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医科院校法律素质教育策略
摘要:现阶段,高等医科院校法律素质教育存在着弊端,如学校对学生法律素质教育重视不够,没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律素质教育方法落后,缺乏配套的实践教学环节及师资力量匮乏等。高等医科院校应该转变传统的医科院校法律系统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培育一支医法结合的师资队伍,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关键词:高等医科院校;法律素质教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加强高等医科院校法律素质教育是当前医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高等医科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将从事救死扶伤的医护工作,肩负着人民生命健康的寄托和希望,这就要求他们既要具备较高的医学专业知识和能力,适应日新月异的生命科学的变化和挑战,又要具有相应的法律素质,自觉规范医疗行为,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因此,强化高等医科院校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和教育,让其树立正确的法治理念,自觉做到敬畏法律、信仰法律,在今后的工作中践行依法行医,尤为必要。
一、高等医科院校法律素质教育的现状
(一)高等医科院校对法律素质教育重视不够,没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由于高等医科院校专业性强、课程设置门数和内容偏多,学生往往偏重于学习专业知识,客观上造成了学生无力顾及医学外的学科,对非医学学科的学习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目前,绝大部分高等医科院校仅仅是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与《卫生法学》这两门课程中涉及法律素质教育的教学内容。高等医科院校对与学生专业相关的法律知识教育的重视度不够,课时数也太少,无法满足学生就业以后面临解决实际问题所具备的法律素质的需要。
(二)高等医科院校法律素质教育的方法落后,缺乏与法律
素质教育相配套的实践教学环节高等医科院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内容涉及法律基础理论、卫生资源管理、公共卫生监督、食品安全、医疗事故等诸多方面,这些内容的实用性很强,需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目前,高等医科院校对学生进行法律素质教育的手段相对滞后,对于实践性很强的法律素质教育来说,无异于“纸上谈兵”。大多数高等医科院校没有配备法律教学的软硬件设施,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极少,仍停留在理论灌输的传统形式上,多采用“一言堂”的方式,课堂教学缺乏师生互动交流,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趣味性。
(三)高等医科院校复合型师资力量匮乏
高等医科院校法律素质教育要求任课教师既要具备相应的医学知识,还要具备相关的法律知识。目前大多数高等医科院校法律素质教育是由不懂医学的法学教师完成的,这必然会影响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因不懂医学的法学教师对授课中涉及的医学知识难以进行科学的阐释、剖析,影响了学生对案例的准确判断和分析,从而影响了教学的实际效果。因此,要提高高等医科院校学生的法律素质就需要培养兼具医学和法学复合知识结构的师资力量。
二、强化高等医科院校法律素质教育的对策
(一)改变传统的高等医科院校法律素质教育形式,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高等医科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高尚品德的医学专业人才,要求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医学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掌握与医学专业相关的法律、伦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提高高等医科院校学生的法律素质,促进医法结合,是当前高等医科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高等医科院校应重视、抓好学生法律基础、与医学专业相关的卫生法律知识教育,通过在大学一年级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实习、见习前开设《卫生法学》等与医学法律相关的选修课程,推动学生法学知识与医学知识的结合;让学生在校期间不间断地对医学法律知识的学习,努力营造学生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用法的良好氛围,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结合医德医风建设、医患纠纷的处理,使学生有效提高法律素质,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解决医疗服务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提供知识储备和实践积累,为未来依法行医奠定扎实的基础。高等医科院校应强化对学生在校期间进行连续性的法律素质教育,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也可以让学生自觉树立法律权威意识,在未来职业过程中如果遇到医疗纠纷,就会自觉运用法律思维,化解矛盾,构建融洽的医患关系。
(二)高等医科院校应积极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改革教学方法,应尝试以下方法:一是案例分析教学法。即实现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获取法学知识的积极性、能动性,提升学生的法律素质。教师可按教学内容、目标的需要选择与医学专业相关的案例作为学习资料,学生重点围绕案例进行学习,通过师生共同对案例的剖析、讨论,达到提高法律素质的目的。案例分析教学法推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案例资料。这一方法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潜能,又能够提升教学效果。二是庭审旁听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从课堂讲授内容的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选择就近的基层法院审理医疗纠纷等方面的案件组织学生旁听,让学生带着教师提前布置的问题,事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辩论。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法律知识的浓厚兴趣,更能让教师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融入具体案例中分析、讲授,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法律知识。三是模拟审判教学法。模拟审判教学法要求学生亲自担任模拟法庭中的审判员、当事人以及证人等各种不同的角色,引导学生理清案例中涉及的法律关系,深层次分析案例的问题并作出推理、论证和判断,找到问题的答案,这种教学法可以启发学生提高适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法律素质教育的杰出效果。模拟法庭教学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把知识讲授、运用和能力提高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仅让学生认识到法律规范在医疗活动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自觉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高等医科院校的临床教师在学生实习、见习的过程中可精选典型的医疗纠纷案例,带领学生剖析案例,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掌握案例中所涉及的法律知识点,提高法律素质,提升运用学到的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依法行医的自觉性,使理论和实践得到有效的统一。此外,还应当经常性地举办关于有影响力的典型医疗纠纷案例的讲座,将他人的教训引以为戒,汲取其中的经验,引导学生自觉养成法律思维的习惯,避免其在将来的工作中再走弯路、重蹈覆辙。
(三)培育一支医法结合的师资队伍,是提高高等医科院校学生法律素质的关键
高等医科院校应在师资队伍的培养上加大资金投入,制定师资培养计划,鼓励骨干法律教师补充医学知识,骨干医学教师补充法律知识,做到法律知识和医学知识有机地融合,逐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健全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高等医科院校还应设置医事法学的教育研究机构,配备专业师资,与卫生行政、司法机关长期合作、互通信息,提升教师的教研水平,满足培养学生法律素质的需要。总之,高等医科院校学生法律素质的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探索更为有效的教育方法,才能把学生培养成既具现代法律素质、又能满足社会需要的医务工作者。
参考文献:
〔1〕王树华.问题与展望:浅谈医事法学专业〔J〕.西北医学教育,2007,8(15):615-616.
〔2〕张会萍.加强医学院校卫生法学教学的思考〔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56.
作者:郭福娥1 王晶1 梁安琪2 单位:1长治医学院思政部 2山西财经大学法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