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下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探析
[摘要]有机化学实验是高等院校化学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与创新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但是,有机化学实验所使用的化学品大多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性的特性,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要想安全、高效地进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不仅要落实分级安全责任体系,还要对实验人员进行实验全过程的安全教育和指导。
[关键词]有机化学;安全视角;化学实验;教学;实验室管理
近年来,国内高校实验室频发安全事故,不仅造成了高校资产损失,甚至造成实验人员伤亡,暴露出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着的问题,诸如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实验室设备陈旧、线路老化、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安全教育不到位、实验人员不重视、安全监管存在薄弱环节等问题。高校有机化学实验室是化学类专业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由于有机化学实验室中存在易爆、易燃、腐蚀性强、剧毒的化学药品,若安全责任体系落实不到位、缺乏安全意识,很容易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甚至造成爆炸、火灾、腐蚀、中毒等严重事故的发生。为确保实验室安全,教育部在1992年6月27日了《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国家教委令第20号)文件,2019年1月3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召开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视频会议。2019年1月10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的通知》,2019年5月22日,教育部了《关于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意见》教技函〔2019〕36号文件,指出要“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切实增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保障校园安全稳定和师生生命安全”。
1落实分级安全责任体系
在有机化学实验室的管理中,遵照“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在先”的基本思想,根据“谁管理、谁使用、谁负责”的基本原则,落实学校制定的“职责明确、预防结合”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体系。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和学校有关规定,完善有机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文件或管理制度,明确实验室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的岗位职责,从校、院级分管领导到实验室的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落实安全管理职责,让每一位领导和师生员工都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安全责任,按相关规定购买、运输、存储及使用各种易燃、易爆、易制毒等有机实验用到的化学品。有机化学实验室的管理人员负责有机化学实验的技术安全工作,负责对在实验室进行教学的老师、上课的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考核、准入的工作,让每一位使用者了解和掌握实验室技术安全应急方案,配合上级安全责任人完成实验室定期安全检查任务,及时排除安全隐患,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在实验室进行教学的师生对实验室的安全工作和自身的安全负有责任。使用者须经过安全教育考核合格后,方能进入实验室进行教学,不仅要学习相关规章制度,还要掌握有机化学实验室中每台仪器设备的正确操作方法,严管化学品要按量领用,并做好领用登记。
2做好实验前的安全教育
教师和学生作为实验室使用和安全教育的主体,在首次进入有机化学实验室前,须接受系统的安全知识教育,包括学习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各级各类消防条例和法律法规。要参与消防和应急演练活动,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进行火灾紧急逃生训练等。在师生中普及安全常识,强化安全意识,做到人人知晓,时刻警惕。通过MOOC、多媒体教学等手段,让使用者掌握实验室各种仪器设备的性能参数、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了解各种试剂和化学品的性状和存放管理办法,“三废”的处置办法等。让使用者学习仪器和化学品的正确操作方法、安全事故案例,了解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办法,熟悉水、电、气闸的位置,以及紧急洗眼器、喷淋器、急救药箱的用法,实验室的紧急出口等。
3规范实验,规避实验风险
让学生提前预习实验项目,观看教师制作的实验项目多媒体课件,熟悉实验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并对实验过程进行安全评估,避免火灾或爆炸、中毒、窒息等危险的发生。在进行实验时,教师应告诉学生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方法,所用的设备和仪器,明确药品或试剂的种类和用量,以及实验所需的条件,着重强调实验反应中的安全知识和注意事项。
3.1防止出现火灾、爆炸等事故
常见的化学药品或试剂,如乙醇、乙醚、丙酮等,具有易燃、易爆的属性。储存这些试剂的容器要妥善存放,防止出现倾倒或破损等意外情况发生。如果储存这些试剂的容器发生破损,很容易挥发到空气中形成爆炸混合物,一旦遇到静电产生的火花或者电源开关打火等情况时,就会发生火灾或者爆炸,对环境造成巨大破坏,甚至造成生命或财产损失。因此,在保存易燃、易爆化学品时,必须要远离火源,并存放在防火防爆铁柜中。在加热易燃易挥发的化学品时,要根据实验的目的要求以及化学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安全的加热方法。比如不能选择敞口的容器进行加热;若液体的沸点低于80℃,则必须要用水浴加热法,不能够直接加热。同时,还要防止加热中的液体外溢,远离明火,保证实验室具备良好的通风设备,这样才能及时将加热产生的蒸汽排到室外,防止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发生。[1-2]
3.2防止实验人员受伤
在实验室中,有些人体伤害事故主要是由于实验人员误食造成的,因此一定要严格要求实验人员,禁止在实验室内进行饮食,禁止将饮料和食物带进实验室。做完实验后,要彻底清洗双手,以避免残留在手上的药剂进入体内。实验中挥发的有毒粉尘或气体被人体不慎吸入,也一种常见的中毒方式。这些有毒的蒸汽或粉尘,被人体大量吸入后,轻者会失去知觉,重者会长时间昏厥并导致死亡。有些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比如硫酸、盐酸、氢氧化钠等,所以在实验中必须佩戴手套,如果手套有破损也要及时更换。若不慎将试剂接触到皮肤,要立即使用水管或喷淋设施冲洗,再用肥皂进行二次清洗,避免出现衣服被腐蚀、皮肤被灼伤的严重后果。[3-4]
4按规定处理实验废弃物
有机实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废气、废液和废渣等实验废弃物。而且,这些实验废弃物大多具有毒性,易挥发,若随意丢弃或倾倒,不仅会严重污染环境,还会造成浪费。因此,对废弃物的处理,要遵循以下原则:(1)及时处理。在实验结束后,立即对实验产生的废气、废液和废渣等废弃物进行处理,避免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2)分类收集,集中处理。按废弃物的组成、性质及状态不同,利用不同容器进行分类收集,然后集中处理。(3)科学回收,防止二次污染。按照不同的组成和性状,将能够重复使用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加以利用,节约资源;将容易转化为无害或有用的废弃物进行转化后排放或回收,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或变废为宝。[5]5结语有机化学实验室涉及的化学品种类多、毒性大,实验人员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要保证有机化学实验室的安全,不仅要严格落实安全责任体系,还要做好安全使用培训工作,让实验人员重视实验室潜在的各种危险,并对实验前、中、后容易出现的事故要反复强调,把安全意识及安全知识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吉卫云.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J].化工管理,2021(3):93-94.
[2]黄忠,鲁爱军.探究有机化学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措施[J].化工管理,2020(5):68-69.
[3]徐石海.安全教育贯穿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全过程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12(36):16-18.
[4]朱,贾宏敏.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安全意识建立与习惯培养[J].中国冶金教育,2019,4:101-103.
[5]包锦渊.有机实验废弃物处理方法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4):52-54.
郭名霞 武汉纺织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