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美术教育论文 > 处理美术教育中技能及创造性的关系

处理美术教育中技能及创造性的关系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2-05-12 05:13:00人气:492

【摘要】美术教育是挖掘和培养幼儿创造潜能的重要的途径。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幼儿美术技能和创造能力之间的关系。我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寻找多样化的素材,利用多种评价方法,既提高幼儿的美术技能又拓展幼儿的创造力。

【关键词】美术教育活动;技能与创造性;关系处理

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创造潜能,而美术教育是挖掘和培养这些潜能的重要途径。《指南》对于幼儿园的美术教育,多次提到了大胆的表现与创造,也提醒我们要摆正美术技能培养与幼儿创造性培养之间的关系。确实,教师只重视美术技能,忽略美术创造性培养,或不谈美术技能,只一味求创造的观念都是片面的。我们不能用成人的审美观点来评价孩子的美术作品,更不能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教师应创造机会和条件,引导幼儿大胆的表现和创造,鼓励幼儿用心作画,创造性地表现内心的情感和对世界的认识。下面谈谈几点作法:

一、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拓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指导幼儿进行绘画中,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孩子既能掌握简单的美术知识、技能,还可以留给他们想象创作的空间,萌发幼儿审美情趣。1.开放式的范例,拓展幼儿的创造性。长期以来,传授式的教学几乎成了唯一的学习方式,特别是在学习技能技巧上。在是否提供范例时,教师常常会出现“两难”选择,一种是提供“死”的范例,即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某一事物或某一种形态动作。由于出示的是范例较完整,幼儿好模仿易受暗示,这就会框死幼儿的思路,这严重阻碍了儿童的自主表达创造的空间。《指南》中也建议:“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另一种是什么也不提供,只把创作的任务,简单的扔给孩子。由于孩子对事物的认识都是需要形象具体的,在头脑没有一点形象,就会导致无从下手。而开放性的范例则可以有效的解决以上两个问题。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只作出局部示范和范例,主要帮助幼儿开拓思路,避免影响幼儿画面的构思。例如美术活动《老鼠上灯台》,教师可以把老鼠分解成头、身体、脚不同部位。先分别出示各不同的部位,再通过各种不同的组合,帮助幼儿了解头和脚如果画在身体的不同位置,那么老鼠的动态就会不一样。这样的范例是可以活动的,能呈现给幼儿事物的全部动作,对于启发幼儿的创作思维有极好的效果。小班美术活动《土豆宝宝》主要目标是能用不同材料为土豆宝宝打扮。在本活动中,教师没有进行示范,而是巧妙的以引导幼儿通过观察交流洋葱宝宝打扮后的样子来丰富幼儿的知识,将知识经验迁移至后面的创作中。根据活动创作的重点―――头发,教师注意引导幼儿观察不同材料制作出来的头发,为幼儿的创作奠定基础。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教给幼儿的美术技能技巧,又没有框死幼儿的思维,是比较可取的。2.先进的电教手段丰富幼儿的表象《指南》子领域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力”,但幼儿的想象创造力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需要将观察到的信息在头脑中形成具体的表象,再通过联想、加工,最后改造而成。先进的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为幼儿的观察提供方便,为幼儿的表象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从而帮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创造性的作画。如大班美术活动《奥运赛场》要求幼儿画出奥运健儿各种比赛的情景。这个内容孩子也只是平时电视上看到,在头脑中没有形成完整的形象,因而作画起来具有较大的困难。这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慢动作再现分解运动员在比赛时各种不同的姿态和神情。最后,教师再帮助幼儿根据刚才对运动会的表象记忆进行取舍,从而创造成新的形象。短短几分钟课件,无疑成了幼儿留在记忆宝库中最佳的感知途径。3.有趣的游戏情境,激发创造表现力。幼儿的学习是需要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我们要力求将游戏贯穿于美术教学活动中。如在教大班幼儿学习“躲”的绘画技能时,通过开展幼儿与小动物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巧妙地将躲的技能渗透到游戏之中,把抽象的技能融入到有趣的游戏中,轻松地理解了躲的含义,自如地掌握了躲的技能。这样,把“要我画”转化为“我要画”,幼儿的绘画也更具有创造性。又如,中班汽球拓印借形想象活动中,需要让幼儿学习添画的技能,教师通过创设汽球宝宝在跳舞的游戏,引导幼儿利用汽球跳舞拓印到报纸上,并让幼儿找找小动物藏在报纸里并进行添画借形想象。正是利用游戏使枯燥的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幼儿始终保持兴奋点,其创造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寻找多样化的素材拓展幼儿的创造力

