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大学生德育教育思路
【摘要】随着艺术类专业热潮的兴起,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日渐增多。在学习人数越来越多的情况下,相应的教学质量与德育教育的发展却还依然落后和缓慢。文章就艺术类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作为切入点,就如何做好艺术类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官大艺术类大学德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浅薄的意见。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德育教育;现状;对策
随着艺术类学生人数的逐年增长,艺术生已经成为高等院校的一个重要群体。艺术类学生普遍具有鲜明的性格与想法,有自己特殊的追求或理念。这是艺术类学生应该具有的品质,而另一方面也要求高等院校的德育教育必须做到更好。只有准确掌握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才能树立其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和时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艺术类大学生德育教育现状
(一)学校忽视德育教育致使其难以展开
就目前全国情况来看,高等院校艺术类大学生德育教育质量低下,甚至部分院校出现了德育教育缺失。大部分艺术类院校忽视了德育教育,没有展开相应工作。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五分之三的大学生认为最重要的是学习成绩,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大学生认为道德素养是最重要的。这种调查结果与目前主流的应试教育模式不无关系。对艺术类大学生而言,大部分教师看重的是学生对于艺术理念的把握和对艺术相关技巧的理解,往往没有重视学生品行修养和道德素养。不仅如此,相关教育部门对大学进行评测以及学校对学生进行考核,主要是按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以及期末考试的成绩进行。这就使得学校和学生把成绩放在了第一位,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只看重对学生进行应试培养,而忽略了德育教育,严重制约了德育教育的展开。
(二)学生对德育教育缺乏认识导致德育教育质量低下
艺术类大学生心中的重点是在艺术追求之上,对德育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了德育教学质量低下难以达到教学目的和效果。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西方欧美文化不断渗透到艺术类大学生的生活,影响到其方方面面,比如思维习惯和道德价值观念。西方欧美文化的普遍价值观念是个人主义,这与我国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念相违背。曾经有艺术院校做过这样一份问卷调查,为了满足自己个人需求,是否愿意牺牲少量其他人的利益或者违背部分社会道德准则。结果有将近半数的学生选择愿意,明确表示不愿意的学生仅有十分之一。这种结果表明当前艺术类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念已经被西方欧美文化影响甚重,普遍缺少传统道德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正是由于这种情况,艺术类大学生才难以认识到德育教育的意义,只是一心执着于对艺术的终极追求,导致德育教育质量低下,效果不明显。
(三)家庭因素导致德育教育难有成果
由于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现在目前大多数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大部分学生父母在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吃过不少苦,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吃一遍这些苦,从小就对孩子各种溺爱,有求必应。艺术类学生由于从小受到过分的宠爱,不仅缺乏自主独立能力,更是形成以自己为中心的个人价值观念,这与中国传统道德价值观念大相径庭。在艺术类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只是一心想要学习艺术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其他事情都不闻不问。因此,德育教育与学生一心追求艺术的个人价值观念相矛盾,致使学生在德育教育过程漫不经心敷衍了事,最后无法达到德育教育想要的结果。
二、做好艺术类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策略探析
(一)挖掘艺术作品内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
