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外语教学论文 > 外语教学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

外语教学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2-06-18 22:29:00人气:699

摘要:外语教学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跨文化交际的复合型人才。文化移情是摈弃文化差异,实现文化交流的根本保障。因此,如何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的文化移情能力对跨文化交际的成功和外语教学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

关键词:外语教学;文化移情;能力;培养

外语教学是一个由多方面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组成的复杂体系,它既包括语言的学习也涉及文化知识的渗透。文化教学在大学外语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要将语言学习和文化认知结合起来,引导学习者认识中西方文化模式的差异性和共同性,努力提高文化移情能力,才能使外语教学的发展顺利进行,进一步促进跨文化交流的顺利实施。

1文化移情的概述

移情(empathy)这一概念最早始于美学领域,在1873年由德国的一位美学家提出,不但被看作是审美的象征,也是一种情感的渗透。外语教学不仅涵盖语言学习,同时也包括文化的交融。文化移情主要是让交际的双方摆脱固有的文化思维,减少由于文化差异所导致的文化冲突和交流障碍,有效地实现语言学习和跨文化沟通。文化移情既包括认知移情和交际移情两个方面,又是二者的集中表现。认知移情和交际移情二者始终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外语教学中适度地引入对文化移情的认知和理解,教师就会在不同的文化模式、语言模式和交际模式中建立主客体的交流的纽带,积极而有效地引导学习者进行语言和文化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更能促进教学目的的发展和教学效果的优化。

2文化移情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文化移情要让交际的主客体自觉的转换文化立场,在交流中有意识地超越本土文化的束缚,进入到对方的文化模式中。文化的认知是比较复杂的现象,学习者在学习语言时,也是在学习其文化内涵,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在语言文化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不但要加强语言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提升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文化移情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3文化移情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文化移情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向来都不是天生就具备的,利用多种途径培养学习者的文化移情能力既可以增强学习者的文化意识,又可以提升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3.1培养交际主客体的文化敏感性

为了培养和提高文化移情能力,先决条件是要培养交际双方的文化敏感性。交际的双方在跨文化交流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依据自身的文化信息和背景来决定对目的语文化信息的解读,根据认知需求挑选和改变外来文化的信息,进而导致交际的主客体产生不同文化感受。在提高交际主客体的文化敏感性的首要任务是要区分出主客体的个体差异和影响因素,才能使学习者培养出文化移情能力。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学习者可以通过学习文化背景知识和文化专题讲座等形式积累目的语文化,对文化做出对比,使学习者的文化敏感性渐渐得到发展和提高;也可通过多媒体手段如英美电影赏析、文学作品鉴赏等方式让学习者感知和掌握异国的语言、文化、思维等多方面的差异。通过细致地理解交际双方的多样化文化因素,刺激双方的文化敏感性,才能积极地促进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

3.2培养交际主客体的文化顺应能力

文化顺应能力是培养和提高文化移情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为了跨文化交际的成功进行,我们必须要撇弃这种偏见,在文化交流中坚持文化的相对性和文化的互补性原则,努力培养文化顺应的能力,以进一步提高文化移情能力。顺应是指当外在客观环境发生变化时,交际主客体的主观原有认知模式和认知结构不能消化和吸收新环境所传递的信息内容时对个体认知结构开始改变的过程。培养文化顺应能力既可以通过现代化的视频、音频、动画等手段刺激学习者的感官认知,又或者通过微信、交流软件、学台等形式创设虚拟的跨文化交际情境,使交际的主客体能够自然而然的融入对方的文化环境下了解目的和意图,通过反复的演练、探讨和纠错等方式的运用使主客体学习者的文化顺应能力得到完美的发展和提高。

4结语

文化移情是在文化交流与运用中把情感转移到另一种事物中去,以此来更好的分析和理解语言和文化的发展演变过程,这种移情能力的培养也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内容。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客观地看待文化的多样化特色和理解文化的多元化特征,建构起跨文化交流的桥梁,必然需要充分地实现文化移情的价值与功能,积极地培养文化移情能力,为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顾嘉祖.跨文化交际:外国语言文学中的隐蔽文化[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熊少微.跨文化交际视角下文化移情能力培养的思考[J].五邑大学学报(社科版),2017(2).

[3]何自然.言语交际中的语用移情[J].外语教学研究,1991(4).

作者:闫佳玲 单位:佳木斯大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