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摘要】在新课程制度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小学数学不仅需要教会学生书本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总结传统数学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创新变革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文中首先分析了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出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问题对策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小学数学都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讲台上讲题,学生在座位上做题,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进度,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且枯燥单一的课堂环境也难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
2.思维定式阻碍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发展的阶段,在这个年纪中,他们不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而数学课程又是一门极具思考的学科,往往教师在讲解一道题目时,不会选择最容易的解法,而会选择最容易理解的解法。长此以往,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便会受到思维定式的影响,他们在做题时只有照搬照抄教师的解题方式,并不会举一反三,在遇到相同类型的题目时,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3.从众心理影响学生思考
通过对现如今小学数学实际教学课堂调查发现,当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时,一些积极的学生会用于回答教师的问题,而一些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发现自己的心目中的答案与这些同学回答的不一样时,他们就会对自己的想法产生疑问,不能够在心底坚定自己的想法,最后只能将其改成和别的同学一致的答案。这种从众的心理都是由于学生不自信的表现,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学生在这个心理的影响下会形成懒惰的心理因素,最终失去创新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要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需要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而一堂课的开始是尤为关键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刚进教室就会说:来,大家把书翻到某某页,我们来学习一些某某课的内容。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开始就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课堂上注意力的集中。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工具来导入,是一个良好的课堂开头。
2.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往往一些有趣的事物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游戏教学,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潜移默化的掌握好知识。例如:在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小数除数》一课中,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整除”、“余数”的概念。教师可在课前准备好12张卡片,并且让学生将这些卡片进行分堆,并且规定每堆卡片数量必须相同。学生经过动手操作都会产生疑问:为什么5堆的卡片会有多余的卡片。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个问题来开展整堂课的教学内容,提出“整除”、“余数”的概念。通过这种游戏的教学方式,很容易就让学生理解知识点,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3.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小学生有着活泼好动的特点,在课堂互动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彼此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在互动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模型思想。教师需要增加课堂上的互动时间,将课堂上的一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这样不会影响教学的进程,反而会得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2]。例如:在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量一量,比一比》一课中,教师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课堂上将学生按照小组的形式进行分配,向他们提出问题: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根据教师的安排,学生会积极的测量身边的物体,在自己小组进行讨论。这样学生就能够通过小组互动的方式得出结论,不仅加深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还能培养他们的数学模型思想,这对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有利的帮助作用。
4.注重教学与生活的结合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有着紧密的联系,学好小学数学能够对学生的生活方方面面起到帮助的作用。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将数学问题结合生活,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生活中充满了数学,同时这也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在生活化数学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生活经验,大胆的数学问题进行假设和猜测,这对其创新思维能力的养成起到了帮助的作用。例如:在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课中,教师就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搜集数据。如在学校的体育馆内收集运动的器材的数据,篮球有多少只、羽毛球有多少只等,并且将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做好数据的统计。传统的数学教学限制于课堂之内,在书本上会有数据收集的方式,教师对本节课内容也是一带而过,很难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亲身体验数据收集的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同时,分组合作也拉近了学生们之间的关系,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能够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
5.布置开放式的课后作业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着手,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除此之外,教课后的练习题设置中,教师也能通过开放式的作业布置,锻炼学生的解题答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小学数学的练习题不能只是注重结果,即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解题的答案是否正确。从举一反三的角度来看,教师更应该注重学生的解题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例如在有关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教学中,其练习题的设置普遍都是一个长方形中给定长宽数据,然后让学生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这种练习题虽然能够加深学生对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但是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此,教师就可以自行编制开放式的练习题,如“假设我们要给班级里的窗户制作一个窗帘,窗户的长度是2米,宽度是1米,那么我们需要购买多少面积的布料呢?在练习题中,有的学生首先数出了班级里的窗户的数量一共6扇,然后所需购买布料的面积就是2×1×6=12。有的学生则认为,为了达到更好的遮阳效果则需要购买更多的布料,如每扇窗户的长度高出10cm左右。这就是创新能力的形成,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够完成了书本知识的学习,也能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有机结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小学数学作为小学阶段最为重要的一门学科之一,旨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解放传统教学思想,创新变革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数学对学生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洁.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学周刊,2018(12):49-50.
[2]缪全生.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西部素质教育,2018(10):95.
作者:蒲明川 单位:甘肃省古浪县西靖教育工作站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