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行
摘要:美术教育作为美育领域的主体,其内容和形式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辅相成。美术教育中蕴含着深刻而丰富的道德思想,使得美术教育的思想政治育人作用得以体现。在日常美术教学中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逐步渗透德育思想,能够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行为决策产生影响,充分发挥综合类大学的交叉学科优势,切实提升德育工作育人实效。
关键词:美术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德育;创新运用
一、美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
不同的高校开设的美术课,虽然层次和侧重点不尽相同,但其主要任务与基本的目标是一致的。首先,美术教育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美术教育的另一个主要功能是可以对学生进行美育培养,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形成较强的审美能力,能够对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进行正确领会,从而提升学生对于美术创造的兴趣,逐步内化高尚优秀的思想品德。从技术性的角度来看,美术教育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正确研究物质世界的外部特征,如色彩、结构、空间、比例等等,培养学生记忆、创造等思维能力,切实提升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2]。美术教育在实质上是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美术教育的根本目标即为素质教育,同时素质教育的表现形式之一即为美术教育,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逐步完善自身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从而提高审美能力,为后续的素质教育奠定扎实的实践基础。美术教育的实际成效将直接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产生影响,并且在教师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本身就包含了诸多不同角度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些方式与传统理论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尽相同,但却可以实现较好的教育目标。从社会学角度来看,美术与思想都是人最根本的社会属性,都源自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思想主要是人与人之间一切行为的准则,是品质内化的结果,而美术是人们以情感为初衷,有感而发的,是人与人之间情感共鸣的一种心理联系。大部分美术作品自身就具备一定思想性,如团结友爱、爱国主义、文明礼貌等精神内涵,这些作品可以充分利用于高校的各类教学环节之中,发挥更为直观的感化力量。
二、美术教育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应用
现代教育的最终目标即为人的全面发展。伴随着社会对所需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升高,各个领域都开始进一步关注对于个性、人性的深入培养,各国开始致力于加强教育的人道化、人性化、人文化,为教育理念融入更多“以人为本”的核心内容。而美术教育的本质也与其不谋而合,即通过多种形式的载体来表现人类的感情生活、内心世界。因此,如果能够将美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起来,将能够为当前高校的教育培养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一)挖掘美术的艺术内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最高品质,如正直、勇敢、仁爱、勤劳等。这些优秀品质是经过人类繁衍进化不断凝练总结出来的,承受住了各个阶段的历史考验,既是人类共同追求的高尚品质,也是社会精神文明的充分体现[3]。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的美术作品都能够或多或少地体现出美德,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如西班牙著名画家戈雅的《1808年5月3日的枪杀》以及法国画家达维特的著作《马拉之死》,两幅作品所展现的都是勇敢正义的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斗争精神。又如中国徐悲鸿先生的著作《愚公移山》反映的正是人类最本源的坚定意志,与劳动人民艰苦奋斗的勤劳本色。在日常美术教育中,将这些美德有机融于欣赏体验中,在引导学生研究艺术作品形式美的同时,深入理解和感悟作品的精神内涵,以此来潜移默化地转变学生的思维模式,切实提升高校学生德育水平。美术教育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对心灵美和外在美产生正确的认识,美与丑虽然属于美学研究的范畴,但善与恶属于道德研究的范畴,美术教育是可以帮助学生明辨本质的。审美教育既是美术教育的主要目标,也是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学生可以通过对审美原理的深入认识,在探究审美方法的同时,树立正确的美学价值观和哲学价值观,以美促德,稳步提升自身道德修养。
(二)弘扬美术的民族特性,结合时代背景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其教育实效的成败将直接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息息相关。而当代大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历史的认识极为缺乏,只有以美术教育为切入点,充分挖掘美育过程中的民族性素材,间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民族历史,才能够实现美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我国丰富的美术遗产恰恰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有益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相关学者对于美术遗产的传承与研究从未中断,这些形式多样的作品为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提供了优渥条件,有助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美术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地选取具备较强民族特色和我国地域风情的美术作品进行赏析与学习,彰显中华民族的优良本色,从而出发大学生内心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如蒋兆和绘制的《流民图》,充分展现了外敌入侵中国迫使我国诸多家庭家破人亡的惨痛场面,詹建俊创作的《狼牙山五壮士》正式对革命战士们英勇抵抗、团结对外、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的最好诠释。在学生赏析这些作品的同时,他们将在脑海中呈现一幕幕“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画面,触目惊心的同时感悟到当代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激发出学生对于革命先烈们无畏牺牲的深刻缅怀,和对新时代民主富强国家的无限珍惜。
(三)探索美术的艺术特性,以丰富的美术实践推动高校德育工作有效开展
