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对儿童的影响分析
在我国,幼儿园和小学生们本应该天真浪漫、富于幻想,可是这样的天性却被人们的思想观念及学校里分数的比拼所压制,幼儿园的孩子被强迫去和外教学习英语、学习钢琴等,小学生们被家长送入各种辅导班学习作文、奥数、英语等,孩子们没有轻松的娱乐时间,他们的生活就处在每时每刻的竞争中。他们由于厌倦或缺少儿童的快乐天性而变得焦躁、乱发脾气。这个时候需要丰富他们的心灵、陶冶情操、接受美的享受、平和他们的心境。利用美术教育便会满足他们的这一需求。马斯洛的层级需要里面把成就的需要作为最高需要,美的需要就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最高需要。而且儿童的大脑可塑性极强,发展潜力大,如果从小对他们进行身体思维训练、感知训练、协调训练、语言训练,他们就会全面地进行智力开发。美术教育对儿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美术教育提升儿童的各种能力
(一)提升观察力
由于儿童美术教育是以简笔画为主,它可以吸引儿童对色彩和物体形状的注意,同时由于需要临摹而提高了自己的观察力和识别力。儿童绘画的内容或手工折纸等都出自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乃至于童话故事中,例如托马斯火车、灰太狼与喜羊羊等形象。只有对身边事物感兴趣并且仔细观察的儿童才能够把简笔画或手工制作完成得更加具有想象力,也更形象。也有的时候儿童会通过记忆曾经的美术活动而在画面上再次把以往的场景描画出来,甚至会更具创造力地表现自己的绘画天赋。这不仅培养了儿童的判断、观察与想像的能力,进而也开发了儿童智力。
(二)增强记忆力
美国有一个喂养大猩猩的科研小组做过一个实验,让黑猩猩记住屏幕上一闪即逝的排列不规则的数字,结果它完全记住了,而人类儿童却失败了。这说明儿童的记忆力需要有意识的锻炼。儿童可以通过对日常事物的观察,记忆在头脑中,然后在纸上凭着记忆画出来。周而复始,久而久之,儿童的记忆越来越得到锻炼,也增强了。有时候我们看着儿童独自画出来的抽象式的画,虽然歪歪扭扭很稚嫩,但他们的绘画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对现实的模仿。当模仿越来越成功而逼真时,他们的美术作品则越优秀。进行的绘画活动越多,他们的记忆力就提高得越快。
(三)促进创造力
儿童的智商需要形象思维和创造力来表达,而美术教育恰好能弥补这一点,在美术活动中,儿童可以得到形象思维的锻炼,拥有直观性,能够启发他们的联想能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当培养出了儿童的创造性思维,便能渐渐培养出他们的创造力,让他们在想象与创作之中得以成长。充分发挥一个人的想象力是美术的专有特征,想象力就是创造力的基础,例如梦想飞翔的怀特兄弟。而创造能力的发展理所当然会促进一个人的智力发展。美术活动通过其特有的形象生动性和情感性,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和提高,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儿童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二、有助于情绪宣泄
儿童有时会烦闷、焦躁、脾气火爆,他们有时需要发泄情绪。绘画是最好的宣泄途径,它比打烂东西、大声骂人要安全得多、文明得多。画画满足了儿童交流和表达的需要。儿童需要向成人表达自己的个性、想法、思维和情感,儿童缺乏这些文字和语言的表达能力,只能选择其他途径,绘画就使儿童成功地把思想和自身联系起来。同时,美术教育可以协调人的左右两个大脑,因为人在画画时,可以不使用有分析能力的左脑,凭着直觉,人们就利用了右脑来不假思索地真诚表白。这使绘画者的绘画能力以及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提高,美术活动使右脑动了起来。右脑能够帮助儿童增强对事物的画面感。经常使用右脑,会对事物的直观感增强,描绘能力也提高,会促进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有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对于美术教育,许多人普遍存在着过于片面的看法,他们认为美术教育仅仅是一种兴趣爱好或是技能的训练和提高。事实上,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美术有助于发展人的逻辑和形象思维,是儿童成长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训练儿童观察、记忆、想象、创造能力和右脑功能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是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艺术审美观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对于启蒙儿童智慧和优秀人格大有裨益。
唐田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