现在许多美术素材,虽然能注意题材要贴近幼儿生活,也有考虑幼儿的发展水平,但大多只停留在幼儿的零碎经验层面上。我们发现美术活动素材的选择对扩大幼儿的视野,拓展创造力和表现力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选择美术活动的素材呢?1.创作内容的多样化多样化的内容可以开阔幼儿的视野,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儿大胆、勇于表现个性。在进行美术教学时,我们尽量寻找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如根据大班发展水平,选择的内容既有与动物有关的《动物素描》,也有大班孩子最喜爱的《我的玩具真好玩》,还有为入小学作准备的《我的小书包》和《文字变变变》。小班可以选择的涂鸦《棒棒糖》,中班的静物写生《水果》。可以根据季节和节日选择《我的妈妈》、《放烟花》、《圣诞老人》、《奥运会》等美术活动内容。还有结合本土特点指导幼儿创作的《厦门十大风景》中不仅有《鼓浪屿的房子》、《厦门大学》、也有我区的《海沧大道》,甚至我镇的《天竺美景》、《日月谷的夜晚》等不同的内容。我们还将近期举行的一些重大活动引导幼儿用美术形式创作出来,如《厦门马拉松》、《赛龙舟啦》等。这些丰富的教学内容一方面既满足幼儿的技能学习需求,另一方面也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想象和创造的空间。2.表现手法的多样化幼儿好奇心强,不同的创作手法可以激发幼儿尝试和创造的欲望。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如大班《祖国山河多美丽》是水墨画,用刮画的形式表现《小汽车》,静物写生表现《水果》,《动物》则是以剪纸的形式来表现,而对于小班来说小肌肉发展还不健全,所以《动物》的作品则是以撕纸的形式来完成的;《水果》是用卡纸粘贴的形式来表现的;还有用手指添画创作《放烟花》。中大班幼儿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较强,因此,我们还特意帮助大班孩子选择了全班合作作品《我们是XX班小朋友》,小朋友利用碳笔和粉笔将画出每个人组合成一幅栩栩如生的全家幅,为中班幼儿选择两人合作绘画《我的好朋友》。每个年龄段既有平面作品的教学,也有立体作品的创作活动。多样化的表现手法,产生了不同的效果,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创造能力。3.创作材料的多样化丰富多样化的美术创作材料可以支持幼儿的自身艺术表现和创造力。每种物品只要进行巧妙的构思和应用,都可以作为美术活动的教材,可以激发幼儿创造的兴趣。如我园周边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也是美术创作活动的好材料。《石头变变变》中我们通过带领幼儿到天竺山上捡石头,根据石头的不同的造型和纹理引导幼儿进行彩绘、泥塑、拼贴等创造出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我们还利用大叶榕叶子绘画出树叶脸谱并做成书签和教室的隔断。教师引导幼儿将不同材料进行相互自由组合,让各种材料在小朋友的一次次尝试、探索、创造中变成了美丽的工艺品。如:用鹅卵石、桂圆核、小绿豆、桔子皮制作等不同的材料制作成蚂蚁、蚯蚓、蝴蝶等昆虫效果逼真。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幼儿的创造与表达能力。社区资源中也有许多美术创作材料,如孩子利用东埔玛瑙下脚料、贝壳原料等创作出一件件美术作品,既有粘贴的山水画,也有根据玛瑙造型添加组合的立体作品。一些生活用品也可以进行美术教学,让幼儿用报纸、汽球等物品进行拓印后,再借形想象动物等。小班的美术活动《毛毛虫》则是利用厨房每天用到的酱油进行作画。在进行《祖国山河美》的美术教学时,我们还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为全班孩子提供了木片、报纸、树叶、纸袋、卡纸、布等约二十来种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不同的作画材料和不同的表现方法,孩子们对于不同的作画材料表现出很大的好奇,他们纷纷都想尝试。这种作画材料的多元性,对幼儿美术技能和大胆表现、勇于创造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教师要尽可能的为孩子提供不同的材料和物品,帮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创作,进一步促进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

三、多种评价方法,激发孩子的创造欲望

评价对于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帮助幼儿提高审美和创作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评价时,要注意以幼儿发展为本,力争使每个幼儿在自己的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1.考虑年龄发展特点,客观评价作品由于受年龄发展水平的限制,幼儿不可能掌握过高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也不能把作品画得惟妙惟肖。同时也由于幼儿心理特点,使得他们在作画的过程中往往喜欢把自己印象最深感受最强的部分画的最突出,表现得最大,所以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不能以画得像与不像作为评判幼儿画的标准,而应考虑到幼儿独特的创造力,否则就会严重挫伤幼儿的绘画兴趣,扼制幼儿的想象创造的萌芽。正所谓“主求其意,不严求其形”。例如:“我爱洗澡”作品,幼儿将重点放在了莲蓬头和喷出的水上,莲蓬头画得特别的大,使得整个画面的比例严重变形。为了画出孩子洗澡的动作,不得不画了两只又长又弯的手。正是这种无意识的夸张的动作,使整个画面变得非常生动,也特别令人开心。所以对幼儿作品的评价,“画什么”比“怎样画”更重要。观察是不是一幅好的幼儿画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发展水平,围绕孩子的情感表现做出客观评价,看画面是否生动,有想象力,有创意,是否表达了孩子真实的情感。教师只有牢固树立这个观点,才能正确地处理传授知识技能与发展创造力的关系。2.多以正面评价为主,提高美术创作能力每个孩子在完成作品时都希望能够得到表扬和肯定,当得到肯定的评价时,就会表现出很兴奋。因此教师要尽可能的发现幼儿作品中的优点,评价时要注意语言要恰当明确,不要只是用“很好,不错”这类空泛的表扬语言。要用生动形象符合幼儿年龄水平的话把对作品的评价标准教给幼儿,评价时多用鼓励性、建议性的语言来帮助幼儿树立创作的自信心,增强对创作的兴趣。如“这些烟花一簇簇的真好看,要是再多画一些红色的烟花,整个天空都有就会让人觉得更热闹了”这种鼓励性的语言既是肯定幼儿的作品,也是引导幼儿调整颜色和要把画面画得更饱满些。美术活动是一种多感官并用的活动,它需要幼儿用眼睛去感知,用脑去体验、想象,用手去操作创造表现。这一过程既包括技能的使用过程,也包括创造应用的过程。因此,技能和创造力是密不可分的。这不但是对孩子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的培养,也是对老师创造力和教学能力的突破与挑战。教师只有在进行美术教育实践中,充分解读幼儿,正确把握两者的关系,才能真正实现美术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江苹.幼儿园想象画教学实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幸福新童年编写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C]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1.

郭丽玲 厦门市海沧区东孚中心幼儿园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