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
摘要:如今在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对于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模式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而素质教育作为当前教育向前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模式的创新中也就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论述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分析研究具体策略,包括构建平等民主、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及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创新能力以及综合思维能力等。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素质教育;实施策略
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初中历史教学又产生了创新要求,而素质教育作为当前教育向前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加强素质教育对于整体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构建平等民主、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构建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曾有人说过一句话:“成功的教学往往依赖于建立在真诚的理解和信任基础上的师生关系,同时依赖于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往往是一个人唱独角戏,而学生则是在历史教师的指导下比较机械地记忆、理解所学知识,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相对紧张的关系,教学课堂上学习的内容也偏向于枯燥无趣。因此要在具体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落实素质教育模式,就有必要突破把教师当作课堂中心的、传统守旧的教学模式和观念,树立把学生当作课堂中心的新型教学观念,推动一种互相尊重而且平等民主的创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师并不是携着教材、知识交给学生,而是要领着学生向知识靠近,这样才有助于令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得到全面性的提升。因此只有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来之后,才有助于消除学生对于学习历史、对于历史教师的恐惧感,才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表达自己的思考。一方面要把学生当作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主体。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虽然学生才是教学内容的真正接受者,但实际上,学生才是课堂学习实践过程中的真正主人,而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的配角。要想建立创新性的师生关系,最重要的是与学生保持平等关系,互相尊重,同时将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体,令学生能够更积极主动地发挥其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令学生能够更积极主动地以主体的角色投入到初中历史的学习过程中。另一方面,还要将民主思想带到课堂教学中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允许“不和谐之音”的存在,教师对于与自己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观点不应予以绝对否定,而是应该尽量鼓励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教材知识点进行自己的思考,大胆积极地发表不同的观点和见解,提倡学生经过独立思考的独树一帜与标新立异。教师应该对于学生在课上的发言做出合理的反应,努力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以及积极主动学习的信心。另外,教师还应该带给学生足够的关怀与爱。爱的教育是素质教育永远不变的主题,教育如果缺失了爱就像池塘缺失了水,没有爱与关怀的教育不能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优秀的教育。教师应该用自己的真心去尊重、关心学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深入学生的内心,最终令学生能够在实际学习初中历史的过程中产生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热情与兴趣的培养。《论语》中有一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当学生乐于学习历史时,就会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产生比较强烈的学习热情,只有这样,初中历史教学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过程中,可以采取图说历史的方式。图片是一种传递信息的特殊方式,往往能够传达比语言更丰富更复杂的信息内容。初中生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利用图片、插图等形式来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有助于增强教学模式的直观性与形象性,把相对抽象的历史知识与相对而言更加生动形象的图片相融合,从而激发学生的浓厚的求知欲以及强烈的学习兴趣。具体而言,教师不仅可以利用教材上的相关插图,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所学内容的相关图片、音视频等教学资料。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具有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声像同步等优势,有助于对时空限制的突破,直观地重现一些距离学生所处年代比较久远、不容易代入、不容易熟悉和记忆的历史事件,如此有助于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的增强,而学生在观看影视资料后更容易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也会对于历史事件的社会背景、时代背景形成更强烈的感受、更准确的认知,使学生掌握站在历史的、当时的角度来学习、研究、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也就是历史思维能力。举例而言,在教师讲授“虎门销烟”这一历史事件的过程中,可以在课上播放纪录片或影视剧中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视频片段,使学生能够更深刻、更直观地了解到鸦片对国人身心、整个国家未来发展的危害以及林则徐实施禁烟决策的重大意义和坚定决心。此外,教师还可以采取以疑激趣的方式。提出疑问是独立思考的开端,也可以说是学生积极探索的源泉、主动学习的动力。教师在课上提出的一个巧妙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追求、学习历史知识的好奇心,令学生形成一种积极主动追求知识的高效学习状态,从而令学生能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初中历史知识,积极主动地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以及自身经过独立思考后产生的疑问进行探索,最终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三、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创新能力以及综合思维能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学习历史的创新能力以及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也非常重要。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综合创新能力。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将创新观念、创新性的教学模式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此外还要重视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众所周知,创新能力并不是一种“独立”的能力,它在更多情况下是一种综合性能力,具体到历史知识的学习中,创新能力是以学生过往掌握的历史知识为基础良性发展的。所以应该在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所重视,提升学生主动创新的能力,这种意识应该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中体现出来,只有在学生对历史知识产生比较强烈的学习欲望时,才能产生更多创新的想法和欲望,才够更充分地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从而为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奠定相对良好的基础,最终实现学生创新水平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做出正当正确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会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对学生创新成果的合理、有效评价对于学生进行主动创新的积极主动性能够产生相当直接的影响,同时对学生学习初中历史课程的兴趣的提升有所裨益。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评价在教学中的功能,尽量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如课堂发言的积极性或思考的深入性等各个方面。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合理地运用正面评价与负面评价,正面评价所具有的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无须多说,但适量的负面批评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也是对学生的一种鞭策和激励,教师必须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平衡,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发挥评价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的作用,增强学生进行创新的自信心。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只有以此为基础,才能真正推动初中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实施。对于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分析,无论是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提高,还是对于学生历史学科综合素养及思维能力的提升,甚至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实质性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子博.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方法的探究[J].文存阅刊,2018(5).
[2]庞明.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思考[J].科学中国人,2017(21).
[3]刘冬梅.浅议初中历史教学[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7(S1).
[4]王春宇.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7(3).
作者:顾耀科 单位:甘肃省会宁县汉家岔镇初级中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