对艺术类大学生进行正面引导,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通过适宜的手段激发其主观能动性,进而培养艺术类大学独立自主的能力和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古有大禹疏川导滞消弭水患,其获得成功的秘诀解释对洪水进行了正确的引导,使其流向正确的地方。德育教育也应如此,如治水一般疏川导滞,消弭学生错误的道德价值观念,为其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对艺术类大学生而言,高校教师应该从艺术的角度出发,了解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其不同的艺术修养水平,挖掘与艺术相匹配的德育教育内容目标与方法,通过艺术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教学油画艺术的过程中,学生必定会接触大量的外国经典油画作品,学习其中画法技巧、构图理念和内涵意义。教师可以通过对油画深入分析,引导学生发现油画背后所蕴藏的道德价值理念。例如《拾穗者》这幅作品,法国巴比松派著名大师米勒的作品。该作品着眼于真实生活,正视社会现实,明确了普通人在艺术中的意义,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罪恶,表达了对普通劳动民众辛勤劳作的肯定。教师可以深入分析画作背后对普通民众辛勤劳作肯定的意义,再结合中国传统思想中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为学生树立辛勤劳作拒绝不劳而获的道德价值观念。诸如此类具有丰富道德价值观念的艺术作品数不甚数,教师应当认识到艺术作品中存在的道德价值观念,并进行深入挖掘,以艺术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二)以德艺双馨为标准对学生进行培养
德艺双馨是对艺术家自身道德修养水平和艺术水平的最高评价,对艺术类学生的培养也应以此为标准来进行。只有明确了德育教育的目标,并有了培养标准,才能真正做好德育教育。德艺双馨是同志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也是党和国家对于艺术家工作者的要求和期望。虽然德艺双馨标准很高,但只有高的标准,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具体来说,首先应该给德育教育划出专门的时间。德育教育不能只通过艺术课课堂或是其他途径来进行,必须要拿出一定的时间专项展开。为此学校可以开设德育教育课程,并且定性为必修课,使其受到学生重视,进而端正对待德育教育的态度。其次,要在艺术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在探究艺术理论的时候,教师要结合相关艺术家的思想价值观来进行综合教学。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多融入一些人文思想或是道德价值,使作品内容更加富有内涵和生命力。最后,要以德艺双馨的标准来进行学生的评测。取消单以分数或作品来评判学生优良的传统方式是必需的。在对艺术类学生进行评测的时候,教师应该多加考量学生的德育情况。例如,学生的一幅油画作品除了表面的画法技巧构图理念等,其内在还应该具有相应的人文精神和道德价值。对于缺乏内在的作品,即使画法技巧构图理念都很优秀,教师也不应该给予其较高的评价,以促使其多加关注道德价值的表现;相反,对于内在道德价值人文精神表现很好的作品,即使画法技巧构图理念存在缺陷,教师也不应该给予其较低的评价,并肯定其对于道德价值人文精神的表现。只有通过德艺双馨的标准来进行学生的培养,才能使学生的德育教育做得更好。
(三)以人为本对艺术类大学生多加关怀
相较于专业艺术类院校,在其他综合性高校中,艺术类学生相比其他专业的学生存在感较为薄弱,受到各方关怀也相对较少,这不利于艺术类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以工科院校为例,其特色专业基本是机械电子方面的相关专业,艺术类专业在学校的地位最低。艺术类学生受到学校的关怀较少,也比较容易被其他专业的学生认为是不务正业,从而对其心理造成影响,道德价值观发生扭曲。因此,教师应该对艺术类学生多加关怀,消除其心里产生的扭曲现象。具体来说,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多和学生交流沟通,加强对学生的重视程度,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的,从而减少因缺乏重视造成的心理影响因素。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价值取向,并做出适宜引导。艺术类大学生普遍个性鲜明,且作为独生子女内心有一定的优越感,抗压能力差。教师应该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对学生做出适宜的引导,让其个性往良好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偏离航向。最后,教师要用自身情感打动学生,做好德育教育。教育的过程应该是充满爱的,如同一方池塘,没有水就不算是池塘;没有爱,教育也不是教育。艺术类大学生不仅个性鲜明,而且情感丰富。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应饱含深情,以自身的真情实感打动学生,引起学生共鸣,从而使德育教育得以顺利展开。
【参考文献】
[1]赵万东.艺术类高校德育困境及实效性提升路径探解[J].陕西教育,2011(Z2)
[2]谢敬.针对高校艺术类学生特点的管理对策分析[J].文教资料,2010(3)
[3]王春生.新时期艺术类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探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3)
[4]梁静.艺术类大学生思想道德困境及德育对策探究[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9(2)
作者:王丹萍 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易斯顿美术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