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移动互联网时代外语教学发展空间
摘要:移动互联网时代外语教学的生态环境今非昔比,其发展空间正经受挤压、冲蚀和重构,新语境下迫切需要建构基于移动互联网、教师和学生三位一体的生态景观。唯有如此,外语教学才能在尊重科学和人性中焕发时代光辉,分享时展红利,获得教学相长的双赢效果。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外语教学;发展空间
1.引言
早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就明确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人民网,2015)。几年来,“互联网+”业已成为经济界追捧的热点,与很多行业深度融合,改变了行业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运行模式,激发出新的活力和动能,折射出互联网应用的广阔空间。互联网在改变经济运行模式的同时也在悄然改变教育发展的路径和景观,外语教学也在其列。我国互联网覆盖范围前所未有,wifi无处不在,学生们可以利用手机轻松地联通世界,手机已经成为学生24小时不断线的伴侣,提供资讯、学习、娱乐、社交等一系列功能,并且实时更新满足人求新求异的好奇心理。外语教学的发展空间正在经受互联网的重塑,对教师的教学和未来发展构成了巨大的心理影响。但是,即便慕课、微课及翻转课堂的风潮席卷世界,高校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仍有巨大市场,在地方高校甚至还是主流,而师生们对于如何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更新传统教学模式使外语教学更具时代性,缺乏科学的指导和教学机制,效果也不好。
2.国内外对该课题的研究
目前,学界对于互联网时代外语课堂教学发展空间这一课题的研究侧重于网络环境下互联网的教具功能及应用探讨,未能将互联网与课程体系整合为一个整体。国内外的研究侧重于以下三个方面。
2.1探讨互联网环境下的外语教学
研究教师在课堂网络化后新的外语教学思维的建构以及网络环境下实施教学的实践思考。如葛宝祥等(2012)提出: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将学、教、评有机整合,将主动认知与互动体验引入外语教学,强调外语教学体系内部良性循环与外部网络环境独特优势的协调与交融,全力推动外语教学过程交际化和社会化,从而实现非目的语环境下外语教学效能的最大化和外语教育质量的最优化。KORKMAZ(2013)认为学习者对基于网络的教学和互动的态度因互联网环境下交互类型的不同而产生变化,基于网络的及时合理的成绩评价对于学业成功意义非凡,研究表明基于网络的同步训练对于提升学生的态度具有显著性。Kaya,D.,Kesan,C.&Izgiol,D(2013)探讨了基于互联网的教育如何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功,研究结果显示基于互联网的教学项目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需要频繁使用。
2.2借助互联网而开始盛行的慕课
2012年后慕课悄然来到中国,影响了数以万计的中国大学生和英语爱好者。对慕课的研究有宏观方面的体系建构又有具体的实践运用以及反思。如斯蒂芬•哈格德等(2014)通过综合分析一百多种现有的关于慕课和远程开放学习的近期文献,得出有关慕课的五个基本结论:慕课的观点冲突分化了教育机构,体现在其破坏性及其对高等教育模式构成的潜在威胁;关于慕课学习体验的报导是积极的;慕课正在成熟、慕课并不会立刻威胁到传统大学的生存、但是慕课通过引入一套新的设计,正在改变着教育景观。Macleod,H.,Haywood,J.,Woodgate,A.&Alkhatnai,M(2011)探讨了爱丁堡大学建立融合学习者、课程设计及未来发展方向三个维度的慕课新模式,侧重分析慕课如何为条件所限者提供便利、在线学习的全球视角以及“教育帝国主义”等问题。
2.3互联网环境下外语教学模式的改变
移动互联网的学习风潮扑面而来,对当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课堂之外学生可以利用视频公开课、微课等学习,课堂则可以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如王素敏等(2014)对大学英语学习者的翻转课堂接受度进行了调查研究,翻转课堂通过变革教学流程实现了知识传授的提前与知识内化的优化;尽管学习者对翻转课堂不同阶段的接受度存在差异,翻转课堂基本上得到了学习者的认可,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胡杰辉、伍忠杰(2014)探讨了基于慕课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习者调查反馈的定量和定性数据分析表明: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适用于大学英语教学,慕课和翻转课堂教学均得到了学生的高度认可,二者协同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外语教学深度融合的混合式学习潜能。
2.4跨学科研究方面
