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德育教育论文 > 高校德育教育优秀传统文化研究

高校德育教育优秀传统文化研究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5-01 09:35:00人气:412

摘要:每个大学生都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大学学习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修养观念对一个人的一生影响巨大,同时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更需要大学生来继承和弘扬,高校不仅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场所,更是教会学生做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载体,正是在这种民族荣誉感和强烈的爱国情怀中,大学生才能不断地提升丰富自我人生的境界。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高校德育教育

我们民族经历了进化、独立直至统一,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传统文化已经深入到整个民族的思维方式中,当代的中国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各种主流文化并存,这就要求大学生既要思想前卫,学习主流文化,也要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以适应社会。因此在高校德育教育中添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完善大学生人格,丰富和加强大学生的精神内涵很有必要。如:儒家文化中的忠、孝、仁、爱、礼、义、廉、耻这些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都是注重塑造培养人的理想人格,所以优秀传统文化完全可以成为高校德育建设的核心和重要精神源泉,为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提供内在的精神动力。透过喧嚣的都市文化,进入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氛围中,很容易就被传统文化气息所渲染,高校学生的思想与见解相对中小学生较为成熟,所以很容易被先辈们的思想所牵引和感动,从而不断地进行自我人生境界的提升。例如,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仁人志士的豪言壮语、英雄业绩会让学生懂得在国家遇到困难时,做为民族的一员应该如何去与自己的国家共同度过难关,并在新的形势下把我们的优良爱国传统发扬光大。当代大学生时刻面临大量西方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政治信仰迷茫等问题,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内涵和培育方式已经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价值实现

(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成才首先要成人,祖先们用儒家思想来教诲我们应该如何去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让我们懂得谦敬礼让、言行一致、恪守诚信,人与人之间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这会引导大学生树立诚实、正直、守信、履约等道德观念,加强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意识。孔子的儒家学说提倡的是个性发展,他的几个学生中优点和优势各不相同,因此他写下了:“由也国,赐也达,求也艺”这句话。意思就是子路处事果断,子贡对事能换位思考所以通情达理,子有却多才多艺。从这里就不难看出孔子因人而宜、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孔子倡导平等,每个人都是赤裸而来,赤裸而去,所以他推翻了高低贵贱之说,他的学生千万,不论是达官贵人还是穷苦书生,他都是一视同仁,都不会去用有色眼光看待任何学生,更不会去对任何学生偏袒或特殊对待。孔子这种个性培养是在尊重个人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自我价值,但绝不是唯我独尊,因为人只有通过对真善美的探求中才会发现自己的价值所在,高校德育教育完全可以在这种平等尊重个体的传统教育模式中获得启示,培养学生在德育学习中善于调节自己的行为、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善于思考自己的价值,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二)传统文化在高校德育教育中得以传承

一个民族的振兴和发展,一方面体现在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能力上,另一方面体现在这个国家的文化精神传承力上。中国有句古话说的好“水必有源,而后不绝。木必有本,而后向荣”。例如美国,没有特别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文化,所以也就没有类似于我们国家健全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他们是结合自身民族特性以及依靠严密完善的制度发展起来的强大经济体系,但我们一些人只被美国迅速发展起来的经济步伐所吸引,所以我们学会了应该提前享受,每天都在房贷、车贷等压力中摇摆,逐渐丢弃了勤俭节约的中华传统美德。而如今在欧美一些国家的城市却出现了孔子学院,以及学习儒家思想的风气,这些足以说明,“当今任何民族或国家的文明发展和道德进步,都不可能不受到其他民族或国家的文化和道德文明成果的影响,同时各国都有各自的历史和文化道德传统,这是发展自身的重要基础,实践证明,发展的模式可以多种多样,但谁也不能脱离自身的民族性。”[1]所以在我们国家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能被一些表象所误导,更应该做的是我们应该如何汲取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精粹来建设我们的国家,并且让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在高校中不断的被传承、被推进。我们知道,传统文化中有着内涵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但它并没有随着高校的教育改革的推进而出现欣欣向荣的局面,“反而长时间在高校德育教学过程中呈现“断裂”的状态,同时知识层次相对较高的大学生群体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用“知之甚少”来形容毫不为过,个中原因复杂多样”[2],不论国家经济发展到何种程度,而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其正确的人生理念、浓厚的人道精神都会直接或间接决定着社会发展的程度,因此在高校德育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对大学生人文修养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指向价值。所以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提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和文化素质,已经凸显成为高校德育教育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

二、高校应在德育教育中深化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一)提高高校教育工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

“我们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主要体现于儒家学说中。”[3]其实儒学创始人孔子本人很少从纯粹理论的角度去教导学生何谓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品质,而是在实践中教导他的学生,亲身示范给学生如何成为道德品质高尚的人。针对当代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的某种偏差,儒家道德思想所具有的浓厚实践性品格对当代高校德育工作回归生活世界、重视学生生活和社会活动有很强的借鉴作用。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应该以身作则,在教学工作和个人生活中我们应该心系他人,严己宽人,坚持知与行的统一,坚持自律与他律的统一,坚持知荣与明耻的统一,身体力行的去倡导传统文化的精要所在。只有教育者感受到传统文化对于学生人格塑造的重要性,才会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切身感受这种道德意识、道德行为、道德品质对于社会良好风气形成的重要意义。

(二)建立健全的德育品行评价体系

当代大学生给社会的普遍感觉就是自私自利,唯我独尊。并时时体现在生活和学习中,如心态浮躁,对他人和社会责任意识淡薄,是非辨别能力差,当关系到个人利益或遇到所谓的关键时刻如考试、评奖、毕业、求职等就会发生知与行相背离的行为。虽然学习靠自身,但是如果高校的德育教育能够从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入手,在学生学期品行评价上体现科学、客观、公正。将学生的基本人生态度、道德信念和行为以量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将内化的道德意识外化为道德行为,为学生建立一个“德育综合纪实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教育与鞭策。又能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同时立体地展现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评判大学生提供了客观依据,也为优秀学生实现就业提供了帮助。使学生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对自己的道德品格、综合能力的提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督促和激励学生注重道德修养,投身社会实践,积极上进。这样就能够更好地提高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成效,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对大学生成长成才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使大学生成为改变社会风气的强大力量。

(三)以传统文化为主导的活动要渗透到在日常生活和教学活动中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容、培养目标寻求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能够融合的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引导学生,全方位地、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理想人格。以教师群体为主体身体力行示范学生,“学生的不合时宜的行为要予以科学的指导、矫正不合理的认知,努力使其减少那些由于个人行为与传统文化道德相悖而造成的内心冲突、保持个人与社会的和谐”。[4]学校还可以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举办和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切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修订版:98-100.

[2]陈娟,王翔.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课”中的价值实现[J].韶关学院学报,2013,(1):185.

[3]欧阳玉.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J].教育研究,1999,(9):43.

[4]李东霞.在高校德育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与途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6):28.

作者:张一澍 姜玲玲 申淼 单位:齐齐哈尔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