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误判心理学社区矫正工作应用分析

误判心理学社区矫正工作应用分析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7-09 13:07:00人气:407

摘要:心理矫正是治理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的重要方面。受各种因素影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对客观事物误判,产生不良心理倾向。本文介绍了“人类误判心理学”知识并应用其分析矫正对象心理特点,提出避免受不良心理倾向影响的针对性措施。运用误判心理学知识可以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质量。

关键词:误判心理学;社区矫正;重新犯罪

受环境、知识、认知能力等因素影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会出现各种各样偏差,这些偏差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不便,有时候甚至带来灾难性后果。查理•芒格在总结心理学有关原理基础上提出了“人类误判心理学”,指出经常误导人们的25条心理倾向,并探讨了如何避免受这些心理倾向影响。[1]社区矫正作为一种非监禁刑,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进行监狱外执行刑罚。社区矫正目的就是通过监督管理与教育帮扶相结合,有针对性地消除社区矫正对象可能重新犯罪的因素,帮助其成为守法公民,促进其顺利融入社会。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包括多个方面,如实施考核奖惩、法制和道德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参加公益活动等。应用“人类误判心理学”知识分析矫正对象心理特征,提出针对性措施,可以大幅度提升社区矫正工作质量。

一、社区矫正对象心理

社区矫正对象犯罪行为的实施离不开犯罪心理的支配,而犯罪心理的产生与社区矫正对象心理出现偏差关系极为密切。这些心理偏差具体表现为:认知方面偏差,即认知水平较差或者认知内容错误;情绪情感方面偏差,即消极情绪情感的产生及失控;意志偏差,即意志薄弱,难以抵御外界不良因素影响;兴趣偏差,即产生了低级、庸俗的兴趣;性格偏差,即具有非常突出的性格弱点或负面性格特征。此外,社会运行机制不健全,财富分配不均等所引发的社会心理失衡也是诱发犯罪的重要原因。[2]不同犯罪类型和不同犯罪经历的社区矫正对象,其心理特征也是不同的,[3]但是大多数处于一种偏非正常心理状态,对客观事物认识更容易出现偏差,遇到问题不容易得到很好解决,也更容易再次违法犯罪。所以,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应更多关注矫正对象心理特征及其变化,运用心理学知识减小社区矫正对象心理偏差程度。

二、误判心理学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应用

(一)奖励和惩罚超级反应倾向奖励和惩罚超级反应倾向指好的激励机制和惩罚措施能够激发人们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而不好的激励机制和惩罚措施会促使人们有意无意地做出一些不道德行为,以便获取利益,而且在做坏事的时候觉得自己的行为是正当的,甚至会促使人们钻各种制度的空子。首先,社区矫正法规制度中奖励和惩罚的规定要周全、细致,具有可操作性,避免出现瑕疵,更要防止法规制度本身存在漏洞。其次,社区矫正工作要严格按照法规制度执行,让社区矫正对象既要看到奖励的益处,又要认识到惩罚的坏处,真正充分发挥法的教育指引作用。

(二)讨厌/憎恨倾向讨厌/憎恨倾向指人们天生讨厌和憎恨那些对他很坏的人,促使人们:(1)忽略其讨厌对象的优点;(2)讨厌那些能够让自己联想起讨厌对象的人、物品和行动;(3)为了仇恨而扭曲其他事实。人身伤害类案件矫正对象讨厌/憎恨倾向尤为明显,这种心理在特定情形下可转化为行动,引起暴力犯罪。在日常管理教育中要注重引导矫正对象客观公正看待事物,不能因为讨厌/憎恨心理而是非不分,即使遇到矛盾也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而不是报复。

(三)避免不一致倾向避免不一致倾向指人们很难改变一些习惯和思维,即使他们自己也知道这些习惯和思维是有害处的。对于多次犯同一种罪行的罪犯避免不一致倾向尤为明显,比如有些罪犯犯盗窃罪多次,经济原因只是一个方面,最根本的原因是其很难从盗窃习惯和思维中解放出来。社区矫正对象不愿意改变过去不好习惯和非正常思维方式。在矫正工作中要善于观察,分析不同矫正对象所具有的不同习惯和思维,通过分析利弊、心理疏导、技能培训等帮扶方式促使其改掉不良习惯和思维。同时,因“一盎司的预防比一磅的治疗更值钱”,要引导矫正对象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思维方式,防止坏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形成。(四)回馈倾向回馈倾向指人们身上具有以德报德、以牙还牙的极端倾向。以牙还牙的倾向容易使人情绪激动,矛盾升级,造成危害。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仅需要制度,同时也需要用真情去感化矫正对象,真正关心矫正对象,为矫正对象办实事,让其感受到温暖,感受到社会对其关爱,从而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回馈社会。另外,延迟反应时间是化解过激敌意的有效方法,要教育矫正对象遇事冷静,三思后行,避免激情犯罪。