外语教学并非语言教学单一维度的考量,语言学习中出现的难题往往不是语言层面的讲授和学习存在问题和不足。社会科学的研究早已绘制了一张语言学研究路线图并且还在不断丰富和发展,涉及人类学、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神经学等诸多方面。比如互联网环境下的外语教学往往需要从心理学的视角阐释,Abeysekera&Dawson(2015)从社会心理学研究角度解释了为什么翻转课堂有利于促进学习者学习动机和管理认知负荷。曾小珊、刘秋月(2012)对传统课堂模式下和网络多媒体环境下理工类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焦虑现象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网络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有助于学生减少学习焦虑并提高学习效率。
3.外语教学发展空间的构想
3.1移动互联网时代外语教学的景观
互联网早已从经济领域步入外语教育领域,向外语学习者提供了巨大的学习资源,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学习工具或全新的学习方式。互联网上世纪90年代进入公众视野的时候就与外语学习结合在一起,主要是黑板的延伸,还是停留在教具功能层面,是物理组合而非互相依存的生态系统。进入21世纪,随着手机的普及以及移动通讯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即时聊天工具的大众化以及网络资费的进一步降低,外语学习的形态经历着巨大的重塑,处于互联状态的手机成为大学生形影不离的伙伴。教师讲授加学生聆听的传统课堂景观正经历着来自移动互联网的挤压和冲刷,学生专心不二的典型课堂正被一张无形的大网笼罩,课堂教学的景观俨然另外一番景象。因此,从科学、生态和人文关怀的视角看迫切需要建构基于移动互联网、教师和学生三位一体新语境下的外语教学新景观。
3.2移动互联网时代外语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外语教师这一职业属于职场中最“洋气”的职业之一,因为这一职业的基本属性就是内外文化的兼修和双向传播,而长期以来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使得外语教师的职业发展遇到了瓶颈。最大的问题在于外语学习环境的变化:互联网已经通过电脑、手机等不同的路径实现了与外语课堂的链接,课堂的空间不得不重新进行划分,以实现和互联网的兼容;更为挑战的是在课堂之外,大学生可以享受到一块巨大而美味的蛋糕:互联网提供了来自全球的免费课程,如三大国际慕课机构Coursera,Udacity,edX提供了学科齐全的、丰富的双语课程,把外语教育的视域拓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空,而学生们的认知边界依然处于不断被打破和形成的动态之中。地道的国际语言资源成为免费共享的面包,满足了二语学习者求新求异和自身认知的欲求,而本土的实践和探索在快速发展的中国蓬勃进行,外语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慕课等已经在互联网空间蔚然成风。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外语教师的发展空间受到了挤压,结果可能有两个:一是空间最小化下的挣扎,二是积聚能量实现裂变以获得更大的空间。作为外语教师一方面要坚守传统中的精华,另一方面则要与时俱进,勇敢地迎接“互联网+”时代的变革。只有这样,外语课堂才能既散发传统的光华又洋溢时代的气息。
3.3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认知风格与学习方式
层出不穷的工具不仅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而且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类的学习方式,使得个体学习逐步摆脱时空的局限而呈现五彩斑斓的多样性。移动互联网不仅带来了学习工具和学习方式的变革,而且带来了人的思维方式的变革;而思维的变革将引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并且提供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外语学习者的学习媒介、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频度、学习态度、自我效能、认知风格、学习方式等,在移动互联网语境下都将被调整和重塑,外语学习因互联网强大的时空自主性及资源可及性的优势而出现纷繁复杂的、多元的、甚至难以穷尽的格局。因此,主动迎接新技术的变革并将其融合到教学中是语言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走到学生中间,开展实地的田野调查获得第一手收据,通过统计、分析和提炼便能知晓大学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外语学习的风格和偏好,就能在社会心理、神经教育学等层面深入探讨,最终为当下外语课堂教学提供真实可信的数据。
4.结语
移动互联网是一个时代的符号,是一个时代的表征,更是一种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引领。移动互联网+外语教学正在重新建构传统的外语教育生态景观。教育作为社会生活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方方面面受到来自经济领域的影响,从经济发展中获得了更优质的环境、更先进的工具,最重要的是更先进的理念。互联网思维已经在当下的外语教育中形成燎原之势,将不断深刻影响“互联网+外语教学”的课程体系、教师发展和大学生的认知机制。因此,外语教育工作者唯有顺应时展才能真正推动教学相长,最终分享互联网时展的红利。
裴如意 盐城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