美术教育具有自由、开放、包容的艺术特性,其涉及的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在此过程中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加契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寓教于行,感化于情,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充分发挥美术教育在打造精品校园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营造向上向善的校园文化氛围。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各类美术实践平台,如结合不同阶段的社会热点,在校园内定期举办“反腐倡廉”等主题的师生美术作品展,组织单项或者综合性美术欣赏活动,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文化作品设计创作大赛等多类艺术文化活动,并设立适当的奖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健康向上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明晰善恶,促进正能量思想的大力传播。学生沉浸在美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中,会自然而然地接受滋养和陶冶,从而在思想、行为、知识、能力上不断丰富和提高自我[4]。此类活动的影响会具有较强的熏陶性和潜在性,依托美术实践活动来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打破了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固有模式,以创新实践代替课堂说教,形式较为新颖,过程相对自由,较易受到学生喜爱。
三、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德育功能
当前众多高校的美术教育形式普遍较为自由、开放,这与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具有较强的契合性,能够有利于美育工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但需要注意的是,大学生们心理特征一般均不够成熟,还处于青春期的阶段,这一期间学生主观性较强,内心思想情感也较为丰富,这些现实情况对于教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自身要求。
(一)美术教师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
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教育,应定位于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宏观视角之上,美术教师需要将教学方向由原来的智力领域拓宽到非智力领域,特别是应从专业知识技能的教育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加强对高校学生理想信念、人文素养、道德品格等全方面的培育。这就要求教师应不仅具有较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掌握学生心理特征的能力,还应能够熟练运用美术教育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美术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才能够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把握住正确的政治方向。当前社会各类思潮涌动,如此多元、开放的社会在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选择的同时,也随时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面对这样的现状,教师应选择与我国国情相匹配的美术作品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敏锐的政治辨别力。其次,良好的道德修养也是美育教师的必备条件。作为高尚人格的主要表征,只有教师具备良好的自身修养,才能够获得学生的尊重和认同,从而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形成正确思想和行动,发挥榜样力量。最后,优秀的专业素养也是教师的必备功课。只有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才能够真正理解美术作品的精神内涵,挖掘丰富的教学实践素材,游刃有余地将美术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起来。
(二)稳固占领主流美术作品的意识阵地
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欧美等国家的快餐式文化作品层出不穷,这对于中国传统的艺术观念产生强烈的冲击与挑战。面对这样复杂的世界环境,如何能够在积极吸取多元文化的同时,坚持发扬本土民族文化,这成为当代中国是否能够在全球巩固国际地位的关键所在。学生们在不具备深厚专业功底的前提下,会误将冠以各类外国头衔的作品标榜为前卫艺术,而这些作品除了个别确实具备一定的思想性之外,大多均为较为低俗的商业炒作。而针对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来说,普遍具有追风和猎奇的心理特征,极易受到各类非主流艺术作品的诱导,最终使得大学生理想信念逐步被侵蚀,最终对其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均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导致精神失落。此时,美术教师与德育讲师应相互配合,全方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比如美术教室可以将当代部分新兴作品与传统的艺术作品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其二者之间的本质差异,对比后学生不难发现,这些新兴作品与青年群体的理想信念是相悖的,只有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主题,以民族特征和我国国情为基础,才能够促使我国教育在国际化的环境中切实发挥作用,形成民族化、本土化与国际化相互统一、充满活力的教育体系。
(三)梳理挖掘中国古典美术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国传统的美术教育普遍注重专业教育,但无论是美术作品的赏析课程,还是中国古典美术教育思想的研究课程,甚至是美术家的个人经历学习课程,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这是一笔亟待当代德育工作者深入梳理挖掘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只有通过深入挖掘美术的艺术内涵,弘扬美术的民族特性,不断探索美术的融合模式,才能够实现美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为一体,最终形成课堂教学与德育实践相辅相成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鲁迅.鲁迅论美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56
[2]马列波.美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1,(1)
[3]周跃兵.美术教育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教育功能的途经探索[J].美与时代,2016,(8)
[4]王剑红.谈美术教育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途径[J].教育探索,2011,(4)
作者:徐长文 于昕彤 刘诚悦 周志群 单位:东北大学江河建筑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