(五)自视过高倾向自视过高倾向指人们会错误地高估自己,这种误判也适用于对自己的配偶、孩子和私人物品。一项调查显示,瑞典有90%司机都认为他们的驾驶技术在平均水平之上。避免因自视过高而做错事甚至违法犯罪的最佳方法就是要客观理性。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要教育矫正对象客观地认识自己,不能有自卑心理,更不能有骄傲自大心理。比如让盗窃者认识到自己的盗窃水平没有那么高而别人发现不了,赌博者技能也没那么高而会一直赢钱。

(六)社会认同倾向社会认同倾向指一种自动根据他看到的周围人们思考和行动方式去思考和行动的倾向。例如,一名教授安排10名实验员静静地站在电梯里,并且背对着电梯口,那么当陌生人走进电梯时,通常也会转过身去,摆出相同的姿势。社区矫正对象生活环境比较重要,尤其要注意赌博、吸毒、聚众斗殴矫正对象等人员的交往人群,教育其避免接触具有不良嗜好的人员,防止受到不良风气影响。

(七)压力影响倾向压力影响倾向指人们面对过大压力时会出现极端反应。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压力高于一般健康人,[4]除了工作、生活方面的压力,还有自卑心理产生的压力,总觉得自己是“罪犯”,别人会戴着有色眼镜看自己。适当的压力有利于社区矫正对象接受监管教育,改过自新。对于压力过大的社区矫正对象,要分析压力产生原因,帮助其解决问题并进行心理疏导,及时泄压,防止其做出极端行为。

(八)不用就忘倾向不用就忘倾向指所有技能都会因为不用而退化。德国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通过实验绘制了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曲线图反应了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非常快,以后逐步缓慢。根据这一研究结果,在矫正初期应适当增加对社区矫正对象教育次数,矫正中后期可以适当减少教育次数,帮教计划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而不是一成不变。另外,对于矫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当及时教育管理,不能间隔一段时间再处理。[5]

(九)lollapalooza倾向lollapalooza倾向指数种心理倾向共同作用造成极端后果的倾向。比如赌博人员在赌场上会受自视过高倾向和应力影响倾向影响。社会包罗万象,复杂多变,社区矫正对象在社会生活中容易受各种不同心理倾向影响。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要揣摩矫正对象心理,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引导矫正对象心理向着健康方向发展,提高其抵御不良心理倾向影响的能力。

三、总结

心理因素是引起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的重要因素,因此,对矫正对象进行心理矫正是治理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的重要方面。[6]本文所分析的9种人们常见心理倾向适用于分析社区矫正对象心理,对提高矫正工作针对性有一定帮助。笔者认为,矫正对象自身掌握误判心理学知识,对其提高认知能力,避免受不良心理倾向影响大有裨益。所以,社区矫正工作者应当掌握误判心理学知识,并把这些知识传递给矫正对象。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我国社区矫正工作起步较晚,对社区矫正工作中心理矫正方面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另外,社区矫正一线工作人员工资待遇低、文化结构差异大、经费不足等原因也限制了心理矫正工作发展。心理矫正是社区矫正不可或缺的方面,作用明显。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心理矫正的功用,从制度入手,提高经费支持力度,加强工作人员培训,切实提高心理矫正质量,促进社区矫正工作顺利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美]彼得•考夫曼编.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智慧箴言录[M].李继宏,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457-504.

[2]董邦俊,王志祥,等.犯罪学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272.

[3]沈娟.从心理学视角看社区矫正的影响要素[J].法制与社会,2008,10(中):275-276.

[4]林爽,秦素琼,周斌.男性服刑人员心理压力现状及矫治对策[J].犯罪与改造研究,2019(7):51-57.

[5]杨立红.浅谈心理学知识在社区矫正教育中的应用[J].社科学论,2012,1(中):227-228.

[6]王春林.心理因素对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的影响[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10(4):28-29.

作者:潘浪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司法局工作人员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