治、无为而治,促使成员更多地实现自律与自育。二是要在管理运作的过程中,将管理化为服务,使大家更好地接受。管理者要加强对各个成员的了解,尽力帮助他们,关心和尊重他们,进而感化他们,让各个成员自觉地将自己的目标与学校的管理目标有机统一起来,进而成为高校管理效能的助力。三是要在管理过程中体现尊重,不应该是管理与被管理者的关系,而应该视为大家庭的平等成员。在高校环境中,大家共同享有高校的资源,在这个环境中实现个人的成长,并共同推动高校的长远发展。
三、结语
高校教育管理融入和谐理念,是现代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势。要正确理解和谐理念以人为本、关爱、平等、民主等丰富内涵,针对当前高校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高校教育管理机制的构建、管理机制的具体运作中融入和谐理念,不断改善高校教育管理环境,发挥高校所有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各成员之间和高校整体的健康发展,提高现代高校教育水平。
作者:卓志沅 单位: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