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在美术教育中的培养
摘要: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和发展的极具重要的驱动力量,同时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随着社会的发展,美术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在许许多多的领域都会涉及到对美术专业知识的应用,从而对于美术专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介绍了在高职美术教育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学生创新能力低下的原因,并重点的探讨了创新能力在高职美术教育中的培养及应用。
关键词:创新能力高职美术教育培养
一、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创新能力低下的原因
创新教育是人类教育中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对于人类教育的基本要求。一个人具有创新意识是极其重要的,在教育中融入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为社会注入所需要的创新型的人才,注入新鲜的活力,也是高等职业教育最基本的教育要求,因此也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除了教授学生基本的知识外,应加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有调查研究显示,许多的高职教育美术专业的在校学生,存在着不明确学习目标,欠缺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创作时进行模仿抄袭,设计的作品平庸、毫无亮点,创新能力薄弱等等问题,经过调查的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受到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产生了固定的思维、非常的僵化,表现在想象力不能够越出所谓的常规的限定的范围,这样就使得学生很不善于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总是习惯的按照自己的“标准答案”去进行创作。第二,文化基础薄弱。随着高校的进一步扩张招收对于文化基础的要求也有所降低,使得许多文化分数很低的学生也能够走进大学的校园,进入高等职业学院的美术专业学习,但是想要创作出非凡的作品,一定要有良好的文化知识储备的支撑。文化底子薄弱的学生在创新的路上就会心有余而力不足。第三,抄袭、模仿的风气盛行。一些学习高职美术专业的学生的素质相对较差,学习的目标也比较模糊,想要投机取巧走捷径,使得设计的许多的作品多没有新意,缺乏自身的独特个性。
二、创新能力在高职美术教育中的培养与应用
第一,运用灵活的教学内容。这就要求高职美术专业的老师不能再固守以前的思维定式了,要具有创新的思维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先教后学”,因为这样会让学生失去发挥创造的机会,不利于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应该采取“先练后教”“先学后导”的教学模式。例如,先出一道题,让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并且相互进行评价,先亲身体会一下,在体验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然后,再由教师做出针对性的讲解,这样学生就会能够针对性的找出自己的问题,也能够使学生的作品富有自己的个性,极具创造力[1],达到百花齐放的局面。第二,采用适当的方法激励学生大胆开拓。教师要在“引”的上面下功夫,将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向正规、引向深处,让学生不仅仅是在视觉上来感受画,也要从自身的实际的真实的感受去激发他们的创作的灵感。例如,在《画味道―――辣》一课中,教师在课堂上,分给每位同学一片辣的东西,让学生通过吃辣的自身感受进行作画。在吃完辣后,学生会有各种各样的形态,这时教师就要抓住机遇,让同学们谈谈辣的感受以及当看到同学被辣时的姿态有何感想。然后再提问如果用颜色来画出辣的味道,用什么样的颜色最好,一连串的问题提问下来,学生都充分得到了交流,对于辣的感受也有所印象。最后,再请同学们来画一画辣的感觉。举一个例子,在教授《画表情―――累》的时候,教师如果一个一个的叫学生上前台来表演出自己认为的累的样子,那样的话,有些同学把握得不是很好,表现得有点过,有些装腔作势,给人一种感觉就是不真实。那么,老师可以先让所有的学生到操场上去跑两圈,跑完后就回到教室,然后,请最后几位跑进教室的学生站在讲台的前面,因为是最后跑进来的,没有经过休息,这时候的状态是最累、最疲惫的,再让其他的同学观察他们的表情和形态,相互进行讨论,这时老师可以引导一下学生从动态、五官(眼、鼻、嘴、耳朵)、其他(汗水、头发)的方面进行观察。当学生有了真切的感受之后,学生所画出来的表情就会显得特别的夸张、生动、很有趣[2]。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创新的能力就会得到培养,也能够创作出有个性的作品。第三,运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高职美术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其中关键的因素就是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愿望以及创新的动力。在美术基础的训练中,要抓住本质,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授高职美术课本中《美术形体结构》的时候,教师如果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在上课的时候给学生一个石膏的几何体让同学进行绘画,绘画结束后,就让学生上交作业,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如果改变一下教学的方法,比如:教师首先给每一位学生一张图片,让学生充分发挥一下自己的想象力,想象一下如果这张图片是一个空间的立体图形,把它摆放到桌面上的话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它的棱角、结构、明暗、空间、透视、形体会是一个什么的样子,最后,让同学把自己想象的样子通过画画在绘画纸上反映出来。这样的话,不仅可以锻炼一下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这也是一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第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在高职美术教育中培养创新能力的强大的动力就是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在课程的开始,美术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一下学习内容的所在地点,并播放出相应的视频,以此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个的基础上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我发挥,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作。除此之外,美术教师还可以相继的开展一些作品的交流,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一个例子,在“静物写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体,然后再进行写生的训练,教师要引导和鼓励那些画得不是很像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创作的作品中所包含的创新的内容,尊重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使学生能够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创作,激发学生创作的激情,将学生的创作精神和创作能力提高。那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举个例子,教师在讲授课程的时候,要让学生对授课的内容产生学习的兴趣,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比如,利用多媒体。在授课的开始,教师先对授课内容的地方进行介绍,接着放映一些相关的短片,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到最后,由学生自由地进行发挥,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对自己的绘画作品进行创新,除此之外,可以适时地去参观优秀的作品展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综上所述,美术是具有艺术创造的一种活动,也逐渐地在成为一种“生产力”,成为一种“精神的生产力”,所以在高职教育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尤为重要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表现能力,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要想激发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改变美术教育模式单一发展的缺点,教师要了解当前国际最前沿的美术相关的知识。在高职美术的教育过程中,不能只是一味的进行画画,老师画一笔,学生再学着画一笔,学生不会画的地方,老师再帮着学生去画,缺少让学生能够进行创新的机会,这样长期下来,只会使学生失去创新的意识。教师要通过正确的引导,更新观念,立足于创新,提高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的积极性,为社会培养出越来越多的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孙迎春.高职学前教育教学核心能力培养及考核模式创新―――评《艺术教育论》[J].新闻爱好者,2017,12(09):111.
[2]杨春.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评《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创新》[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8,34(03):126.
[3]陈翠玲,张慧,王东等.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高职校园文化活动创新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2(02):220-221.
作者:李艳艳 单位: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