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德育教育创新分析
新课改教学背景下,教学工作也在不断创新,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并不断地对教育工作进行反思和创新,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小学课堂德育教育的教学现状
(一)在德育教育工作上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在学生的成长中,影响学生最大的就是家长和教师。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教师也要不断地适应新课改的教学方法。但是一些教师仍然没有将创新的教学方法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教学课堂参与度不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没有被完全激发出来,很多教师仍然以成绩来评判学生学习的好坏,并没有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方针落实到位。(二)教学方法不恰当。目前,很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授课式”教学方法,德育教育课程理论性的知识比较强,学生需要记忆的知识比较多,教师如果在教学方法上不加以创新,枯燥的理论知识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一些教师不注重将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因为没有得到相应的验证,时间稍微一长,便会出现知识的遗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创新德育教育的方法,提高德育教育的课堂教学质量。
二、班主任德育教育创新研究的策略
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学习生涯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用创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为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交流平台,提高学生的全面综合素养。(一)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传统的德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授课式”教学方法,而德育课程理论性的知识比较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教师也忽略了学生在教学课堂主体性的作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小学德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进行教学,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比如有的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不强,教师便多安排学生参加集体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和同学的友情,努力让学生融入集体活动中,真正做到参与活动;有些学生不尊重人,不爱劳动,教师要以身作则,多讲关于互相尊重的典故,让学生明白互相尊重是人与人交流的第一步,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所遇到的问题。教师在班级中应多开展以德育主题为主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选择与德育相关的题目进行演讲和讨论,为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交流平台,让学生畅所欲言,将生活中自己的优点展现出来,影响其他学生,同时让学生互相监督,共同进步。(二)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实际教学中。创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因此,教师在德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以图片、图形、音频、视频、动画等形式立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并运用多媒体强大的集成功能,多为学生寻找与德育相关的教学素材,将课本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对德育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教师要紧跟时代进步的步伐,多学习新课改所提出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并学会熟练使用教学辅助设备,利用辅助性的教学工具和创新的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针对当代学生骄纵的性格特点,为学生选择感恩的视频播放,《唐山大地震》就是一个很好的电影素材,让学生意识到父母之爱的伟大、无私,并让学生学会感恩。通过观看《厉害了,我的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明白祖国的伟大,并好好学习,长大之后,为祖国出一份绵薄之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实践和理论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可以多参加实践活动,体会书中的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可以有一颗感恩的心。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对小学生的成长直观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以身作则,更是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将枯燥的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让学生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进而提高德育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魏博Q.“管育并重”模式在中职班主任德育教育中的实践应用[J].职业,2018(21).
[2]黄容姬.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创新[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0).
马芳 甘肃省民勤县西关小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